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10大最著名女王 英國最有名 中國最霸氣 印度最悲催

@ 2017-09-28

世界歷史10大最著名女王 英國最有名 中國最霸氣 印度最悲催

10 推古天皇

 

原名額田部,是日本第33代天皇、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天皇、女帝。公元576年,額田部皇女成為敏達天皇的皇后。公元592年,崇峻天皇遭蘇我馬子所指使的人殺害後,額田部被蘇我馬子擁立為天皇。即位之初,推古天皇立聖德太子為皇太子,總攝朝政。推古天皇在位36年間,以聖德太子為中心,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是謂推古朝改革。蘇我馬子是推古天皇的舅父,公元624年曾要求割讓朝廷直轄地葛城縣,被推古天皇堅決拒絕。推古天皇在位的前期和後期,曾數次發兵攻打朝鮮半島的新羅。

9 新羅善德女王

人物生平(?—647年);姓金名德曼,號聖祖皇姑,是新羅國的第27代君主(公元632—647年在位)。真平王長女,母親為王妃摩耶夫人金氏(葛文王福勝之女),因其父親沒有男性子嗣,遂繼承皇位,成為朝鮮第一位女性君主。史載她的性格寬仁明敏,她以公主身份挑戰自古以來王位為男性最高權力象徵的傳統觀念,歷經挫折,終於在西紀632年登基,成為新羅第二十七代國王。

 

8 謝傑萊·杜爾

人物生平(Shajarahal-Durr,?—1257),一譯「莎吉蕾杜」,埃及王國馬穆魯克王朝的第一位、同時也是阿拉伯國家唯一一位女王(1249—1257)。據說為突厥人後裔。出身奴隸,後成為阿尤布王朝蘇丹薩利赫的妃子,為薩利赫生一子,名哈利勒。1249年,當法蘭西國王路易九世率領十字軍進軍開羅時薩利赫逝世。她為穩定軍心,封鎖了薩利赫的死訊,直到薩利赫之子突蘭·沙從美索不達米亞趕回開羅繼位。次年,埃及軍隊將法軍擊潰。當突蘭·沙與她及其他將領意見不合而遭暗害後,她宣布為穆斯林的女王。上台後,以自己的名義鑄造貨幣,命令在星期五聚禮的祈禱詞中讚頌其名。在各方面的反對下,謝傑萊·杜爾被迫將王權讓給大臣兼軍隊首領伊茲丁·艾伊貝克,並同他結婚。最後,她風聞艾伊貝克意欲另娶,遂加暗害,而她本人同時也死於艾伊貝克支持者之手。

 

7 雅德維加

人物生平(波蘭文:JadwigaAndegaweńska,1373年或1374年—1399年)波蘭女王。出身於安茹家族,是匈牙利與波蘭國王拉約什一世和波蘭伊莉莎白的女兒。1382年拉約什死後,大女兒瑪麗亞被選為匈牙利女王,但波蘭人為結束兩個國家之間的個人聯合,年僅8歲的她最終於1384年10月15日加冕為波蘭國王。在波蘭貴族勸說下,1386年2月15日亞蓋洛在克拉科夫受洗,2月18日與雅德維加結婚,3月4日加冕為國王。這樣就為立陶宛和波蘭長達幾百年的聯盟關係奠定了基礎。她贊助宗教和學術事業,恢復在克拉科夫的大學(即亞蓋洛大學),後成為波蘭文化的中心。

 

6 瑪麗一世

人物生平(英文:Mary I,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1553年7月-1558年11月17日在位)。她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君主,她的父親是亨利八世,母親是凱薩琳王后(阿拉貢的凱薩琳),丈夫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瑪麗一世在其同父異母弟弟愛德華六世死後,廢黜了繼任的簡·格雷。1553年10月1日,瑪麗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瑪麗一世是極其虔誠的天主教徒,即位後在英格蘭復辟羅馬天主教(舊教),取代她父親亨利八世提倡的英國新教。為此,她下令燒死約300名反對人士。於是瑪麗一世被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後來,Bloody Mary在英語中就成了女巫的同義詞。1558年11月17日,瑪麗一世逝世,時年42歲。瑪麗一世死後,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繼任者伊莉莎白一世所顛倒。

 

5 占(章)西女王

又譯詹西女王、章西女王。名拉克希米芭伊,印度民族女英雄。1853年章西王公去世後,因無子嗣,以養子監護人身份登基。不久公國被英國兼并。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後,於5月在章西發動起義響應,驅趕英國侵略者。她的堅定和勇敢,使其成為印度民族大起義中最受愛戴的領導人。1858年6月章西淪陷後撤至印度北部的瓜廖爾繼續戰鬥,6月18日在城郊的保衛戰中,遭遇英軍羅斯將軍的第8輕騎兵團,孤軍奮戰,身被數刀,被抬出戰場後,傷重不治。犧牲時年僅23歲,被稱為印度的聖女貞德。

4 伊莉莎白一世

 

人物生平(英文: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名叫伊莉莎白·都鐸,是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兒。1558年11月,伊莉莎白的同父異母姐姐瑪麗一世去世,伊莉莎白繼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伊莉莎白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伊莉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湧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弗朗西斯·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間開始確立。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在英國歷史上在位時被稱為「黃金時代」。伊莉莎白一世於1603年3月24日在里奇蒙王宮去世,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也被稱為「榮光女王」、「英明女王」。克里斯蒂娜人物生平(Christina,1626年—1689年),1632年因為父王戰死而繼承王位,成為瑞典女王,1654年退位。在位時將耶姆特蘭和海里耶達倫兩地併入瑞典;力主瑞典退出「三十年戰爭」,最終實現和平。

3 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與俄羅斯留里克王朝有血緣關係,為留里克王朝的後裔,原名索非亞·弗雷德里卡·奧古斯塔,1729年4月21日出生於普魯士王國的什切青,是德國安哈特-采爾布斯特公爵的女兒。1744年被挑選為皇位繼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與彼得結婚並皈依東正教,改名葉卡捷琳娜。1762年率領禁衛軍發動政變而即位。1796年11月6日逝世於沙皇村(今普希金城),俄羅斯帝國女皇。1767年召集新法典起草委員會會議,宣布女皇的訓令,主張開明專制、嚴厲的法治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她雖然想改善農奴制度,但是因貴族的反對而沒有成功。此外她還修改地方行政制度、司法制度。貴族勢力得到加強,農民和農奴的生存狀況更加惡化。1773年至1775年發生普加喬夫起義。對外政策方面,三次瓜分波蘭,對土耳其作戰取得黑海沿岸地區,併吞並了克里米亞汗國。寵臣和情人波將金去世後,她的以南進重建拜占廷帝國為目標的南進政策受挫。這個時期的俄羅斯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最強大的國家。葉卡捷琳娜被尊稱為「大帝」,即俄羅斯帝國歷史上兩位大帝之一。

2 維多利亞女王

人物生平(1819.5.24—1901.1.22) ,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位時間長達64年。她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4年期間(1837-1901年)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她統治時期,英國歷史上稱為「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加大侵略擴張力度,在世界範圍內建立和占領了無數殖民地。她在位的60餘年正值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鼎盛、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君主立憲製得到充分發展,使維多利亞女王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

1 武則天

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東),生於利州(今四川省廣元市)。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為唐朝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期間,改名為「曌」。

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後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諡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加諡則天順聖皇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