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張亮的滷水方子火了。
他在節目中誇下海口:做好了這盤滷水你可以用它鹵全世界。
於是……居然真有人拿這個方子「滷了全世界」???
這個方子出自最近很火的綜藝,《中餐廳》。
顧名思義啦,就是讓趙薇、黃曉明、周冬雨、張亮、靳夢佳,在歪國經營一間中餐廳。
趙薇出任店長。
而想要做領導的黃曉明,主動跑去找趙薇,向她申請副店長一職。
店長趙薇經過新浪娛樂蓋章,身價56億,不動產占6億。
因為龍薇傳媒公司股權轉讓被上交所問詢,所以披露了實際控制人趙薇最近3年的財務狀況。
副店長黃曉明也是投資達人,曾經在2010年通過持股華誼兄弟,身價過億。
不過由於兩位性格不同,所以經營風格完全相反。兩人在一開始摩(嘴)擦(炮)不斷,好在店鋪正式運營以後漸(花)入(式)佳(冷)境(戰)。
這兩位身價過億的投資能手要一起開餐廳,對於想學習投資理財的朋友來說,就是道送分題啊!
敲黑板~請大家準備好筆記本,不要走神不要分心嗷。
1.性格決定了生意場上你是保守派or奔放派
《中餐廳》里有一期,黃曉明、趙薇的恩師,北電崔老師來做客,她一針見血地分別評價了趙薇和黃曉明的性格。
趙薇曾經在雜誌上說過崔老師像她的媽媽一樣。
崔老師表示,在做事方面,黃曉明是個聽話的孩子,執行能力很強,但是創造性不夠。
而趙薇呢,就是永遠不按常理出牌,你讓她往東她偏往西。
崔老師:「你們倆聰明得不一樣,在一起過不了日子。」
扎心了老師~
黃曉明也知道,自己和趙薇性格正相反。
趙薇在之前的採訪中就說過,自己的性格太「直爽」,有時候會不顧及他人感受。
所以也難怪啦,無論大事小事,兩人在一起經營餐廳的時候總是炮火不斷。
節目中有一次,趙薇因為沒記住客人點了啥,反覆追問黃曉明,語氣顯得有些不耐煩。
於是黃曉明毫不客氣地怒懟:除了你之外所有人都聽到了!
趙薇本來想回擊的,不過她意識現在是餐廳營業時間,擔心打擾到用餐客人,於是就不說話了。
在餐廳之外,趙薇的王者風範也壓不住,做工作總結黃曉明有所反駁的時候,趙薇立馬打斷他:我是店長,我說了算。
不服打我呀~
除了口角,兩人在一開始對飯店發展期望就不一樣。
黃曉明是保守派,他用一貫開飯店的思維分析:飯店的現狀不用擔心,因為任何餐飲業在前幾個月低迷都是正常的嘛~
做BOSS的奔放派趙薇一聽打心裡就急了:不掙錢怎麼行!餐廳本來就是無本餐廳,如果只是維持現狀,還要往裡貼勞動費,那就是賠錢!
在買東西時,黃曉明把省錢當作第一要務。
而趙薇認為,錢是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
性格有天壤之別,倆人合作怎麼可能不打出火花?於是,他倆的性格差異開始蔓延到餐廳的各種決策中……
2.經營要講原則,爛好人賺不到錢!
黃曉明在節目裡說,自己是個要面子的爛好人,總有種想給別人親和力的感覺。
E姐也是……
這樣的人物屬性導致黃曉明在餐廳經營上沒有什麼原則,啥都喜歡送,定價連成本都顧不上。
定價分歧:趙薇勝
黃曉明在餐廳營業之初就提出了自己經營飯店的三條原則:一是進門有驚喜,二是吃飯有驚喜,三是價格有驚喜。
很照顧顧客想法啊有木有
這也是他堅持要低價的原因之一。
但定價上趙薇卻不認為只顧便宜是好事,她覺得貴一點才對得起品質。定得便宜顧客會認為你的東西很差。
舉個栗子:趙薇定價380泰銖的菜,
黃曉明覺得在220-250之間比較合適。
那麼一份砂鍋魚頭煲趙薇定價380泰銖到底合不合適呢?
