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盤子
材料:
檳榔芋(大芋頭)去皮凈重250g,樹薯澱粉(茨粉)120g,滾水80g。
蒜末1大匙,蝦米1大匙,發好的干魷魚20g,絞肉40g,黑木耳10g,發好的香菇25g,豆乾15g,香菜20g。
調味料:
水2大匙,鹽半小匙,白鬍椒粉少許,料酒1大匙。
做法:
1. 將芋頭切片蒸熟,趁熱用叉子壓松。在攪拌盆里放入樹薯澱粉,倒入滾水攪拌成表面光滑的團狀,然後與芋泥混合攪拌均勻。
雙手沾抹約1小匙的色拉油,取出芋頭粉團,搓成條狀,用刀切成小塊,放在掌心搓圓並在粉團中央按出凹洞(單面凹洞或是雙面凹洞都可以),
這個食譜可以搓出大約55個芋圓。
2. 蝦米泡水浸軟,切碎丁;干魷魚、黑木耳和香菇分別切細絲;豆乾橫剖成薄片,然後改刀切成碎丁;香菜切碎備用。
3. 燒開一鍋水,加入1大匙油,並放入搓好的芋圓,繼續加熱至所有芋圓浮起、且水再次滾開,撈出芋圓瀝干備用。
4. 炒鍋加熱1大匙油,放入蒜末與蝦米炒香,然後加入魷魚、絞肉拌炒至絞肉變色,再放入黑木耳、香菇、豆乾炒勻。
5. 倒入芋圓,並加入所有調味料拌炒均勻,放入香菜,炒勻即可盛盤。
參考來源: 客家算盤子
愛廚註:
1. 這是一道客家小吃,據說是廣東大埔的傳統客家菜肴,東南亞一帶也很常見,但是在台灣似乎少有人知道。
我的媽媽是苗栗客家人,卻從未聽過這道菜,所以特地學起來做給她品嘗。
台灣雖然少見算盤子這道小吃,但是它裡面芋圓的做法和台灣人熟悉的九份芋圓和客家牛浣水相當接近,特別是牛浣水,
同樣是用拇指把芋圓塑成算盤子造型的喔~^^ 做法里的芋圓用滾水煮熟後,放進事先煮好的甜湯或是刨冰里,
就是一碗Q彈美味的九份芋圓啦 !! ( 常用來搭配的甜湯有紅豆湯、綠豆湯、桂圓湯或薑湯等等)芋圓做法請參考:芋圓。
2. 芋圓用滾水燙煮好之後,瀝干水就可以下鍋與配料同炒。建議不要過冷水,否則芋圓黏不住配料、調味料也不容易入味。
配料儘量切細絲與碎丁,目的是讓芋圓可以沾黏配料,這樣每一口芋圓都能吃到不同配料的香氣。
3. 干魷魚用量不大,可以只剪一小塊下來發泡使用,否則也可以整尾發泡之後,將剩餘魷魚用來炒一份客家小炒。
食譜所寫的配料份量可以自行斟酌調整,備料份量請參考附圖。因為配料種類多,每種的份量只需1~2大匙左右即可。
4. 我曾試過用醬油加糖調味,結果醬香味蓋過主副材料的香氣,所以建議只用鹽和胡椒調味,才能吃出這道菜的層次感。
備註:
1杯 = 240 c.c. = 240 ml
1大匙 = 1 tablespoon = 15 c.c. = 15 ml
1小匙 = 1 teaspoon = 5 c.c. = 5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