你希望孩子是什麼樣的人,你自己要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 2017-09-29

這兩年原生家庭像前兩年的健身一樣,成了一個話題。我聽到了來自身邊ABCDEFG閨蜜同學朋友關於自己原生家庭的故事,狗血而虐心。

唏噓的同時又不禁感慨,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影響大到超乎自己的想像。

原生家庭就像一張無形的網一樣,自出生起就罩著你,有的人在這張網中一代又一代重復父輩的命運,有的人看到了外面的模樣卻無力掙脫,有的人費盡千辛萬苦遍體鱗傷以後才能斬斷命運的連接,當然也有的人非常幸運,不是一張網而是一片土壤,由你隨心生長。

此前為了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刷了一系列的心理學書籍,大概有三個月的時間,一直處在隨時飆淚的狀態。任何一件小事都能讓自己瞬間崩潰。那段挖開自己盤根錯節的傷疤,讓它重新癒合長好的日子裡,每一天都耗盡力氣。心裡的自己就像《哈利波特》里那隻小小丑丑的鳳凰福克斯一樣,幼小而無力。

有人說我對自己太狠了。現在這樣過著挺好的,為什麼要去挖自己的傷疤?因為我看到了一句話,你的父母怎麼對你,你就會怎麼對待你的孩子,戳到了痛點。

那段日子裡我無心思考個人問題,因為知道自己不夠好,因為害怕來不及變好。因為希望在Mr.Right到來的時候,小生命到來的時候,自己好一些更好一些。讓性格里陰暗的部分少一點再少一點。

端午回家的時候,與同事同學又迎來了一輪新的吐槽大會。這種吐槽仍然直指原生家庭,比如喜歡干涉子女的選擇,要求子女像小時候依賴他們一樣完全聽從大人的指揮。比如刀子嘴讓你心塞到快窒息。比如讓你覺得自己非常無能,因為無論做什麼都無法滿足他們的想法,

比如他們想方設法要你留在身邊,對你的慢慢變強不是鼓勵而是拚命打壓……

豆瓣上有一個小組叫《父母皆禍害》,裡面的孩子將自己稱為小白菜。仔細一篇一篇看下去的時候會慶幸自己還算幸運,又悲傷仍然需要用許多努力去掙脫命運的輪回。

有人可能會說,這樣的小組簡直是大逆不道。父母生你養你,你應該孝順他們。一開始我也這麼認為,可後來才明白,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眼界的限制。於上一輩人而言,他們的父母給他們的,是生存的機會。而他們給我們,是一點點生活的可能。那麼我們想給下一代的是什麼?是和我們一樣的人生,還是比我們更開闊的人生可能?

小組的名字和內容固然有偏激的地方,可不正是子女們自我意識的覺醒,和愛自己的體現麼?

這世界上的父母有三種。

一種是自己的能力無法給孩子好一點的環境,而孩子的實力也不足,那麼只能停留在原地。「孩子,我們能力不足。你呢也本事不大,在這待著挺好的。沒事還能互相幫襯下。」

一種父母將孩子當成風箏,害怕孩子掙脫,當孩子能力足夠跳到高一層的時候,拚命往後拉,「孩子,外面的世界風險太大太大,你出去會受傷的。你陪爸爸媽媽在這里待著多好,很安全。你翅膀硬了想走是吧?出去了爸媽就再也不管你了。」

一種是父母能力足夠過好自己的人生,當孩子努力行走的時候,他們會想辦法盡全力支持孩子。「孩子,爸爸媽媽你不用擔心,我們自己可以過得很好。你想看更大的世界就自己去看,我們能幫助你會盡力幫你,幫不了的只能你自己努力。」

H先生與我在這個觀點上出奇的一致。

我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擁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而不是養育子女,要求他們來分擔這種風險。又或者希望孩子去完成我們未完成的夢想,那是一種精神上的綁架。

你希望她快樂,希望她健康,希望她能有擁抱幸福的能力,希望她積極樂觀地生活。

 

那麼你自己是這樣一個快樂健康積極並且努力擁抱幸福的人嗎?

如果你不是,每天告訴孩子你的辛勞你的努力全都是為了他,充滿了抱怨與消極,又怎麼能要求孩子做到這些呢?

也許你要說,就是因為我做不到我才希望她做到啊。我希望她比我好啊。

可是氣場會傳染,你的人生比她的人生多走了20多年,你的自控力理論上比她更強,你的自我認知原則上比她更深。你都做不到的事,要求子女去做,這何嘗不是一種可笑的邏輯?

你與她朝夕相處,當你糾結於各種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而她在樂此不疲地嘗試的時候,你是否會指責她的幼稚,考慮不周?再來感慨,為什麼我的孩子一點都不樂觀?

原生家庭給我們的,不一定都好也不一定都壞。可未來你會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你會給她怎樣的環境?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