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進貢之後,納吉下一步的動作!英國唐人街!這次就先爆你一點料先!

@ 2017-09-16

原來財長首相和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後,又飛去了英國拜會英國首相阿梅。

奇怪的是,政府對美國之行大事宣導,英國之行卻沒有事前的宣導。

美國行還說是工作訪問,也派了至少三件大禮,價值馬幣數百億給美國,說是要「協助美國加強該國的經濟」。

 

英國之行,卻只是單純拜會阿梅,「期盼進一步深化雙邊關係」,然後在唐寧街10號門口拍張照紀念,空手去空手而歸?

這樣的拜會好低調,好不尋常,也可以說好狼狽。

英國行所行為何?也許要過些時日才能知曉。

 

至於美國之行何為?難道只是告訴川普,我國將通過馬航、EPF和國庫,為美國這個經濟大國錦上添花,帶去「額外」約140億美元(馬幣600億)的投資?聽起來好不自量力,背後還有什麼議程?

如此不尋常的舉動,自然引來了紛紛議論。 最尷尬的是,這些外媒在作出報道時的標題相當殘忍,什麼「盜賊國」、「貪污領袖」、「受調查的領袖」、「涉全球最大貪污案首相」等等等標題,讓身為大馬子民的我們,讀了都感無地自容,真想找個洞鑽進去。

 

難怪此行沒有事後的記者會,就是為了避免媒體發問尷尬的問題,讓財長首相招架不來。 美國之行,引來惡評如潮,包括希盟領袖的質疑,包括:為何不把錢花在東馬沙沙兩州的基本設施上?

向中國借錢,卻在美國投資?邏輯上好像一點都不通。 第二貿工部長黃家泉為財長首相辯護,說此行是為了平衡雙邊貿易,不然就會受到美國經濟制裁。

 

之前他說希望此行能為國家帶來好消息。這馬幣600億資金的外流,能算是好消息嗎?

EPF趕緊回應,說該局的所有投資都經過嚴格的評估,以保護約1,400萬名雇員的利益;而美國只是EPF海外投資的其中一個關鍵市場。

言下之意,就是EPF在基金管理和投資有其獨立決策,不會被高官的指示所左右。

 

EPF的回應,相信不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否則,財長首相怎會在和川普的會面上,代EPF作出30-40億美元(約馬幣130-170億)的投資承諾?

這個數字,應該不是憑空造出來的。 而且,財長首相事後還是作出辯護,指EPF在美國投資將為雇員帶來更高的派息率。 說EPF在基金管理和投資方面完全獨立操作,應該不會很多人相信吧!

根據財長首相對川普的說法,EPF投資的30-40億美元(約馬幣130-170億)將只是在美國的基本設施上。 美國的基本設施會比我國差嗎?這個領域的回酬率會高嗎?

還是先把沙砂兩州的基本設施搞好再來協助美國吧!把東馬的基本設施搞好,對這兩州的經濟活動肯定獲得大幅提升,這才能真正贏得民心。

不管怎麼樣,請停止打EPF的主意吧!這些都是雇員的血汗錢,不是這樣讓高官隨意使用的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