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可愛的小生命,為什麼這麼容易的遺棄掉?

@ 2017-09-11

昨日是教師節,一個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的特殊日子。觀復博物館作為公眾教育的傳播機構,為這一天的到來精心準備了社會教育課程之《觀復貓說愛你》,希望能在這特殊的一天為社會普及傳統文化和貓文化。

但也是在這一天,觀復博物館還收到了另外一份特別的「大禮」。各位看官一定很好奇,且聽小編為你慢慢道來~

白露剛過,秋風送爽,早上六點的天才蒙蒙亮。值班工作人員驚訝地在監控中看到博物館的大門外運來一個大籠子,待出門查看的時候送籠子的人已離開,他們留在門口的是一個三層的大貓籠,裡面蜷縮著七隻貓,其中四隻小貓才剛出生。值班人員迅速調取了監控。

監控顯示早上5點52分有兩男一女開著一大一小兩輛車來到博物館大門附近,匆忙將小車上的貓取出塞進大車上的籠子後,就立刻將籠子和貓一起運到博物館大門口丟下,然後兩撥人迅速從兩個方向驅車逃離。這一切看來是早已預謀好的,連逃跑路線都事先準備妥當了。

博物館的貓負責人在趕來後檢查貓籠時發現籠內還留了一張字條,內容為「這些都是流浪貓,由於工作調動到外地,無法飼養,拜託給觀復,請一定收留,大貓叫皮皮,小貓是昨天剛生下的」。

令人感到震驚的是,這四隻奶貓竟然是大貓皮皮昨天才生下的!養貓的人都知道,貓咪天生敏感,更何況是剛剛生產完的母貓,虛弱且更容易受驚。而此刻四隻小寶寶嗷嗷待哺,突然改變環境很有可能會令母貓產生應激反應停止哺乳,而一旦停止哺乳即使人工喂養也會使小貓的生存幾率下降。秋季北京清晨的溫度對於剛出生一天無法自己調節溫度的小貓也是致命的。幼崽需要在母親身邊保溫,但是我們看到的是貓媽媽和小貓並不在一起。好在當工作人員及時將其轉移至貓公館的隔離間安頓後,貓媽對環境的適應較快,休息調整完就開始喂奶了。另外兩隻半大的小貓也已經轉移到博物館騰出來的安靜房間內隔離休息了。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此次事件的貓咪都能夠適應新環境的生活,屆時將會為其尋找合適的領養人。

四隻幼崽

幼崽的臍帶還未脫落

如今養寵成為風尚,但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受到尊重,而不是追隨潮流的玩物! 當你已決定了要養貓,就請一定要照顧好它,對它負責! 貓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你卻是貓咪的全部。它們不會說人話,不能自己決定什麼,更不會拒絕,你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係著它一生的健康與幸福。所以請在飼養前謹慎地做出選擇,飼養後,更請科學喂養,適時合理地去選擇為貓咪進行絕育去勢,免疫和驅蟲,耐心地照顧它們一輩子。

觀復博物館自2003年開始收養流浪貓和棄養貓,在後台留言和電話詢問中,也經常有無法繼續飼養的貓希望博物館收留的類似諮詢。藉助此次事件,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

觀復貓別墅

博物館作為公共教育的平台,並非專業的動物救助組織,無論是場地還是人力配備都無法做到大量的收養,例如此次事件一下增加7隻貓,對於毫無準備的我們都是很棘手的挑戰。因為貓媽媽和寶寶的特殊需要,我們在思考再三後決定將馬都督原本的隔離單間轉為貓媽媽的哺育隔離間。而將觀復其中一隻工作犬的單獨屋子騰出來作為另外兩隻半大小貓的隔離間,待隔離期結束後再轉移到貓公館飼養。在有限的空間中做出最為合理的調整,只願更好地幫助到這些可憐的貓咪儘快適應新的環境。

我們暫且不去討論紙條內容的真偽,假如原先這些貓真的是流浪貓,已經被人救助,那是否更應該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幫助它們,而不是轉身就將它們再度遺棄。若是真有不可抗拒因素無法飼養貓咪了,是否也該為貓咪尋找更合適的新主人新家庭,而不是直接丟到博物館門口,令大家都措手不及呢?這裡還要提一句,很多貓咪因為先前是單獨飼養的,早已習慣了獨自生活,突然變更環境且要求其融入多貓的環境,它們也會變得無法適應群體生活,整日鬱鬱寡歡,甚至會被群體內的其它貓咪欺負。所以若真的無法繼續飼養貓咪時,大家是否能更多地從貓咪的角度出發,去理性思考應該給它換一個怎樣的環境會更合適?

最後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選擇用領養替代購買,讓生命不再流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