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其實更懂你的心

@ 2017-09-05

編按:生活在紐約的作者綺歐‧史塔克(Kio Stark),喜歡與陌生人說話,對她而言,就像在一成不變的日常步調中,增添了美麗且充滿驚喜的插曲。藉著《每一天的街頭冒險》一書,作者透過七年的街頭觀察,帶領我們留心生活,發現觀察的美好。

 

撕掉標籤,從心認識我們的周遭

 

要真正了解一位從未謀面的人真的不容易,我們太常偷懶走捷徑,幫別人貼上各種標籤。

 

然而,無論你如何判斷,有什麼想法,都可以確定:我們周遭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而不是一張張可以被分類的標籤。我們四周都充滿等著你嘗試的冒險,你可以自己做主如何認識這個世界、選擇靠近誰、對誰釋出善意,停下腳步跟陌生人打招呼。

 

試著與身邊的陌生人交談,你也能在生活中發現驚喜,這樣勇敢的行為,不但可以徹底轉變你對世界的觀感,你周遭的世界也可能因你而改變。

 

整個城市,充滿驚喜

 

城市充滿了許多邂逅的機會,但城市也充滿了雜訊、焦躁及不安,充滿攻擊及傷害,充滿冷漠。

 

跟陌生人交談是日常中美妙的插曲。走在街上、搭公車、在雜貨店買東西、在博物館漫遊、在公園的長凳上放空或者在大排長龍的隊伍中等待時,如果有預期之外的事發生,你的注意力會全面啟動,讓你重新意識到外在的世界,就好像一下子清醒過來、看見全新的世界。

 

跟陌生人互動時,你已經走出自己腦中封閉的小世界。那個瞬間,你的存在變得更真實。你會真的體認到活在當下的感覺,深深覺察到自己的生命力。

 

眼神交會的一瞬間,讓心,暖一輩子

 

我有一位朋友,曾在30年前搭上一班列車,當時列車還停在車站內。不久後,另一班列車也在對面月台停了下來,停在同樣的地方。就在那個當下,她與對面車上的一位男士眼神交會,當車門關上時,他們彼此揮手道別。那短暫的交會讓她深受感動,至今依然難忘。對她來說,與陌生人互動的那一瞬間是真實且美好的。他們不必彼此認識,只是人與人之間最簡單的互動就已足夠。

 

這種需求就叫做親密感(intimacy)。

 

生活中如果缺乏親密感,缺乏連結、歸屬感、與他人的緊密關係,我們會過得很痛苦。

 

如果夠幸運的話,你可以在與陌生人的互動中找到這種親密感。

 

走在人行道上,跟路過的人點頭致意;搭地鐵時,與坐在旁邊的乘客眼神短暫交會,說聲「哈囉」;搭電梯時,讓其他人先出去,對最後一個人說「別急,慢慢來」。生活中有很多小地方,你會發現不認識的人之間,還是會產生短暫的情感連結。

 

用心傾聽,能為你帶來更豐盛的收穫

 

現在的人們花在傾聽彼此的時間並不夠。當人們發現自己說話時真的有人在聽,他們才會開始滔滔不絕。

 

我曾經一整個賽馬季都待在邁阿密的賽馬場訪問賭馬老手。在比賽的空檔,有一位受訪者握著我的手,很感激地跟我說,他的孫子根本不想聽他說故事。他跟我分享各種賭馬的技巧,教我如何看懂下注單,還告訴我他以前在當黑幫千金的貼身保鏢時的精采故事。

 

這些遊走法律邊緣的故事無比刺激,簡直太棒了,這位賭馬老手不但說得很生動,還很引以為傲的樣子。我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這些精采的故事。

 

與人分享的快樂,勝過獨自擁有

 

無論面對朋友、家人、伴侶,甚至是陌生人,你是否曾發現,當你分享,對方也會比較願意對你敞開心胸?

 

簡單的情感互動也可以從肢體語言開始。我們通常會不自覺地模仿其他人的動作,如果希望得到對方的青睞,就會模仿得更多。

 

觀察約會中的人們就可以發現,如果兩人互相喜歡,他們會下意識地模仿彼此,不知不覺,他們的身體姿態、動作、姿勢與談話都會變得一致。調情的時候,無論有意或無意,我們都會試著調整身體的姿勢,希望讓對方喜歡;如果是要拒絕對方,你會確保自己的肢體動作與對方完全不同,讓他明白你不感興趣。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人們感覺到這種肢體的和諧感時,不僅會更加喜歡彼此,還會產生同情、合作、認同感、情感支持、滿足,甚至連忍受疼痛的門檻也會提高。體感的投契也會讓人更自在地表達情感。

 

當人們卸下心防,就會說出心中的祕密,不妨也跟著分享自己真實的感受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