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老實大媽在44年前「存入1200元」,沒想到在經過16次利率調整,最終拿回意想不到的翻倍「巨款」?!

@ 2017-09-22

這位老實大媽在44年前「存入1200元」,沒想到在經過16次利率調整,最終拿回意想不到的翻倍「巨款」?!

還沒月底身上所有財產...。

大家好,我是身無分文的羊編。

現在才剛過完月中,小編的口袋就已經空到不行,銀行的戶頭直接剩下兩位數,

不是要我吃土是要去賣屁股嗎?所以說摟,要保持良好的儲蓄習慣,

這是從小到大父母的遵遵教誨,不要只想當個月光族,

錢留在銀行或是郵局才能保值甚至是升值,我們來看這位大媽的神蹟吧,來自東方頭條的報導:

#1 換算成民國應該是62年的時候,這位大媽存入1200元人民幣,

不過在兌換時出了點意外,畢竟經歷過銀行的分制,

要找到這張存單的底單著實不容易。(Source:東方頭條,下同。)

#2 好在經過銀行方面不斷的努力,最終給大媽領取了這塵封已久的44年存款,沒想到已經翻倍了。

44年前的存款還要歷經1972年、1980年、1993年的多次儲蓄管理制度變革,

至少16次的利率調整,其中利息1484.04元(人民幣)。

據了解,上世紀70年代是中國計畫經濟,普通工資每個月20多元。

當年家裡若有12口人,一天只需要1元左右的伙食費。也就是說,

這1200元,在當時堪稱是一筆「巨款」。

有人提出:「甚至可以蓋兩棟樓房」,

只可惜,44年的利息終究敵不過經濟發展和收入增長,

如今,這2600多元只相當一名基層工人一個月收入。

44年前1200元能買什麼?

導報記者了解到,上世紀70年代是計劃經濟,普通職工工資每月20多元錢。

當年,好一點的大米約1角3分錢1斤,豬肉7角錢1斤。當年家裡若有12口人,

一天只需要1元錢左右的伙食費。也就是說,這1200元,在當年堪稱一筆「巨款」。

有人提出,「甚至可以蓋兩棟樓房」,

只可惜,44年的利息終究敵不過經濟發展和收入增長,如今,這2600多元只相當於一名基層工人一個月的收入。

參考來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