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就像是家常便飯
睡覺前幾乎都要洗澡
洗澡不僅消除疲勞、舒筋活血
還能改善睡眠、改善皮膚的功能
但在洗澡的時候出現的意外還不少
特別是對於中老年人來說
而且很多人的洗澡方式都不對
那麼應該怎麼洗才養生、安全呢
快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
補水後再洗澡
大家都知道浴室的環境比較封閉
洗澡的時候溫度高、濕度也大
時間長了容易缺氧
出現頭暈、胸悶等症狀
特別是對老年人來說
因此可以用下面三個方法
1、進浴前:提前補充足量水分
洗澡前1小時,準備約500毫升溫開水
用 1 小時左右的時間慢慢喝完
2、沐浴時:隨身攜帶一瓶水進浴室
每隔 15~25 分鐘,
口渴的時候可以喝
及時補充水分
但這個一般不建議,
因為洗澡的時間不宜太長
3、出浴後:可以少量喝一小杯淡鹽水
也可以休息 5~10 分鐘後,
再少量多次飲水
但是不宜一次性喝太多,
否則會增加心臟負擔
嚴重的話還可能會導致「水中毒」
二、
吃飽後再洗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話
飢梳頭,飽洗澡
意思就是說
飢餓的時候適合梳頭
吃飽之後適合洗澡
那為什麼要在吃飽後洗澡呢?
其實是因為飯後洗澡
一能供給身體充足的能量
二能避免飢餓導致的各種不適
如:無力、眩暈、休克等等
但是不要吃飽後立馬洗澡
而是要隔一個小時左右再洗
這時候洗澡才能有效保健
增強機體抵禦外邪的能力
三、
老人洗澡時不鎖門
這是怕他們突然出現什麼意外
開門的時候會很麻煩
還要估算老人的洗澡時間
電視音量也不能調得過高
以免聽不到浴室的動靜
四、
備好凳子洗澡
一般人洗澡時是不用藉助輔助工具的
這點主要是針對老年人和身體不方便的人
主要是因為老人的體力有限
長時間站立很容易暈倒、滑倒
因此老人可以坐在凳子上洗
最好是選擇帶木質小板凳
因為木質的小板凳沾水後不易濕滑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
老人可以坐在浴缸洗澡
這樣會更安全、省力
另外,為了防止滑倒摔傷
浴室地面最好鋪放防滑墊
五、
水浴溫度
根據不同的溫度可以分為
熱水浴、冷水浴、熱冷水浴三種
每一種的功能都不用
1、冷水浴:提高抗寒能力
研究證明,經常洗冷水的人
抗寒能力會更強
但不要突然洗冷水澡
要有一個適應過程
否則會生病,起到反作用
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
還是不要選擇冷水浴
2、熱水浴:緩解疲勞
熱水浴可以加快新陳代謝
提高機體分解乳酸的速度
從而緩解身體的疲勞
但是水溫不是越高越好
應控制水溫在38度左右
否則會出汗過多導致虛脫
3、冷熱水浴:保護血管
這是因為冷熱交替、熱脹冷縮
可以使血管一張一弛,保持血管彈性
故能維持血壓正常,預防心血管疾病
六、
洗澡時間
其實不同的時間洗澡,效果是不一樣的
那究竟什麼時候洗澡最好呢?
早上剛起床時,身體處於甦醒狀態
如果水溫不當,很容易感冒
因此體弱多病的人不提倡早晨洗澡
中午洗澡後很快會感到疲倦乏力
所以中午並不合適上班族和學生黨
晚上睡覺前洗澡時最好的
可以泡一個水溫為40~50度的溫水浴
能夠加快血液循環,放鬆肌肉,幫助入睡
七、
老年人洗澡注意事項
為了保持個人的衛生
經常洗澡是好事
但是老年人不要經常洗澡
這是因為老年人體力下降
勤洗澡很容易對皮膚造成傷害
一般來說一個星期一兩次就可以了
另外,洗澡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時間最好是15分鐘
時間太長,容易引起胸悶
2、水溫最好是4 0— 5 0℃
溫度過高,大腦血液不足,容易暈倒
3、肥皂不宜過多,一次即可
這是因為老人的皮膚鬆弛、比較薄
肥皂過多容易過敏
4、身體不適不宜單獨洗澡
特別是患有冠心病、心血管病、高血壓的
最好有家人陪同洗澡
或者在外面看著,隨時觀察情況
洗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若出現不適,要立馬離開浴室
嚴重的還要立即送到醫院
另外,洗澡的時候注意通風、保暖
但是不要放置火爐取暖
以免一氧化碳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