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准媽媽都以為37~42周之間出生的新生兒屬於正常「足月兒」,但這一理論被美國專家否認,那麼胎兒多大才算足月?原來這個月份出生的胎兒才是真正的足月兒!
通常,我們認為37~42周之間出生的新生兒屬於正常「足月兒」,擁有相對更佳的健康狀況。但這一術語被美國圍產學界重新定義。
他們認為39~41周之間出生的新生兒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足月兒。
什麼時間出生的新生兒最健康?十月懷胎實屬不易,准媽咪們都渴望收穫一個聰明健康的寶貝,那麼首先就要懷孕安胎到足月再生產!
臨床上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孕媽咪要求產科醫生「我已經孕37周了,快給我引產吧,太累了!」我們大家固有的概念就是懷孕37周以前出生稱為早產兒。
而懷孕37~42周之間出生的新生兒都屬於「足月兒」,擁有相對更佳的健康狀態。
近期美國醫學界更新了這一舊觀念,將足月兒時間範圍進一步縮短,認為出生於孕39~41周之間的新生兒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足月兒。
這一新定義同時得到美國圍產醫學會、美國婦產科醫師協會以及母胎醫學學會的認可。新定義旨在阻止醫生對孕周過小(小於39周)的孕媽咪進行不必要的引產與剖宮產。
來自麻省總醫院與美國婦產科醫師協會的Jeffrey Ecker 博士談到:「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39周之前出生的嬰兒在發育程度上略微落後,這主要體現在呼吸、聽力與未來學習能力上。
其原因在於 新生兒約1/3的腦部發育在35~39周之間完成。而41周以後出生的嬰兒也同樣存在著一定健康風險。」 Ecker博士補充道:「當然舊定義仍然適用,但醫生應該知道最佳的分娩時間。」
也就是說雖然孕37周各器官發育已達到成熟,但腦部發育仍在進行中直至39周以後。
孕晚期肚裡一天,勝過外邊10天,所以准媽咪不要急著卸貨,繼續補充營養,支持寶寶的腦部發育哦!
美國《時代》雜誌也發文報導哥倫比亞大學學者們的研究,他們調出1988~1992年這5年間出生在紐約地區近12.8萬名兒童的資料。
再對照現在他們的課業表現,得出了「越晚出生功課越好」的結論,而這個 分水嶺就是在懷孕的第39周,早於39周就算是早產。
更進一步的資料分析顯示,37周就出生的嬰兒,發生輕度和重度閱讀障礙比例較41周足月生的嬰兒分別多出14%和33%;相同情況下,基礎運算能力出現困難者多出16%。
主導這項研究的Kimberly Noble博士解釋,現階段孕媽咪懷孕滿37周後隨即進入分娩的「備戰狀態」,這時胎兒的生理機能已經發展完全,但腦部發展卻尚未完備。
近期,美國科學家在權威的《Pediatrics》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相關研究, 指出未滿39周就出生的新生兒在學習能力上可能會大打折扣。
以8~10歲的孩童為例, 早出生兒在閱讀理解和算術能力上出現障礙者,比例高出1/3。研究中發現, 關鍵的腦部發育是在第37~39周,也就是妊娠期的最後2周。
一項資料顯示, 滿41周出生的嬰兒,腦中的「灰質」(或腦神經數)比滿37周嬰兒整整多出了50%,這意味著智商、理解力、認知力等表現可能更為優秀。
【美國最新的新生兒定義】
早產兒(Pre Term) 小於37周
早期兒(Early Term) 37~38+6周
足月兒(Full Term) 39~40+6周
晚期兒(Late Term) 41~41+6 周
過期產兒(Post Term) 42周以上
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 目前我國尚未就足月兒的時間範圍進行更改,仍然是孕28周以前是流產兒,生存機會少,生存能力差。
孕28~36+6周為早產兒,器官發育欠成熟;孕37~41+6周為足月兒;孕42周以後則為過期兒。
這裡還要強調一點就是治療性早產的概念,由於孕媽咪或胎兒的健康原因不允許繼續妊娠,在未達37周時就採取引產或剖宮產終止妊娠。
如重度子癇前期、胎兒窘迫、胎盤早剝、前置胎盤出血等,如果不及時終止可能會帶來更加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會危及母兒生命。
此時與其在不健康的環境下隨時可能胎死宮內,還不如脫離不良環境,在良好的醫療條件下健康成長。
懷孕42周以後才稱為過期妊娠。有的孕媽咪可能會問:既然胎兒腦部發育可以一直持續到41周,晚點生不是更好嗎?要知道 妊娠41周以後胎盤功能逐漸減退,羊水量減少。
很容易出現胎兒宮內窘迫、胎糞吸入、新生兒窒息,所以如果孕41周仍然沒有動靜就應該準備引產了。
寶貝不同的器官在宮內發育成熟的時間有所不同,比如心臟的發育在孕三個月已基本完成,但 中樞神經系統、眼、牙齒、外[生.殖.器]等的發育一直持續整個孕期。
什麼時間出生的新生兒最健康要依具體情況來決定, 如果孕期一切正常,可以期待到孕39~41周,如果孕媽咪或胎兒出現異常不適宜繼續妊娠,則應提前終止。
媽媽們都是偉大的,為了寶寶為了自己,要加油哦!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粉絲團【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