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車市場,對二手車進行買賣的時候,很多商家為了賣出更好地價格,會將里程表忘「回調」,給汽車已使用年限進行作假,而這一現象對於二手車市場來說已是普遍情況。所以,如果進行二手車交易的話,就必要有二手車鑑定評估師對車輛進行評估,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二手車行駛里程是判斷二手車殘值的關鍵因素,在購買二手車時就必須辨別車輛的真實車況。不過對於消費者來說,在購買車輛時,里程數也只是一項參考,不要把它當做衡量車況的唯一指標,我們應該根據汽車的各種情況進行判斷。
那麼,如何從車輛的里程表中找出相關信息呢?行駛里程越長的車子,其內飾的老化程度也就越厲害。查看容易磨損部位,可判斷二手車真實里程;最便捷的辦法是前往4S店查詢該車的維修記錄,但這通常只對還在質保期內的汽車比較適用。對已經過了質保期的車輛,還可以前往保險公司查詢。保險單上,里程數也會有一些記錄。還有種辦法就是:可以根據汽車出廠年份進行估算,一般私家車每年大約行駛2.5萬公里左右,而公務用車的里程則可達4萬公里以上。
除了行駛里程之外,車輛容易磨損的地方很多,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包括:方向盤、排擋、駕駛員座椅左側、手剎、剎車片、輪胎等。
輪胎磨損:除了里程表外,輪胎的磨損程度是可以直觀的顯示汽車行駛路程的長短。一些二手車評估師在評估二手車時,首先會看輪胎,而且不會只看一隻。假如發現輪胎花紋扁平,邊緣已全無稜角,說明這輛車已經跑了不少路程。座椅經過長時間的坐壓,彈性下降,老化明顯,真皮會被磨得發亮、發硬。若座椅有更新的跡象,那這輛車的里程少不了。此外,輪胎的平均使用公里數大概在5萬公里左右。如果出現4個輪胎新舊不一的情況,那麼很可能是發生事故等因素所致,而被迫更換某個輪胎。
內飾老化程度:首先要明白一點,行駛里程越長的車子,其內飾的老化程度也就越厲害。因為人們在行駛過程中,不可避免要接觸車廂內飾以及各種開關旋鈕,因此,專家們認為,一輛車的內飾新舊程度基本上跟車輛行駛里程成正比。所以,在選購車輛時一定要仔細查看其內飾情況,即使是車主想要讓汽車顯得更新一些,也很少會有全部更換的。
方向盤磨損:一般來說,更換方向盤的可能性很小,方向盤在每天的轉動中,不知不覺中就會留下很深的印記,所以它最能反映用車頻率,不過也有車主會用方向盤套,增加了一些判斷的難度。不過也可以通過車廂內的其他方面進行檢查。無論如何,很多磨損的痕跡是掩蓋不掉的。
座椅磨損:座椅經過長時間的坐壓,彈性下降,老化明顯,真皮會被磨得發亮、發硬。若座椅有更新的跡象,那這輛車的里程少不了。此外,車上的塑料旋鈕、調節撥片,都會因為無數次的使用,而變得油亮光滑,賣家和中介可能事先已經給車子的內飾噴上了厚厚的錶板蠟,因此更要仔細鑑別。
剎車片磨損:一般情況下,剎車盤的壽命在10萬公里以上。如果一輛使用了5年以上的車輛但剎車盤卻很新,那說明這輛車更換過剎車盤,其行駛公里數肯定是要超過10萬公里或者更多。此外,行駛的公里數越大,發動機磨損就越大,必然導致發動機的密封性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