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華裔女大學生遭男友性侵 學校僅罰男方2000字論文

@ 2017-09-15

 

 

今天,小編的盆友圈被一條新聞刷屏了:一位就讀於安大略省理工大學的華裔女生被男友強 姦。最親密的人做出最傷害她的舉動之後,男友沒有第一時間懺悔,也不肯認錯,最後,僅僅被校方懲罰寫2000字的檢討。

她本希望校方主持公道,卻沒想到是這個結果

受害者Shan Qin,是一名華裔女學生,現年23歲。

據加拿大媒體報道,她成績優異,不僅是校學生會主席,還收到過溫莎市法律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同時,她有個同為大學划艇隊成員的男友。

誰知,去年,悲劇降臨在這個姑娘身上,而罪魁禍首正是男友。

據報道,2016年8月14日當晚,她陪男友參加一場足球賽訓練;回到酒店後,Shan Qin喝了兩杯酒便昏昏欲睡。

第二天揭開被子,她發現床單上全是血跡,下體也無比疼痛。

隨後,Shan Qin去醫院做超聲波檢查,被告知陰 道撕裂。醫生僅能開出大量藥物為她的下體止血。

得到這個結果,Shan Qin非常悲痛:「沒想到這事會發生在最親密的人身上,我實在太震驚了。」

接下來的一周,男友始終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直到看見女方几乎崩潰時,他才用信息道歉:自己知錯了,雖然後悔但為時已晚,自己不該沒經過女方同意就任性行事。

關係無法修復了,那,這事怎麼處理呢?

她沒去警察局報案,而是向UOIT大學提出投訴。

誰知,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一個月後校方回復稱,以學生行為守則進行審查;五個月後,她只收到兩次校方來電,他們反覆求證的點是:Shan Qin沒同意與男友發生性行為是不是事實。此後,又杳無音信。

最終,校方裁定結果如下:

1、其男友違反學生行為守則,未經女方同意便發生性行為;

2、因此,罰他寫論文,話題有關如何尊重他人,並清楚地表達性行為需得到「同意」的含義,2000字;

3、到2017年底前,他都不能來大學複課,也暫停其大學校隊的一切活動。

 

面對這一處罰結果,雙方反應截然不同:

男友投訴:這麼重?憑什麼不讓我上課?

而受害者也震驚了:這麼輕?我要的公道呢!

於是,這場爭議又持續3個月。期間,Shan Qin反覆被要求提供藥店、醫院證明及朋友口供等記錄;並完成了「當晚喝了什麼酒?多久喝一次酒?對男友沒陪你去醫院有什麼感受」等校方的問卷調查。

但她上訴後,學校仍堅持原判——她原本希望校方為受害者主持公道,卻沒想到是這種結果。

其實,據加拿大法例,任何未經同意的性接觸都屬性侵行為。其性侵程度分為三個級別:一級性侵:受害者涉及輕微人體傷害或沒有受傷;二級性侵:攜帶武器、威脅以及造成人體傷害;三級性侵:導致人體傷害,致殘,毀容或危及受害人的生命。

