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能聽說一些吃貨為了吃做出了一些常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來。泰國東北依善區的有一道美食可以說是「好吃的要命」,當地人為了吃連命都不要了,這道好吃又便宜的美食每年都要奪走2萬泰國人的性命,但仍阻止不了人們對它的喜愛。
當地人稱這道菜為「koi pla」,是用檸檬、蔬菜和未煮熟的魚肉混合香料製成的,因為魚肉是生的,裡面有著大量的寄生蟲,這些寄生蟲被吃進肚子裡後很有可能寄生在膽管中,導致發炎,最終變成膽管癌。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當地的一位居民就讀醫學院後才知道父母的癌症是怎麼得的。
這位居民納隆希望能改變這種狀況,他聯合專家為當地居民進行了身體檢查,並告訴他們身體之所以出現問題是吃了「kio pla」和一些生魚料理造成的。這件事也引起了泰國政府的重視,教育部門也加入了吃生魚肉風險的課程。當地居民剛開始也聽從了建議,不過當他們吃了煮熟後的「kio pla」,他們表示一點都不好吃,於是大多數人還是不想做出改變。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泰國東北部一個貧窮村落有一道代代相傳的家常菜式,是當地不少村民的最愛。可是,村內一名男子的父母早年因肝癌離世,他其後就讀醫學院才發現,原來奪走其父母性命的竟是村民最愛、以生魚混合香料和菜製成,名為「koi pla」的菜式。
「Koi pla」是依善區一道家傳戶曉的菜式,村民通常在池塘撈起一條魚,然後把生魚肉混合香料、青檸和菜,不經烹調便直接食用。可是,生魚有大量鉤蟲寄生,不少村民不知此事而長期食用生魚肉,鉤蟲進入人體後便藏在膽管因而患上膽管癌,而全泰國每年也有逾2萬人死於膽管癌。
研究顯示,很長時間以來,當地人患肝癌的比率異常高。當地男性癌症患者中,超過一半患有肝癌,而罪魁禍首就在用來製作「koi-pla」的淡水魚。研究員說:「停止吃(魚生),這是最簡單的方法.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當地醫生正在幫助人們了解食用這種魚的潛在風險,且似乎已初見成效。一些地區的感染率過去高達80%,現在已經下降。
每年兩萬泰國人死於肝癌
多半來自盛行此菜餚地區
據報導,年輕人會先把這道菜煮熟後再食用,然而一些年紀較大的人卻比較固執,不願改變習慣。研究員呼籲人們改變環境,讓魚更乾淨,以減低感染風險。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每年有多達兩萬名泰國人因肝癌而死,其中多半是來自東北部的大塊貧窮地區伊桑。當地人吃這道菜餚已有數個世代的歷史,如今則擁有全世界最高的膽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通報案例。造成膽管癌的主因之一,是一種寄生扁蟲(flatworm)或稱吸蟲(fluke),原生於湄公河地區。許多淡水魚體內都能找到這種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一旦吃進體內,吸蟲能嵌入膽管數年之久且不被察覺,導致發炎,隨著時間推進還會引發癌症。
據悉,大多數肝癌患者是在確診後的六個月至一年內死去。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本身來自泰國東北部的那隆醫生說,他的爸媽都死於肝癌。「在這裡,這是非常大的健康負擔……影響到家庭、教育與社經發展。但卻沒有人知道這件事,因為他們就這樣靜靜死去,像是葉子從樹上落下一般。」
納隆及其團隊發現有多達80%依善區居民有寄生蟲問題,不少村民得悉菜式的致癌風險後,都大感震驚。惟有村民表示「生死有命」,沒有想過要改變習慣;亦有村民聽從納隆建議,改吃煮熟的「koi pla」,但有人認為菜式煮熟後會有酸味而放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