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湖北一名46歲工人從事裝修達10年,在工作期間幾乎不戴口罩,導致他自去年起不斷「猛咳」、晚間無法入睡,起初以為是感冒咳嗽,到醫院檢查才知事態嚴重,讓醫生從他肺中洗出三公升的「泥漿」。
裝修工人不戴口罩開工,竟讓肺藏3公升泥漿。(圖/翻攝自楚天都市報)
據大陸《楚天都市報》報導,一名楊姓男子日常工作主要以切割大理石等石材,一年前他出現咳嗽、氣喘等症狀,起初以為是感冒,不料越來越嚴重,才趕緊至醫院檢查,最後確診為「肺塵病」。
醫生以3公升生理食鹽水為楊男「洗肺」,期間楊男一度陷入休克生命危險,緊急轉入加護病房,直至15日才好轉。楊男之後看見自己肺部清出的灰褐色「泥漿」,詫異表示:「這個顏色跟我切割的石頭顏色是一樣的」。
對此,醫師指出,楊男工作時從不戴口罩,認為吸入粉塵量不大,以為可以靠食補吃木耳、豬血進行清肺並非正確觀念。醫師也呼籲,粉塵一旦吸入後便附著在肺部,積少成多就會引起塵肺病。從事與粉塵接觸的工作時,一定要戴好口罩、面具,工作後最好盡快使用 35 ℃至 38 ℃的鹽水清洗鼻腔,減少粉塵在鼻腔內的黏附。
「洗肺」
大家都知道洗腎,但是有聽過洗肺嗎?台中一名56歲婦女,出現了疲倦,走路胸悶的情況,到台中慈濟醫院檢查,是罹患「肺泡蛋白質沉積症」,就是肺部分泌的蛋白質,沒辦法自行清除,累積在肺部,造成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必須透過洗肺來治療。所謂的洗肺就是患者全身麻醉後,灌入清洗液,加上拍痰振動,來清除肺部裡的蛋白質,將肺清洗乾淨。
56歲的簡女士,一年前就常常感覺胸悶,連走路都開始會喘,情況越來越嚴重。
患者 簡素妙:「躺著睡覺也胸痛痛到睡不著,呼吸有點急促後來就跑去照X光。」
透過X光片,醫生發現簡女士兩邊肺部都有一些白色的浸潤,覺得不太正常,進一步檢查,罹患的是肺泡蛋白質沉積症。
台中慈濟醫院胸腔科醫師 邱國樑:「肺部分泌的一些蛋白質,沒辦法受到,正常的肺泡細胞的清除,我們的一些白血球的清除,這種蛋白質累積在肺部,產生的浸潤。」
肺部產生的蛋白質無法自行清除,越積越多,患者會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必須透過洗肺。
支氣管肺泡灌洗術,俗稱洗肺,就好比把肺浸在水裡,把沉積的蛋白質溶解,之後灌入清洗液,拍痰,震盪,讓肺部裡,乳白色的蛋白質,排出來。
台中慈濟醫院胸腔科醫師 邱國樑:「總共洗了十次,從最左邊的黃黃濁濁的東西,你看如果把它放大,底下還有沉澱一層東西,都是蛋白質積在裡面。」
反覆清洗後,簡女士的肺部功能就恢復正常,這種疾病算少見,發生機率是百萬分之五,跟體質、免疫、遺傳和抽菸都有關係,民眾如果咳嗽、胸悶三個禮拜以上都沒有好,趕快到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