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幸運最堅強的人:第一位愛滋病治癒者

@ 2017-09-19

 

愛滋病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傳染病,但凡感染愛滋病的人,無一倖免。照片中的美國男子名叫蒂莫西·雷·布朗,他也是愛滋病患者,第一次被診斷出愛滋病是在2006年,那時他還在柏林上大學。

2006年的一天,當他在路上騎著自行車時,突然感到極度睏乏,不得不在中途停下休息。但短暫的休息無濟於事,布朗仍感到渾身乏力,他只好前往醫院求助。醫生診斷之後,確定他患上了白血病。

當他在德國柏林治療時,被發現又患上了愛滋病。當時的布朗知道後情緒非常不好,病情持續惡化,讓他覺得自己已經離死亡不遠了。

 

但在醫生的鼓勵下,決定先進行骨髓移植,進行白血病的治療。結果卻出人意料,經過3年多的臨床觀察,這次移植同時治癒了布朗的愛滋病。

原來,骨髓捐獻者的配型不僅非常吻合,而且骨髓中還有一種能天然抵禦愛滋病病毒的變異基因。據以往研究發現,這種變異基因只在少數北歐人體內存在。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檢測了60名捐獻者後,醫生終於找到了這位突變基因攜帶者。如今健康的布朗一直協助醫學家們專注愛滋病的治療。他還成立了蒂姆西·雷·布朗基金,成為世界愛滋病研究所之一。布朗說:「希望有一天愛滋病不再成為人們的困擾,可以徹底被打敗!」

愛滋病是怎麼來的,源頭是哪裡?

1981年,有兩種現象引起了醫生們的注意,一種是以前極少有的皮膚疹塊越來越多,疹塊就像齊波卡肉瘤,會像皮膚癌一樣惡化;另一種現象是由卡氏肺囊菌引起的肺炎。有位叫卡里尼的博士於1914年發現了這種菌,可是醫學界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一直沒有注意到這種菌,現在突然間需要把舊的教科書翻出來求教,重溫這種稀少的疾病。齊波卡肉瘤和卡氏肺囊菌肺炎兩種病症都表明免疫系統的嚴重受損。過了若干時間以後,這種病症出現得太多,人們便給它起了一個專門名稱,叫做「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簡稱愛滋病。

尋找病原體的工作在美國和法國科學家之間引起了一場不太愉快的競爭。巴黎名聲卓著的巴斯德研究所內,以微生物學家呂克·蒙塔尼耶為首的研究小組,直到1982年夏天才開始關注這個問題,因為那裡的愛滋病病例比美國出現得晚。蒙塔尼耶的對手是美國人羅伯特·蓋洛,他就職於美國貝塞斯達癌症研究所。蓋洛在逆轉錄病毒學領域是一個老手,他對一種導致罕見血癌的人體逆轉錄病毒,即HTLV-1病毒(人體T細胞白血病病毒)作過研究。愛滋病不是癌症,所以開始時不能肯定是否同樣也是一種逆轉錄病毒。但到1982年已經知道,免疫系統減弱會導致免疫系統內某一種細胞,即T輔助細胞數量的急劇下降。羅伯特·蓋洛對這些細胞也同樣作過研究,還發現了一種信使物質「白細胞生長素2」,這是類似於紅細胞生長素一樣的物質,作用是促進T細胞的生長。自從有了「白細胞生長素2」以後,在實驗室里可以培育出任意數量的T細胞了,這一點對蓋洛在探索愛滋病病毒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愛滋病病毒專門攻擊T細胞,但不是將它殺死,而是使它變成癌細胞。蓋洛作為一名這方面的專家,確實能力超群,他很快發現,受感染病人的血細胞剩餘物內出現了一種具有逆轉錄病毒特徵的活性酶,即所謂的逆轉錄酶,但他未能成功地培育出該病毒,也許是某種來自以前同癌症病毒打交道所造成的先入為主的想法讓他止步不前,即認為逆轉錄病毒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把宿主細胞直接殺死的病毒,而是通常讓宿主細胞永遠活下去的病毒。

蓋洛的法國同行蒙塔尼耶似乎無拘無束,思想上沒有條條框框,他毫不猶豫地給培養液內不斷地添加未受感染的T細胞,直到幾個月後獲得了大批數量的病毒,且都具有當時所知道的愛滋病病毒的一切特徵。他稱這種病毒為LAV(淋巴腺病病毒)。因為愛滋病患者也發生淋巴腺腫脹,他當初的試驗物質取自受感染病人的淋巴腺。蒙塔尼耶甚至還把一份病毒試樣寄給了華盛頓的蓋洛。事隔不多久,蓋洛聲稱他也分離出了一種愛滋病病毒。後來發現,從華盛頓寄回巴黎的試樣「與LAV病毒完全一致」,儘管這種情況非常不可能,因為愛滋病病毒顯示出極大的多變性,即使在同一個病人身上也時常能分離出許多種變體。

