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人重要還是SPM重要】請看!這醫生來告訴大家真相!

@ 2017-09-22

醫生赫米爾認為,病人是注重醫生醫術多過於語言。

(八打靈再也5日訊)儘管親土著組織反對衛生部放寬合約實習醫生申請條件,但數名醫生卻認為,比起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大馬教育文憑(SPM)國文程度,醫生自身的實際能力更為重要。

據調查,醫生均認為,若要依據中學時期的成績,來判斷一名醫生的能力和語言水平是不公平的,因該些技能一般不是在學校,而是從工作中學習而得。

根據報導,一名私立醫院的呼吸內科醫生顧問赫爾米博士(Dr Helmy Haja Mydin)指出,當病人諮詢一名醫生時,他會希望對方不是一個傷害病人,反而是能幫助解決問題的人。

「當有人畢業於醫學院時,我們都希望該畢業生是安全、知道如何求助、有能力謹慎思考、能學習和適應,當然還能有效溝通。」

「比起在就讀醫學院之前的學業成績,上述準則更重要。」

赫爾米也指出,對醫生而言,溝通技術不僅局限於語言,也包括傾聽能力。

「SPM成績不一定能反映出一個人現有的溝通能力,如果評論只針對一個人的國文能力,那注重於醫生的入學或專業考試,更為合理。」

醫生不時會面對溝通障礙

來自巴生谷三級護理中心的醫師邱勇健(音譯,Dr Khoo Yoong Khean)同意赫爾米博士的看法。他說國文的確能幫助摒除當地族群之間語言障礙,但現實是,當涉及健康問題,不是所有病人都能自然地轉換語言進行交談,因此醫生一般都會面對語言障礙。

「與當地人民進行溝通時,國文的確很重要,但要知道,不是每位病人都會說國文,當遇到外籍員工和遊客問診時,語言障礙也會是醫生需面對的一部分。」

他說,當遇見這種情況時,醫生只能設法解決,如依靠翻譯人員和給予更多的照料,盡力幫助所有的病患。

也是馬來西亞醫學雜誌在線出版執行編輯的邱勇健說,醫生無法在中五求學時,學習到「中風」、「疝氣」等術語,所以必須工作和學習,而那就是任何本地社群里所謂的經驗學習過程之一。

「若我能選擇,我當然希望可以學習所有的本地語言、方言、俚語和術語,但那是不實際的,所以從工作中學習。」

「在求學時,我永遠不會學到『semput』(意思是呼吸困難)這字。」

衛生總監拿督諾希山上周日指出,公共服務局同意,取消合約方式僱傭的UD41級實習醫生或駐院醫生須符合大馬教育文憑馬來文及格條件。

諾希山的言論也遭到巫青代表、巫統海外校友俱樂部,及伊斯蘭組織抨擊,指此舉讓國文不被重視,也會導致醫生和患者之間出現溝通問題。

另外,所有醫學系畢業生包括符合資格被僱傭為合約實習醫生者須進行臨床實習及合約駐院醫生須完成指定服務,皆可豁免這項僱傭條件。

邱勇健則認為,現今所有醫生都需簽署兩年合約,若他們有意在未來獲得正職,應能在合約期間,輕鬆考取國文試卷。

「重要的是,讓他們能工作,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而人們也得到最重要的東西,即是醫生的服務。」

只需報考SPM馬來文

希爾米也是浮羅山背國會議員,他說,衛生部將與教育部討論,以讓沒有獲得大馬教育文憑馬來文及格的醫生,只需報考馬來文科,而並非6個科目。

「正在醫院實習的醫生不一定須馬來文及格,不過如果要成為UD41級醫生,則必須馬來文及格,我們將與教育部討論只考馬來文科,而不是一般的至少6科。

「因此他們有至少兩年時間考取大馬教育文憑馬來文及格,因為實習需兩年,如果他們要在政府醫院服務,就必須考取,不過如果他們想在私人醫院工作或開診所,他們不需這麼做(馬來文及格)。」

他指出,目前沒有考大馬教育文憑馬來文科的政府醫院實習醫生不達1%,為數不多。

他說,他將於本周會見馬來文相關的非政府組織,以解釋有關事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