2017年5月,她將校方告上人權法院,要討一個說法。

可是,為期半年的審判已經給她造成巨大的心靈傷害,如今靠安眠藥才能入眠。

史丹福性侵案:加害人被退學、奧運夢破滅

樓上這個案子中,Shan Qin要的「公道」什麼時候來還不得而知。

而情形類似的是,震驚全美的史丹福大學性侵案:2015年1月的晚上,兩個史丹福畢業生在校園發現,特納在垃圾箱後與一個半裸的女孩發生性關係,而當時這個女孩毫無意識。

案發時,特納19歲。他在中學時代三次獲得全美游泳冠軍,2014年剛剛入讀史丹福,去年本該代表美國隊參賽里約奧運——原本有遠大前程。

而案發後,他和他的父親僱傭專業的律師團隊,試圖將受害者刻畫成一個蕩 婦,用「這個史丹福游泳健將只是喝醉不小心犯錯」的說辭幫他脫罪。

可是,當時走在性侵法案前列的加州(史丹福大學所在地)早已簽署「正面許可」法案,規定只有對方給予明確的、口頭上的「yes」,校園性行為才不構成犯罪。

經歷長達一年的聽證審理,2016年3月30日,法院認定特納強 姦罪名成立;僅判處特納六個月監禁及三年緩刑。對此,他父親抗議判決太重。

這期間,受害人對特納讀了一封陳述信,告訴他「被性侵的經歷已足夠痛苦,而這經歷的真實性和嚴重性被殘忍抹殺,是另外一種痛苦」。

我不知道在身上發生了什麼,它被毀壞了,我真的好希望自己能像扔掉舊衣服一樣把它扔掉。

我看到了我這輩子也不會忘記的話,他(特納)竟然說我是自願的。

 

判決結果宣布後,史丹福大學的教授、學生髮起「為史丹福大學性侵犯受害者討回公道」、罷免這起案件主審法官職務等請願;受害人長達7000字的信隨後被各大媒體公開;6月15日,美國國會更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全文宣讀一位性侵受害人的陳述信。

甚至美國副總統Joe Biden也給受害人寫了公開信:「我懷著巨大的憤怒,不僅為發生在你身上的暴行,也為我們這如此崩壞的文化以至你竟然需要為自己的價值辯護。」

而罪魁特納,更在輿論的漩渦中遭遇了人生的滑鐵盧:被退學,被美國泳協永拒門外,體育生涯基本畫上句號,奧運夢破滅——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校園性侵案並未降溫

其實這幾年,美國大學校園裡的性侵事件並沒有降溫。

2010年,耶魯某兄弟會成員公然在校園內高呼「說《no》 意味著《yes》,說《yes》 意味著肛 交」,這個兄弟會被耶魯關閉五年;但2014年,德克薩斯理工大學PDT兄弟會成員又在學校掛出了這個橫幅。

2015年3月17日,賓州州立大學Kappa Delta Rho兄弟會被發現在內部Facebook群組中分享沒有意識的全 裸女生,這一事件轟動全國。

 

明尼蘇達大學橄欖球隊員被指控強 姦。

集會者標語:一個晚上。十個男人。八十頁報告。零問責。

包括去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提名的美國紀錄片《狩獵場》,也聚焦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兩名女生遭受校園性侵犯,並將個人控訴變成一場震撼全美的社會運動這一事件。

 

(圖片來自網絡)

片中顯示:

調查稱,超過16%的美國大學女生曾遭受性侵害,而其中88%的受害者保持沉默。

在報告給警察局的校園性暴力案件中,只有不到26%的案件中的施暴者被逮捕,而收到起訴的施暴者的比例只有20%。

而今年,美國大學校園性侵案這股歪風又刮向西北大學,有至少5名學生被懷疑在兄弟會內遭人下藥,其中,至少有3人遭到性侵。

上個月,被曝出的UIS華裔招生官威脅強 姦17歲中國留學生,被判刑六年半的新聞,也刷新了人們的三觀,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這名招生官利用新生初到美國的彷徨與不適應,在任職期間,前後設局姦污了不止一名未成年學生——玷污了本該純潔的校園。

 

 

其實,澳洲大學也有類似案件。今年三月,一段「雪藏」三年的視頻終於被公開,記錄了發生在雪梨大學停車場內的一起性侵未遂事件。

同類案件太多了。

多少加害人並不明白,對發生關係的雙方來說,由衷的yes就是yes,no就是no,沒有含糊或混淆的情況。

而對受害者來說,加害人從親密的男友,到同校學生、同胞,再到學校的教職人員,簡直防不勝防。

小編必須再次提醒孤身在外的學子:千萬不要放鬆對任何人的警惕。

一旦受到侵害也不能一味忍耐,過度容忍只會讓惡魔變本加厲、肆無忌憚,在確定自身安全和有足夠隱私保障的前提下,「法庭上見」會讓惡魔遭受應有的懲罰。

 

寫在最後:

在史丹福大學性侵案中,美國副總統Joe Biden對受害人說:

「我不知你的名字,但我知道很多人在那個噩夢般的晚上和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拋棄了你。」

對普羅大眾來說,這些無辜的被傷害的人,原本就不該被拋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