餐廳的毛利率一般在50%左右,所以菜品的定價標準是:
而成本由(食材、調料、水費、電費、燃料費)+(工資+房租+生活費+員工住宿)組成。
魚頭的價格為116泰銖一份,摺合人民幣23元。
張亮說一個魚頭可以做兩份,所以每份食材的價格是16.5元人民幣。
調料的話一份比較便宜,成本應該最多3塊錢。
因為節目組負責水電燃氣、租金和住宿等費用,所以為了對比大家的勞動有沒有價值,這裡的成本只計算在餐廳的勞動費用。
在泰國,服務員的基本工資是1600元人民幣,假設按照最低標準來算,每個員工的工資支出費用是1600*5=8000人民幣。
中餐廳每天的人員勞務費為8000/20=400元,400元分攤到菜里。第一天營業收入是7830泰銖。
菜的價格取平均數250泰銖,那麼合計賣出了7830/250=31份。
勞動費平攤到每份菜里是400/31=12元,砂鍋魚頭的成本=16.5+12(勞動費)+3(調料費)=31.5元,正常菜的定價=31.5/毛利潤50%=62元,合計泰銖62*5=310。
所以,趙薇對魚頭的定價合理,而黃曉明的定價只是包括了食材的費用,如果按他的定價行事,只能讓大家出力白忙活。
禮物分歧:兩人平手
按照黃曉明的想法,顧客吃完飯以後就有禮物送。
比如送中國結,
或者教周冬雨做棉花糖送給客人。
不過趙薇並不認同這種做法,她覺得送小禮物會讓人家理解成:我們菜不好吃啊,送你點小禮物記得好評哦親……
怎麼說呢……禮物只能錦上添花,沒辦法雪中送炭。
判斷一個餐廳好壞與否,最終的評判標準還得是食物的品質,而不是這些小禮物;但黃曉明的策略也不能說無理,在成本允許的情況下,「驚喜」策略確實能為餐廳帶來一些新鮮的噱頭。
勞動成果分歧:趙薇勝
黃曉明「送禮物」送嗨了,最後上升到大家的勞動成果也要送——他要求趙薇的蜂蜜檸檬水白送,But趙薇怎麼可能同意!
客人沒點例湯,黃曉明提出來那就送他們一份。張亮強調是「賣」,黃曉明強調是「給」。
因為這件事,趙薇徹底爆發了,她讓黃曉明自己做一個茄汁大蝦送給客人。
趙薇的目的是讓黃曉明體會到,可以薄利,但不能為了賺好評就賠錢還賠力。
五個人的勞動都是有價值的,一個人決定白送,其實會影響到大家工作的心情。
其實,黃曉明也深知,自己的「爛好人」性格會帶來很多麻煩。
曾經自己借錢給朋友然後朋友就消失不見。
不說別的,他一直接拍爛片,就是因為這種「爛好人」的性格。有時候明明有更好的機會,但招架不住別人苦苦的央求,於是他就去幫忙(拍爛片)。
但後來,招黑挨罵的還是黃曉明本明。
所以黃曉明雖然因為「爛好人」擁有了好人脈,但是他仍覺得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應該學會說「NO」。
趙薇也並不是不願意讓利給客人。她給別人打折很爽快,但是這些折扣要用在有用的地方。
例如餐廳的第一位客人點單時她就說:我們給你打折,別嫌貴昂~
完後跟黃曉明算帳時炫耀:我也是個愛打折的人喲~
沒有零錢找給客人,本來要收260泰銖,她直接免去了零頭,只收200泰銖。這個客人後來又來了第二次,堅決要把錢補上。
黃曉明的「低價」「禮物「策略雖然能暫時地討到一些顧客的歡心,但是基於節目的特殊性,讓餐廳在前期能夠存活,體現自己的勞動價值才是最終的課題。
後來兩人的磨合漸入佳境,兩種反差的性格卻在餐廳的經營中各有所長。
3.經營不僅要有大方向,還得有小細心
不知道節目組是不是事先了解了兩人的性格才決定的職位分配,後來的事情發展印證了確實如此:店長趙薇掌控大方向,副店長黃曉明把握細節。
趙薇最愛乾的事情就是開會,制定計劃。
在節目即將進行到尾期的時候,她前後總共制定了三個計劃:
賺錢計劃:
開業的第三天,她希望10天後能夠還掉攝製組的50000泰銖,之後掙得每一分錢都是大家的價值體現。
文化傳播:
第十天成功賺到50000塊泰銖時,趙薇提出了一個新的計劃:在海外的人群中弘揚中國美食。
人情回饋:
倒數第五天的時候,趙薇提出最後一晚定為「免費的晚餐」,用來回饋那些幫助過大家、跟大家打過交道和一些非常想感謝的人。
餐廳的大方向已定。她又提出了大家的協作模式:每個人都要知道別人的活怎麼干,互相之間要做配合。
另外,遇到困境,趙薇習慣用機制解決問題。
趙薇看到張亮第一天和第二天中午太忙,提出用套餐的方式減輕張亮的工作量。
後來張亮還是累到心肌炎犯了,
趙薇決定輪流當主廚來緩解張亮的疲勞,大家也可以嘗試挑戰不同的崗位。
並且提出員工的午休制度,強行讓大家有時間休息。
看到這是不是覺得趙薇很6?
