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動機技術落後最大原因是什麼?院士坦然說出大實話

@ 2017-09-13

 

圖為中國空軍殲-20隱形戰機,我們知道,隨著中國軍工實力的整體進步,中國軍隊的裝備技術水平也水漲船高,應當說在大多數武器裝備領域都已經躋身世界第一梯隊,然而依然有個別領域中國依然存在著較大不足,航空發動機就是其中的典型,作為一架戰機的核心系統,發動機的技術可謂是最為複雜,全世界僅有中美俄英法五個國家具備研製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能力,其他日本、德國等技術先進國家也沒有這種能力,這充分說明了航空發動機技術的複雜性,然而中國雖然能研製出國產發動機,但是技術上卻落後歐美和俄羅斯,以至於不得不長期從國外進口,就連殲-20也使用了俄制發動機,最近才開始換裝國產太行發動機。

國產渦扇-10發動機

作為發動機技術的後起之秀,中國清楚認識到必須整合儘可能多的資源才能攻克發動機技術難關,2016年中國成立了專門的發動機集團,全國一盤棋整合資源進行課題攻關,據介紹,目前中國發動機技術已經取得了顯著進步,可靠性和性能都有所上升,外場完好率達到了九成以上,新機交付率也大幅提高。然而雖然取得了一定進步,但是中國目前剛吃透的太行發動機技術相當於歐美上世紀80年代水平,距離其現役發動機尚有一代差距,這需要中國科研工作者進行不懈的努力追趕。

中國工程院院士尹澤勇

武直-10發動機總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尹澤勇坦言,中國航空發動機長期落後的最大原因並非是材料加工,而是設計問題,航空發動機的結構非常複雜,一台長度4米、直徑1米的發動機,內部要容納十多級渦輪、風扇、燃燒室等部件,而且為了降低結構溫度,必須設計迷宮般的內部冷卻通道,必須通過不斷試飛測試才能摸索出理想的設計方案,而優秀的設計人才是我國航空工業非常短缺的資源,也是各國航空工業的寶貴人才。

F-22戰機配備的F-119矢量發動機

但是值得欣慰的是,中國發動機技術已經走上了正軌,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只有通過對一個型號的完全吃透,才能掌握髮動機研發的流程,這樣一來以後的型號才能事半功倍,就像中國藉助改裝遼寧艦吃透了航母研發技術,這樣才使得002型國產航母的研發如此迅速,航空發動機亦是如此,通過型號攻關培養大量人才,掌握相關經驗,雖然最初的產品技術可能並不突出,但是未來的路必定將越走越順,研發的型號技術水平也將水漲船高。專家估計,大約需要五年時間我國殲-20為代表的新一代飛機將配備高性能的國產發動機,徹底擺脫對國外的依賴,而發動機工業整體還需要十到二十年的努力,才能真正與美俄等先進國家比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