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漢航母樓看中國下一代航母 比美軍福特還強?

@ 2017-09-22

來源: 鳳凰軍事

福特級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最新式的航空母艦,同時也是美國海軍戰略轉型的關鍵。在這漫長的轉型期,美國海軍的主要戰略假想敵中國海軍,似乎也開始以航空母艦作為海軍核心,意圖在海上機動作戰內,佔據優勢(但是戰區設定上可能並不會如美國海軍所想的那樣,在廣袤的太平洋)。

  自2012年中國海軍首艘航母「遼寧號」服役以來,中國海軍已經將目光放到了更長遠的、技術更先進的第二代航母上。而這第二代航母,雛形照片已經流出。

  

  位於武漢的新航母樓。根據近年來中國海軍的發展,如果有重大的艦艇項目,就必然會出現新的「艦艇樓」來驗證技術成熟度。這座新航母樓的出現,也意味著中國海軍新的航母或已準備開始建造。

  

航母樓的基本情況

  新航母樓目前能看到,只有一座高高聳立的艦島和若干艦載機模型。其中,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的模型也被首次曝光。從這些情況來看,下一代航母的艦載機當中,必然會服役一款固定翼艦載預警機。

  而在艦島方面,該型航母在外觀上更接近055導彈驅逐艦,相似的雷達陣面,相似的一體化隱身桅杆。筆者推測,該型航母所使用的雷達,或許就是和055所使用的數字陣列是一樣的,只不過根據平台,航母版本會大於驅逐艦版本。

  

  055導彈驅逐艦上層建築和隱身桅杆細節照片。055導彈驅逐艦的艦載陣列雷達為數字陣列,數字陣列有著重構性強,模塊化能力好的特點。其基本工作單元由DAM構成,單個DAM經過疊加累計,可以構成多種多樣的雷達直徑。據悉,美國海軍所使用的AMDR-S(AN/SPY-6)採用了37個DAM,陣面直徑達4.3m左右。而055採用了超過50個DAM,陣面直徑也就達到了6m。

  

  無獨有偶的是,同為數字陣列體制的001A型航母(也就是現在的002)陣面直徑達到了驚人的8m。越大的陣面意味著越強的性能,在體制上領先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數字陣列(畢竟數字陣列是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極致形態),陣面也能夠做得更好。

  所以,從上面的信息來看,筆者可以確定,下一代航母的雷達陣面直徑絕不會低於055,雷達體制也很難發生改變。畢竟,數字陣列已經是目前艦載雷達的極限。而與中國海軍相同而又不相同的是,福特級航空母艦的艦載雷達雖然為雙波段雷達體制(DBR,由MFR和VSR構成),但是其體制仍為傳統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體制,基本的TR單元也仍為GaAs。不管是如何甄別對比,福特級航空母艦的雷達系統都始終不及中國海軍下一代的航空母艦。

  

  航母樓艦島模型。可以看到,下一代航母也有著最少兩種波段的雷達。

  

  福特級航空母艦艦島,灰色陣面為AN/SPY-3(X波段的MFR),白色陣面為AN/SPY-4(S波段的VSR)。這種從DDG-1000導彈驅逐艦上移植而來的雷達系統如果以高眼光看待,的確是落後於中國海軍新體制雷達。

  

排水量和載機量

  在這點上,這估計是下一代航母最大的軟肋。雖然我們已經獨立設計建造了一款新的航空母艦,但是關鍵的技術經驗我們還並不成熟。相關的作戰理念也處於啟蒙階段。對於海軍這個燒錢費時間的軍種來說,中國海軍的進步的確有,但是步伐仍不大。這點差距我們客觀承認,但是這也並不會直接制約中國海軍發展。

  而在排水量(也就是噸位)的選擇上,筆者認為會進一步增加到八萬噸左右。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航空母艦在效費比上有兩個極端。第一個極端就是排水量四萬噸之類的航母,它的噸位選擇和兩萬噸差不多,二者之間的任務達成率是相同的。而另一個極端,那便是排水量在八萬噸和十萬噸的航母在效費比方面,二者也差不多,只是在甲板調度之類的細節上,十萬噸有著些許優勢。但是在重要的任務投射上,是一致的,因為這已經是極限了。而筆者之所以推測為八萬噸,就是因為在經驗、思想上,中國海軍還不會激進到一步登天,一口氣吃成胖子的地步。而我們的遼寧號和001A,則是中規中矩,論出動架次,僅比美國海軍的超級航母要低一點,但是卻遠高於四萬噸級的戴高樂。這也是為什麼英國皇家海軍會把伊麗莎白號航空母艦設計為六萬噸級的主要原因。

  除了排水量之外,載機量也是大家更為關注的。筆者也同樣做出過推測,認為下一代航母的載機量,應該是保持在六十餘架的程度。這六十餘架飛機,足夠應對高強度的作戰任務,同樣的,也能夠滿足中國海軍的一切需求。而且,如果甲板設計足夠好,它的作戰能力並不會低於美國海軍福特級航空母艦,因為航母在作戰時通常都是以雙航母或者三航母編隊為形式配合作戰。交戰雙方拼的不是雙方誰的載機量多,而是拼誰沉的起,拼誰的資源多。即使是美國海軍,如果想單靠三艘福特級航母就團滅中國海軍那也是天方夜譚,因為現在的美國,只有一家船廠能夠建造航空母艦(其它的早已破產或被併購),而中國則是多家。

  基於以上觀點,筆者認為即使是中國下一代航母屆時在數據上或許有著不足,但也不是一無是處。戰術思想在改變,戰略方向在轉折,我們也需跟著時代向前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