其實她的生意頭腦也不是一簇而就的。2010年的時候她在三里屯開過一個餐廳。
當時媒體拍的照片
當年趙薇還在餐廳的開業典禮上豪言:「我現在的理想就是做生意,變成大富豪。」
但遺憾的是,餐廳不到一年就倒閉了。趙薇回應說,自己並未參與餐廳的管理,餐廳什麼時候關門的自己都不知道。
她還說自己以後不會再開餐廳了,不過現在看來,這個模擬餐廳不也挺成功的嘛。
黃曉明的過時理論不斷被趙薇抨擊,但他卻是現實生活中開餐廳最成功的——他與李冰冰、任泉合夥經營的火鍋店,每月能拿到分紅40-50萬。
而黃曉明的成功之處,在於他擅長用情感把控細節。
趙薇說,黃曉明是一個很愛操心的人。
這種操心,從細節中隨處可見:
在經營餐廳中,黃曉明提出給餐廳的桌子編桌號,方便之後的服務。
買蝦的時候會記得把水瀝出來以減輕稱重的重量。
在管理員工方面,他每天叮囑周冬雨怎樣當一個好的服務員。當然,員工生病時他更是悉心照料。
對待顧客,他會用最大的耐心去服務。
教外國客人怎麼使用筷子
在飯店沒生意的時候,黃曉明厚著臉皮跟遊客搭訕,推薦自己的餐廳。
他還提出了「freestyle」推銷模式:覺得菜不好吃就不要錢,覺得好吃就給你打八折。
其實關於黃曉明細心,2012年他在柏邦妮的專訪里提到過:
黃曉明是個細節控,通過觀察就知道身邊的人想要什麼禮物,從來不需要問他們。
以及,黃曉明最近還相當貼心地給員工送了最新的蘋果手機。
難怪團隊說:「您是老闆也是可以交心的朋友,未來的日子繼續努力……」
對人對事都很交心,這大概也是黃曉明的「經營之道」吧。
E姐結語:
趙薇和黃曉明作為成功的投資人,讓他們來經營餐廳並不是大材小用。
看完整季節目,你會發現,兩人無論從餐廳的宏觀調整到細節掌控都可圈可點。
對此,E姐總結了一份致富Tips:
1.生意場上需要「奔放派」,也需要理性的保守派適當約束。不能一顧為天馬行空的創造力放飛自我,穩妥而準確的執行力往往是事情推進的強化劑。
2.經營上必須要講原則,「爛好人」不一定賺得到人心,而是會賠錢的。一個項目,整些「小噱頭」只能獲得一時的好評,想口碑經久不衰,還得靠紮實的內容。
3.大方向是從0到1,而實踐中的小細節決定項目的高度與成敗。
《中餐廳》里的趙薇和黃曉明,不像是店長和副店長,更像是合伙人。
其實,在成功的生意場上,並沒有所謂的「完美合伙人」,找准自我定位,完成目標,無論在什麼事上都是唯一的課題。
黃曉明趙薇同款成功學,你Get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