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獎得主表里不一? 翁山蘇姬變冷酷內心之秘!!!

@ 2017-09-10

從獲諾貝爾和平獎到執政,翁山蘇姬為什麼變得冷酷?

今年8月底,緬甸若開邦的恐怖襲擊與反恐怖襲擊大戰終於在今年8月底拉開帷幕,翁山蘇姬堅定的站在了官方的立場,將參與恐襲的武裝組織定義為恐怖組織,並予以圍剿。而對於若開邦羅興亞難民的悲慘遭遇隻字未提,是什麼讓這位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變得冷酷?

翁山蘇姬,1945年6月19日生於緬甸仰光,1990年她獲得薩哈羅夫獎,翌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剛剛在緬甸首次民主選舉中當選國務資政,成為實際上掌控緬甸的人。

在緬甸這個以佛教徒為主的國家,很多人對羅興亞穆斯林有一種普遍敵視的情緒,其中也包括翁山蘇姬所領導的民盟黨內一些人及其支持者。2012年,有100多人在暴力衝突中被殺,大約125,000名羅興亞穆斯林成為無國籍人士,在帳篷中生活,行動也受到嚴格限制。

羅興亞人(Rohingya people),或譯洛興亞人、羅辛亞人或羅興迦人 ,又稱阿拉幹人,是緬甸若開邦阿拉乾地區的一個穆斯林族群(集中在若開邦北部近孟加拉邊界一方的貌奪和布帝洞鎮區)。

關於羅興亞人的起源,一說為自7至8世紀以來阿拉伯商人和伊朗商人與突厥人、孟加拉人、摩爾人、普什圖人以及緬甸土著不斷融合形成的混血民族,但與其他來自南亞次大陸的移民有所區別;另外說法指在英國殖民緬甸前,阿拉乾地區的穆斯林人群數量有限,而羅興亞人的人數激增是因為英國鼓勵相鄰孟加拉地區的人移民,以促進農耕。人口統計顯示從1872年到1911年,阿拉乾地區穆斯林人口從58,255 增加到了178,647。

截至2013年,約有130萬羅興亞人生活在緬甸。按照聯合國的說法,他們是世界上受到迫害最嚴重的少數民族之一。許多羅興亞人逃離緬甸到鄰國孟加拉國貧民窟和難民營生活,並沿地區泰國-緬甸邊境生活。2009年,一位資深緬甸大使甚至說羅興亞人是醜陋的食人魔和在緬甸的異族。

二戰時為阻斷日軍通過阿拉干向印度推進,英軍組建了一支由孟加拉穆斯林組成的部隊「孟加拉V支隊」。但英國人撤進印度之後,這支已經被武裝起來的隊伍並沒有將注意力投向日軍,而是用來驅趕阿拉乾的佛教徒(若開族)。

根據緬甸人和英國人的記錄,成百的村莊被V支隊燒毀,超過10萬名佛教徒被殺害,僅邊境小鎮磨豆(Maungdaw)就殺掉了3萬多佛教徒。若開人稱之種族清洗。二戰後,英國人要求V支隊將搶占的土地歸還給若開人。但孟加拉人沒有歸還原主,而是組建了穆斯林解放組織(MLO,後改名為「穆斯林聖戰黨」,Mujahid),並聯絡印度穆斯林的領袖真納(巴基斯坦國父),試圖「攜」地加入不久後就要從英屬印度分離出去的東巴基斯坦。這一企圖遭到英國殖民政府的反對,殖民政府的阿拉干行政長官說服了穆斯林領袖,希望他們與緬族、撣族、克欽等緬甸其他民族一起組成緬甸聯邦。

穆斯林聖戰黨曾要求成立自治的穆斯林邦,遭到緬甸聯邦政府拒絕。聖戰黨隨即發動了針對聯邦政府的聖戰,搗毀了若開邦北部倖存的佛教徒村莊,控制了整個若開邦北部和緬巴邊境(當時孟加拉國尚未獨立,屬於東巴基斯坦),使得更多的孟加拉貧民得以湧入若開邦。緬甸政府軍曾數次與穆斯林聖戰黨武裝交火,聖戰士們數度投降或被消滅,但總是會在不久之後死灰復燃、東山再起。

1960年代,緬甸總理吳努為了獲得更多選票,許諾給予羅興亞人公民權,招致軍方強烈不滿,也成為後來吳奈溫發動政變把吳努趕下台的原因之一。

奈溫發動了幾場平息穆斯林聖戰的清剿行動,其中以1978年和1991年的兩次戰爭最為猛烈。緬甸軍隊以奈溫特有的鐵血無情,將若開邦境內的穆斯林武裝基本上剿滅乾淨,收回了大片土地,許多穆斯林農民也因失去土地而淪為貧民。所謂的「羅興亞難民」一詞,就是在上世紀90年代之後才越來越多地見諸於穆斯林的媒體、進而逐漸被國際社會所使用的。

緬甸當地穆斯林尤其是羅興亞人一直聲稱自己遭遇了佛教徒的迫害。在2012年5月28日一名若開族少女被3名穆斯林輪姦、斬首並將財物奪走,引發巨大民憤。當地佛教徒集體反擊並與穆斯林群體產生激烈衝突。事後遭遇打擊的穆斯林團體被迫集體撤走。2013年3月,一名僧人在密鐵拉慘遭當地穆斯林殺害,而後引發佛教徒自衛反擊,當地穆斯林無奈只得撤走。

撤走的羅興亞人因為犯罪手段過於殘酷,且文化素質較低,使得即使以穆斯林為主體的東南亞國家如馬來西亞與印尼都並不願意接收。2015年,數千名羅興亞人從緬甸和孟加拉開始向外遷徙,被國際媒體稱為「船民」,但是東南亞國家卻大都視之如瘟疫,避之不及。

緬甸人對國際社會一邊倒支持「羅興亞人」的反感進一步升級。在民盟主導的緬甸新政府仍然立足未穩的時候,在緬甸軍隊仍然虎視眈眈於新政府政策走向的時候,翁山蘇姬不可能對「羅興亞人」的問題做出根本性改變。1962年吳奈溫的軍事政變在緬甸人心中仍然記憶猶新,正像一位若開邦教師說「要自己的地盤還是要民主,一旦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民主恐怕就不是第一選擇了。」

美國之音說就「羅興亞人」的人權問題向緬甸人施壓,不會對翁山蘇姬的新政府有任何助益。事實上,如果西方社會仍然在這一問題上揪住緬甸人不放,不排除翁山蘇姬與西方社會決裂而倒向中國懷抱的可能性。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緬甸人根深蒂固的敵視羅興亞人的態度不會輕易改變,就是全世界把希望的目光投向諾獎得主翁山蘇姬,情況也不會有太大改變,若開邦就是緬甸的科索沃,不點都會自爆的火藥桶,畢竟歷史的傷痛太深,怎麼也抹不去記憶的傷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