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常用發動機自動啟停功能對車不好,到底是危言聳聽,還是確有其事?

@ 2017-09-24

現在來說,自動啟停並非什麼新技術,自動啟停已經非常普及了。發動機自動啟停的構思在20世紀30年代就曾出現過,但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在大眾和菲亞特旗下車型上量產,而說到普及,那也是2006年以後的事了。發動機自啟停一直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估計有不少車主在上車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關閉啟停功能,有些人是嫌麻煩,但更多的人是擔心頻繁啟停對車子的影響,那自啟停到底傷不傷車?本文就來討論一下。

發動機自動啟停的最大好處就是省油、節能環保,這也是廠家宣傳的,不必多說。我們要了解自啟停功能,首先要知道這三點:其一,自啟停和普通啟動還是有區別的,平常的普通啟動不但可以進行冷車啟動,還可以在較高的溫度下任意啟動;而自啟停是有溫度要求的,也就是說自啟停必定屬於熱車啟動,而且自啟停時環境溫度也不可過高;其二,自啟停對電瓶的電量有要求,當電瓶工作能力變差的時侯(一般電量小於60%),自動啟停也是不會工作的;其三,像使用空調這樣的電氣負載較大的電器時,自動啟停是不會工作的。除知道上述三點,我們還應該知道,發動機自動啟停功能是由一套怠速起停電機系統介入完成工作的。

擔心自動啟停對愛車的傷害,要從細裡說,主要是擔心對汽車蓄電池和啟動馬達的傷害。我們知道,對於普通啟動,尤其冷車啟動時,因為啟動馬達需要帶動發動機曲軸做往復運動,所以啟動馬達工作強度極大,瞬時輸出電流能達到300——400A,所以我們平常啟動汽車時,在發動機啟動後都應迅速鬆手,防止啟動機處於「乾燒」狀態。而相對於普通啟動,發動機自啟停時都是在熱車後進行,而且現在的普遍的發動機設計也往往巧妙地讓曲軸非常「配合」地停止在一個利於下次自啟動的「姿勢」上,所以自啟停時啟動馬達的工作強度要小的多。

其實即便是這樣,頻繁的起起停停仍然不是普通啟動機所能應對的。沒錯,使用自啟停功能的發動機使用的啟動馬達都是加強型的,使用壽命比普通的啟動馬達往往能提高一倍。這還不算什麼,因為帶自啟停功能的汽車,使用的電瓶也是加強型的。帶啟停功能的電瓶大多採用的是純的硫酸水溶液作電解液並存在於玻璃纖維隔板的特殊電瓶(AGM型蓄電池),這種電瓶的迴圈充電能力比普通蓄電池高3倍,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能應對更頻繁地充電、放電。要是換成普通的鉛酸蓄電池來支援自啟停功能的話,那就真不敢保證電瓶的使用時間了。所以說,我們擔心的問題,汽車工程師們都已經考慮的比較周全了,自啟停對啟動機、蓄電池還是有一定影響的,但都用加強型的來代替了,不用擔心使用壽命的問題了。不成熟的技術,也不會大面積普及到汽車中來,如果車主們不在意使用上麻煩還是方便,可以大膽地用自啟停,大可不必擔心對發動機會有什麼傷害。

除此之外,小編還真想不出對發動機還會有什麼影響,在熱車時機油工作狀態達到最佳的時侯,不必擔心發動機應有的磨損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要硬說還有什麼擔心的,那就是擔心積碳了。積碳是我們深惡痛疾,又往往是我們無可奈何的問題。在堵車時,走走停停肯定會加重積碳,但也不能把這個強加到自啟停功能上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