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再對中國下手,中國強勢反擊!

@ 2017-09-26

 

 

據日本《產經新聞》近日報道,石垣市市長中山義隆明確表示,將在12月市議會例行會議上提交議案,將釣魚島的名稱從此前的「登野城」變更為「尖閣」。

用小動作提升影響力

石垣市市長中山義隆

上述報道稱,現在,釣魚島被日本稱為「石垣市字登野城」。日本西南諸島安全保障研究所所長奧茂治早在2015年9月就提交了變更名稱的請願書,市議會也從去年開始進行審議。

根據日本地方自治法第260條,地方町村行政名稱修改,需經市町村議會討論批准,然後報送所屬都道府縣知事,對外告示。多家日本媒體認為,預計石垣市執政黨和在野黨議員們大多支持改名,議案將獲得通過。

據日媒報道,石垣市政府人士稱:「如果行政區劃名實現變更,只要看到地址,就會知道該處是尖閣諸島」。日方人士稱,為應對「中國公務船日益頻繁地侵入日本領海」,「有必要對外宣傳,並表達日本捍衛領土的強硬決心」。

在9月19日的石垣市議會例會上,有議員提出,一些日本民間團體以調查釣魚島上生態為目標,要求乘船登島。對此中山義隆回應說:「將向國家充分轉達這一意見,就如何通過登島來宣傳該島主權屬於日本進行研究。」

這一小動作,再次激怒保釣人士。據香港東網報道,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一行約10人,9月25日遊行到日本駐港總領事館請願,抗議日本政府單方面宣布將釣魚島「收歸國有」。

《環球時報》文章認為,日本是外部世界對中國崛起負面心態最突出的一面鏡子,其社會上一些與中國對著乾的行為有些時候不是出於日本國家利益的考慮,就是為了沖中國撒氣。這種意氣之爭成為日本對華心態的一部分。

中國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員高洪指出,日本社會中總有一些右翼政治力量想在領土問題上通過採取一些小動作來提升自己的政治影響力。這種方式對他們而言成本很小,政治效應卻相對較大。但這些行為給中日關係帶來了風險,中國必定會堅決反對,玩小把戲也改變不了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事實。

日本早已顯露頹勢

讓日本方面尷尬的是,就在其妄圖對釣魚島改名的想法被披露後不久,中國海警艦船編隊9月25日在釣魚島領海內巡航。這是最近一周以來,中國海警艦船編隊第二次在中國釣魚島領海巡航。

據日本共同社9月11日報道,中國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周邊的活動可能會活躍,日方正加強警戒。

報道稱,關於中國公務船駛入釣魚島周邊海域的次數,釣魚島「國有化」後的2012年為20次,2013年達到52次,之後每年30次以上成為常態,今年截至8月底已達到22次。共同社表示,"日本實際控制釣魚島的現況正逐步瓦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就釣魚島問題表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政府公務船在有關海域的巡航執法正當合法。中國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決心和意志堅定不移,今後將繼續開展有關巡航執法活動。

《環球時報》文章指出,日本在大國博弈中早已顯露頹勢,它在西太平洋的原有地位正在失去,釣魚島成不了「亞洲第一日本不沉沒」的錨。此外,在日本政府宣布釣魚島「國有化」之前,東京都時任知事石原慎太郎還攛掇出一場「購買」釣魚島的大戲,欲使釣魚島成為東京都的財產,並呼籲民眾為此捐款。

據《環球時報》報道,東京都收到捐款高達14.8億日元(約合8890萬元人民幣)。按照規定,這筆基金只有在日本政府確定整備釣魚島的方針後才能使用。由於至今未有方針出台,這筆錢一直躺在銀行里「睡覺」,這讓捐款者很不滿,一些人要求歸還所捐款項,但被東京都拒絕,理由是有很多匿名捐款,不容易退還。

美國會為介入嗎?

此外,這些年來,日本政府和媒體一直在戰略傳播領域宣傳一件事兒:美國會為日本保護釣魚島。自2010年以來,釣魚島問題逐漸升溫。在對抗中國日益「力不從心」的窘境下,日方反覆要求美方表態,希望美國的介入能夠幫助遏制中國。

2015年,日美雙方搞出了最終解決方案:修改《美日防衛合作指針》。這是美日同盟對於軍事分工和戰時行動的指導文件。換句話說,戰時怎麼打,由這份文件說的算。

應日方要求,在2015年版《美日防衛合作指針》的「地面戰」條目下,新增了」島嶼作戰「的內容,其中關於美日兩國分工是這麼說的:

「對於包括島嶼在內的地面攻擊,以自衛隊為主體實施作戰。在有必要時,由自衛隊實施奪回島嶼的作戰。為此,自衛隊將實施但不限於實施下列行動:阻止對方登陸、水陸兩棲作戰及迅速展開部隊等。美軍將為支援(support)和補充(supplement)自衛隊而實施作戰。」

據參考消息網文章分析,所謂「守島」或者「奪島」作戰,是由自衛隊承擔。美方負責的是「支援」和「補充」。那麼,何為「支援」和「補充」?這其中幾乎有無窮的解釋空間。

以「支援」為例,火力支援可以算作「支援」,但隔岸觀火式的情報支援、電子戰支援等也可以算是「支援」。又以「補充」為例,兵力補充算是補充,後勤補充也算是補充。美軍究竟採取哪一種「支援」或「補充」,對日本而言可謂有天壤之別。

參考消息網文章稱,明眼人一看即知,用這個方式,美國實際上已經甩掉了釣魚島這個「鍋」,規避了因釣魚島爭端而「必須」介入衝突的法律義務。可以想像,在一旦發生爭端時,美國會相機行事,根據事態的發展,選擇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方式。

上述文章指出,對於中國而言,美日同盟並非「鐵板一塊」,其有各自的利益和政策取向。但要用好其中的空間,還需要中國做好很多準備。「畢竟,我們不會像日本某些人那樣,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