這場爭論關係到聲譽,也關係大量的金錢。這是因為誰掌握了病毒並且培育出這種病毒,那麼他就能設計出一種證明它的測試方法。測試方法可以申請專利,還可以賣出去。具體的做法是:生產出針對純種病毒的抗體,抗體是血液中的蛋白成分,能識別其他外來的蛋白成分,並與之結合。這樣的抗體依靠免疫系統的特殊細胞產生,即所謂的B細胞。生產愛滋病病毒抗體的具體做法之一,就是把病毒注入兔子體內,兔子儘管不會得病,但體內的B細胞能識別出病毒的外膜,於是生產出了抗體。類似的過程也會在人體遇到任何病毒感染時發生,但抗體的生產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人體不能立即得到保護,而通常要經過幾天,因此遇到那些殺傷性病毒則可能已經太遲了。兔子在注入愛滋病病毒以後過了幾個星期,分離出相應的抗體,提純後用於病毒試驗。如果人體的血樣中含有病毒,兔子身上獲得的抗體就能識別出來,並互相結合,這樣就產生了抗體和病毒組成的蛋白復合體,這種復合體通過生化手段很容易檢證。若血樣中不含病毒,那麼抗體識別不到,也就不會出現復合體。

美國人設計測試方法的速度比發現病毒快得多。最後在法國和美國之間,為了解決專利權問題甚至驚動了總統,由雙方總統里根和密特朗在最高層次上商定。諾貝爾獎金至今既沒有發給蓋洛,也沒有發給蒙塔尼耶,可能就因為在發現愛滋病病毒方面出現了許多矛盾。

血漿引出的悲劇

法美競爭還有一個悲劇性的餘波,那是與血漿的處理有關的。1983年春季,一位中年婦女患上了愛滋病,她在三年以前接受過輸血,此外沒有接觸過任何可疑人員。這說明愛滋病可以通過血漿傳染。與德國不同的是,當時美國的獻血者能獲得很高的報酬,這樣就導致了急於用錢的獻血者數量高於出自愛心的獻血者,其中不乏吸食毒品者。由於這類人通常使用未經消毒過的注射器,因此很有可能通過這種途徑傳播各類病原體,且不僅僅是愛滋病。在愛滋病流行的早期,沒有測試該病毒的方法,於是採用了一種技術解決方法,即把血漿作為懷疑對象進行巴氏消毒。這種方法並不簡單,因為操作時不能破壞血漿中的重要成分,其中也包括對血友病患者十分重要的凝血因子。這種凝血因子今天可以通過基因技術在細胞培養液中生產出來,所以因病毒而遭受污染的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了。

但在20世紀80年代初,基因技術的生產手段還沒有出現,血友病患者要依賴含有這項因子的血製品,所擔的風險是接受受病毒污染的產品。許多公司針對這個問題研究出一種巴氏消毒法,這就像處理鮮牛奶一樣,通過短時間的加熱把那些不穩定的病毒殺死,同時又不損害凝血因子的作用。整個步驟是一項左右為難的事,因為凝血因子也是蛋白,在加熱過程中很容易被破壞。

 

巴氏消毒的預防措施可惜沒有被到處採用,有的地方有了對愛滋病病毒的檢測手段後就停用了。美國阿博特公司於1985年3月推出了一種可靠的檢測方法,可悲的是,一開始這種方法在法國沒有被批准使用。10個星期以後的1985年6月,即巴斯德研究所也開發出一種檢測方法並推向市場以後,它才被批准使用。在這短短的時間段里,法國又有350位本不應該被感染者,也患上了愛滋病。

即使到了今天,輸血仍有一定的風險,因為從感染病毒到可以被檢查出來,可能要相隔幾個星期。假如一位受感染者在這段時間裡獻了血,那麼血漿就可能被污染,且無法可靠地檢查出來。由於上述原因,以美國為例,每年還是有大約七十位愛滋病患者是通過輸血渠道被感染上的。

黑猩猩馬利林

各種跡象表明,愛滋病病毒並非是一種新病毒,而是一種動物傳染病。正如科學家們所說,這是從一種不發生任何症狀的宿主動物轉移到人類從而導致危險的病毒。1999年2月4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一篇名為《從黑猩猩到大流行》的文章,可能最終揭開了愛滋病病毒的來歷。由於最早查出愛滋病病毒的血樣於1959年來自非洲,所以據此推測愛滋病的源頭出自非洲,更確切地說是非洲西部。另外還有其他的懷疑對象,其中包括別的猴子。

