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聯合國唱反調~~中國為何力挺翁山蘇姬? 原來……

@ 2017-09-15

與聯合國唱反調 中國為何力挺翁山蘇姬

 

 

 

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已經臨時取消了赴美參加聯合國大會的計劃,但這並不意味著外界對緬甸內亂的關注因此而減少。9月14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稱緬甸當局對羅興亞人展開的軍事行動宛如對這一少數族群進行種族清洗。同時,安理會15個成員國在進行閉門會議後,對緬甸政府在若開邦過度使用武力的行為表示關注。這是安理會首次同意對緬甸日益惡化的人道危機採取一致回應。

羅興亞人的處境受到穆斯林群體的同情(圖源:VCG)

不過,在國際輿論一邊倒指責緬甸政府時,緬甸國有新聞媒體透露,13日,中國駐緬甸大使洪亮在會見了緬甸社會福利與救濟安置部部長溫米雅誒時表示有關緬甸若開邦一事,中國將站在緬甸這一邊。若開事務是緬甸國內的事務,支持緬甸政府消滅恐怖分子和幫助百姓的工作。不難看出,中國與聯合國的表態是存在明顯的溫差的。為何中國不願意指責緬甸?羅興亞人到底在緬甸這個國家中扮演著何種角色?

 

對於他國內政,中國一貫以來的立場就是不干涉並尊重當事國政府的選擇,中國在處理緬甸這場內亂的態度符合這一點。羅興亞問題本身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羅興亞人自稱是古代到孟加拉灣經商的阿拉伯人後代,7世紀就已經在緬甸居住。但緬甸政府並不認為他們屬於緬甸。

 

至於為何緬甸政府會有這種姿態,還要從英國殖民開始。英國1600年開始對印度殖民,之後,它的觸角向緬甸延伸。英國與緬甸在19世紀發生三次戰爭,都以緬甸戰敗而告終。第一次英緬戰爭(1824年)後,戰敗的緬甸與英國簽訂《揚達波條約》,其中將若開地區劃歸英國管轄。為了擴大若開地區的耕地面積,英國在1836年頒布《授地法》。而土地的大規模開發又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英國又將大量的吉大港的孟加拉人送往若開,若開的穆斯林人口驟增。

 

在這個過程中,英國在印度「分而治之」的策略同樣應用在緬甸身上。英國將第一次英緬戰爭中占領的若開區設為「前線地區」,而緬族居住的地區則為「緬甸本土」,這樣有區別的對待使得兩個民族之間的身份認同出現了問題,甚至出現了仇視的心態。

羅興亞人正在變成國際棄兒(圖源:VCG)

而兩個民族的仇恨在日英斗爭時期進一步加深。1942年,日本入侵緬甸,面對一個新來的大國,這兩個民族到底是藉助日本的力量驅逐英國還是與英國一道抵禦日本侵略?翁山蘇姬的父親昂山選擇了日本,而羅興亞人則追隨英國對抗日本和緬族。1944年1月,日本軍隊投降從緬甸撤出,英國重新統治緬甸,從這一時期一直到緬甸獨立建國期間,羅興亞人則提出了與英國單獨談判建立穆斯林領地的要求,但遭到拒絕。這種要獨立成國的理念加深了緬甸國內的懷疑情緒,當昂山與緬甸各民族代表簽署《彬龍協議》時,羅興亞人也未在邀請之列。

 

 獨立後的緬甸政府就國籍問題分別頒布了《緬甸聯邦入籍法》和《緬甸聯邦選擇國籍條例》,其中認為羅興亞人為緬甸七大土著少數民族之一。但是,1982年的奈溫政府頒布新《緬甸公民法》又將羅興亞人變成了「非法居民」。7年後,公民領取新的身份證,但羅興亞人卻沒有領到任何一種。到了丹瑞執政時期,緬甸進一步收緊對羅興亞人的限制,孟加拉國和緬甸甚至達成了遣返羅興亞人的計劃。2005年,緬甸政府開始否認羅興亞人是本國國民,吳登盛時期甚至直接稱「在我們的民族史里,沒有『羅興亞』這個詞」。民盟上台後,翁山蘇姬同樣保持了沉默。

自2015年6月訪華以來,翁山蘇姬在對華姿態友好且務實。本身就希望與緬甸交好的中國自然會投桃報李,力挺翁山蘇姬即是證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