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中國和烏克蘭的感情關係非常的深厚,自中烏建交23年來,中國幾乎從烏克蘭拿到了想要得到的全部軍工技術。
中烏的軍事合作可以上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重新開始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中國無法從發達國家獲得先進的軍事技術來提高我國的軍工行業。
而剛從蘇聯分家的烏克蘭義無反顧的向中國出銷了這些武器裝置及技術,也許很多人會說,烏克蘭也從中得到了很多經濟支持,賺了很多錢!但我們要知道,有些東西不是錢就能買到的。
野牛氣墊船
在蘇聯時代,烏克蘭不僅是蘇聯的糧倉,更是其極其重要的工業基地。得益於便利的交通,豐富的物產,更得益於蘇聯黃金時代的建設,烏克蘭形成了極其完備的國防工業體系。
比如以馬雷舍夫廠為代表的坦克製造集團,以安東諾夫設計局為代表的重型飛機製造和研發集團,以馬達西奇廠為代表的航空發動機集團和黑海沿岸強大的造船體系。
迄今為止,烏克蘭已向中國出口了約30類軍事技術。其中涉及用於航空母艦、大型艦艇的動力系統、大型運輸機設計、超音速高級教練機、坦克發動機、野牛氣墊船和空對空導彈等關鍵裝備。
大型飛機
遼寧艦是中國花了2000萬美元向烏克蘭購買的,這之後雙方在航母上的合作都是非常深厚的。烏克蘭不僅提供了航母設計技術資料,還提供了不少相關的技術等,按俄羅斯的說法,烏方至少向中國轉讓幾十項涉及航母的相關技術,以及一些重要的部件等。無論是遼寧號的繼建工作,還是現有國產航母的建造,烏克蘭都幫上了大忙,為我們節約大量的時間。
現在中國和烏克蘭的軍事合作重點是以大飛機製造業為重點,未會解決了中國在運輸機方面和軍事大國的差距,從此中國的中型和大型運輸機的數量以及質量問題會一併解決。
航空發動機
然而未來,中烏兩國軍事合作將以這些項目而告終。因為烏克蘭幾乎向中國出售所有的武器裝置與技術,再無新技術值得中國引進了。而中國得到這些技術後迅速的摸透、發展和創新,現在可以說學生已超過了老師(鑒於烏克蘭的付出,我們尊稱其為老師)。
烏克蘭不可能再幫助中國製造戰鬥機用的新型發動機,中國人不再需要仿製俄羅斯產品,中國已有了更強的製造能力,中國的軍工行業正在實現騰飛!
儘管這樣,但烏克蘭對於中國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做了很大的貢獻,現在還在繼續!烏克蘭,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