那麼新的證據在哪裡呢?來自一頭黑猩猩,名叫馬利林,這頭黑猩猩於1959年在非洲的一處野生環境里被捕獲,被當做小猴子送到美國,1985年生下一對雙胞胎後自然死亡。人們於1985年在它的血液中找到了愛滋病病毒HIV-1的抗體,儘管該動物從未接受過人類血漿,也從未被用作愛滋病病毒的研究。另外馬利林在年幼時就被送到美國,幾乎不可能通過性交而受感染,愛滋病病毒感染一定是發生在野生環境或者來自它的母親。人們在對馬利林進行屍體解剖時取出了部分器官和血樣,後來又想起這件事,經過詳細分析後認定,猩猩馬利林受到感染的病毒與人類受感染的HIV病毒實際上難以區分。這種病毒對黑猩猩毫無危險,但不知什麼時候,通過什麼途徑一下子傳給了人類。人類易受到這類病毒的感染,並且出現真正的大流行。這類疾病被稱之為動物傳染病,它可以出現在動物或人身上,可從動物傳染給人(也可以反過來)。

 

為什麼動物感染上了愛滋病病毒卻沒有生病?要回答這樣那樣的問題,在愛滋病流行的背景條件下極具重要意義。但這個問題並非通過對人工飼養的動物做試驗就能回答,因為它們從未在野生環境里生活過,在這樣的動物身上長達數千年的與病毒共存現象也許中斷了。10年以前,野生黑猩猩數量估計還有20萬頭,如果不儘快採取保護措施,當今的獵食風將使它們的數量急劇下降。它們是病毒的攜帶者,而且病毒會傳染給人類,此消息可能會對黑猩猩的獵食熱降點溫。

愛滋病已真正成了流行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值得一提的主要有非洲的急劇開發,快速便捷的旅遊條件,非洲黑猩猩的捕獵,性開放以及靜脈注射品現象的泛濫等。毫無疑問,人們必須高度重視。科學家們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必須儘快研製出有效的藥物,最好還有愛滋病的疫苗。

動物傳染病現象突破動物種類而互相傳染,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動物和人之間,同時也存在於動物界內部。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前幾年發生在大象中間:1995年初夏,華盛頓特區的國家動物園裡一頭16個月的亞洲象得了一種神秘的病後第五天就死了。通過屍檢發現,該動物死於心率衰竭,在動脈的細胞內發現了皰疹病毒的蹤跡———這一點就不同尋常了,因為以前從未發現皰疹病毒侵染這類細胞的。經過對其他亞洲象死因的仔細分析,發現另外六頭於1983—1995年間死亡的大象也有類似的病症,但沒有診斷出病毒性疾病。這種逆轉錄病毒是從哪兒來的呢?答案令人吃驚:來自它們的非洲同類。那些非洲象攜帶了該病毒,但並不出現任何症狀,但在亞洲象體內卻不行。在野生的環境里不會出問題,因為這兩種動物生活在不同的大陸,決不會接觸到一起。在動物園這樣的人工飼養環境里,它們經常被關在一起,互相間就可以傳染。

總之,要小心預防動物傳染病,動物可能是病毒的傳播者。人們應當對動物保持一定的距離,尤其是對那些與人類親緣關係相近的動物。

 

 認識愛滋病

愛滋病是音譯過來的疾病名,其全名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取其英文名稱每個單詞的首個大寫字母,合稱為「AIDS」,音譯過來就是我們常說的「愛滋」。它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HIV 導致的慢性傳染性疾病。HIV 侵犯人體的免疫系統,導致人體免疫功能下降甚至缺失,最終導致嚴重感染或者腫瘤而死亡。

 

一、為什麼會得愛滋病?

愛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導致的疾病。HIV 感染人體後攻擊和破壞人體的 T 淋巴細胞,導致機體監測體內癌變和抵抗外界感染的能力受損甚至缺失,從而使患者死於感染或癌症。

二、哪些人群容易得愛滋病?

2005 年的數據顯示:每天大約有 14 000 例新增 HIV 感染者,即全世界每年有 500 萬新增患者;2011 年底,估計我國愛滋病感染者和病人 78 萬人;2014 年我國新報告 HIV 感染者和病人 10.4 萬,比 2013 年增加 14.8%。疫情總體上為低水平流行,目前我國愛滋病流行趨勢為感染率持續下降,傳播途徑以性傳播為主,其次為注射吸毒。

高危人群為男性同性戀、吸毒者、性關係混亂者、多次接受輸血的人群。

1、男性同性戀:該人群中多性伴侶現象普遍、安全套使用率低、肛 交的方式使得黏膜更容易破損造成病毒傳播;

2、吸毒者:常使用同一個注射器進行注射,易通過血液傳播;

3、性關係混亂者:通過性行為感染的機率大於有固定性伴侶的人群;

4、多次輸血者:可能因為輸入被 HIV 污染的血液製品而感染。

三、愛滋病是如何傳染的?

愛滋病是一種傳染病,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者和愛滋病患者是傳染源。目前已從血液、精液、陰 道分泌物、眼淚、乳汁、唾液、汗液中分離到 HIV,但是眼淚、唾液、汗液中病毒含量極低,不會造成感染。

目前認為愛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

1、性傳播:主要是因為性交時因摩擦導致黏膜細微的損傷,HIV 通過傷口進入人體。

2、血液傳播:主要是因為共同使用被 HIV 污染過且未消毒的注射器,輸入被 HIV 污染的血液製品或使用被 HIV 污染的個人生活用品等。

3、母嬰傳染:HIV 可經過感染 HIV 的母親的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也可以是在生孩子時,孩子經過產道感染或是哺乳時感染。

四、愛滋病不會通過以下途徑傳播

1、一般與愛滋病感染者共用辦公用具、學習用具、餐具不會發生傳染;僅處在同一個空間也不會傳染。

2、一般的生活接觸,如共同吃飯、擁抱、握手、禮節性接吻不會發生感染。

3、蚊蟲叮咬、咳嗽、打噴嚏不會感染。

五、愛滋病從感染到發病需要多久?

潛伏期平均九年,可短至數月,長的可以達 15 年。潛伏期的長短與多種因素相關:如感染的途徑、感染病毒的多少、病毒的基因型、感染者本身的身體素質都有關係,這個過程是人體與病毒鬥爭的過程,哪一天病毒占了絕對的上風,愛滋病的症狀就會表現出來。

六、得了愛滋病會有哪些表現?

愛滋病是一個慢性的傳染病,其病程可分為急性期、無症狀期和愛滋病期。

1、急性期:通常出現在感染 HIV 後 2~4 周,主要是病毒全身擴散的表現。如發熱、頭痛、噁心、嘔吐、腹瀉、肌肉痛、關節痛、淋巴結腫大、各種類型的皮疹等,一般 1~3 周后症狀緩解。

2、無症狀期:無症狀期可以是急性期好轉後發生,也可以無明顯的急性期而直接表現為無症狀期,這個階段可能持續 6~8 年。

3、愛滋病期:這個時期主要表現為 HIV 相關症狀、機會性感染和腫瘤。

1)HIV 相關症狀:1 個月以上的發熱、腹瀉、體重急速下降、淋巴結腫大等;

2)機會性感染:肺孢子菌、隱球菌、結核菌、念珠菌、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等;

3)腫瘤:惡性淋巴瘤、卡波西肉瘤、皮膚癌等。

七、懷疑自己得了愛滋病怎麼辦?

(1)首先要確定自己為什麼懷疑自己得了愛滋病。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是否有過危險的性行為?是否吸毒?是否有共用注射器?是否輸過沒有保障的血液製品?配偶是否有愛滋病?是否共用剃鬚刀、紋身器具等?

(2)確定有以上接觸史,或者就是想確定自己是否患愛滋病,可以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如疾控中心、縣級以上醫院去檢測 HIV 抗體,千萬不要前往未授權的機構或小診所去檢測。一般正規醫院的門診或者皮膚性病科即可檢測。

八、愛滋病該如何治療?

就目前來說,愛滋病是無法治癒的。目前愛滋病的治療目標是最大限度的減少病毒複製,最大限度的保存免疫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愛滋病傳播。

雖然目前沒有根治愛滋病的藥物,但是抗病毒藥物可以控制病毒的侵襲,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愛滋病的治療主要是抗病毒治療,治療感染與腫瘤及相應的對症治療。

1、抗病毒治療:抗病毒的藥物有很多種,由於 HIV 易變異,對單種藥物容易產生抗藥性,現在主張多種抗病毒藥物聯合使用,目前已制定出針對不同人群的治療方案供不同人群使用;

2、治療感染、腫瘤:針對不同的感染,包括肺孢子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進行相應的治療;

3、對症治療:加強營養支持,同時給與心理治療。

九、如何預防愛滋病?

愛滋病是傳染病,所以預防可以根據傳染病預防的基本原則。

1、控制傳染源:對已感染愛滋病人員進行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預防其報復社會的心理;醫療部門發現感染者及時上報;可疑患者或有接觸者要及早就醫,克服恐懼心理;

2、切斷傳播途徑:避免高危行為,如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多個性伴侶、性交時不使用安全套、感染愛滋病的婦女懷孕或哺乳等;

3、保護易感人群:對與愛滋病患者有接觸的人員或高危人群要加強健康教育和預防感染措施。如醫生給愛滋病患者手術時加戴手套等;對高危人群應加強教育,定期檢測 HIV 抗體。

十、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為控制愛滋病做些什麼?

1、正確認識愛滋病,不要歧視愛滋病病人;

2、潔身自好,拒絕毒品和不潔性生活;

3、傳播愛滋病的基本知識;

4、加入到抗擊愛滋病的公益活動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