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寶寶發育到4個月就會進入出牙期,很多寶媽特別關心寶寶這個時期的輔食添加。今天小編再整理了幾種適合4-24個月寶寶輔食餵養,希望能幫到留言區的寶媽們。
4-6個月
4-6個的寶寶是剛開始嘗試吃的階段,蔬菜和水果的汁或泥為主,量要少,慢慢適應的過程。且這時期的寶寶飲食還是要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輔食添加以嘗試吃為主要目的。添加的量從少量開始,即從1—2勺開始,以後逐步增加。主要提供流質及泥糊狀食品。
食譜推薦: 青菜汁
原料:青菜
做法:
1.將青菜洗淨,一碗水在鍋中煮開
2.洗淨的完整的青菜葉先在水中浸泡20-30分鐘後取出切碎約一碗
3.加入沸水中煮沸1—2分鐘。將鍋離火,用湯匙擠壓菜葉,使菜汁流入水中,倒出上部清液即為菜汁。
食譜推薦:蘋果泥
原料:蘋果,涼開水適量。
做法:
1.將蘋果洗淨去皮,然後用刮子或匙慢慢刮成泥狀,即可餵食。(注意刮子或匙一定要洗淨消毒。)
2.或者將蘋果洗淨,去皮,切成黃豆大小的碎丁,加入涼開水適量,上籠蒸20-30分鐘,待稍涼後即可餵食。
6-8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要學習咀嚼和吞咽的階段。一般在6—8個月,應繼續讓寶寶吃泥狀的、糊狀的和半固體的食物。另外在7—8個月,要讓寶寶學會吃些高品質的菜粥或爛麵條。這是寶寶學習咀嚼和吞咽的好食材。
食譜推薦: 胡蘿蔔泥米粉
原料:胡蘿蔔、英氏米粉、核桃油
做法:
1.選取20g胡蘿蔔洗乾淨,去皮,切成薄片,盛入碗內。
2.滴入1到2滴核桃油,將每個胡蘿蔔片上沾均勻核桃油。
3.將胡蘿蔔片放入燒開水的蒸鍋內,小蒸5到10分鐘。即可,取出蒸軟的胡蘿蔔片,盛入研磨碗內。
4.將蒸軟胡蘿蔔片進行研磨(注意要研磨的細膩些)
5.將胡蘿蔔泥加入沖調好的米粉內,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食譜推薦:香蕉粥
原料:香蕉1小段、小米
做法:
1.將香蕉剝去外皮,撕掉筋,切成丁。
2.米淘洗乾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幹水分。
3.取鍋放入冷水、小米,先用旺火煮開,然後改用小火熬煮,待粥將成時,加入香蕉丁再略煮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南瓜味面
原料:南瓜、寶寶營養麵條
做法:
1.將南瓜去外皮,切成丁,蒸熟待用。
2.在鍋中倒入100ML左右的水並煮沸,取適量營養麵條放入鍋中煮爛。
3.取蒸熟的南瓜搗碎成粘稠狀態,然後加入麵條。
8-12個月
在8—12個月,寶寶的咀嚼能力進一步加強,食物性狀要逐步過渡到顆粒狀,小塊狀。每天早晚喝奶,午餐和晚餐吃高品質的蛋羹、米粥、軟麵條等,儘量讓寶寶開始適應一日三餐。這時期應是建立三餐飲食模式階段。
食譜推薦: 番茄鱈魚粥
原料 :番茄、鱈魚、大米
做法:
1.大米煮粥;番茄去皮(放入開水片刻即可去皮)後切成小塊;
2.鍋中加油,將番茄放入鍋中煸炒,直至出汁後成泥狀;
3.把鱈魚用水煮熟,然後去皮去骨去刺,搗成小塊;
4.將番茄泥和鱈魚塊加入煮好的大米粥中再繼續熬制約10分鐘即可。
清蒸豆腐丸子
原料:豆腐50克、生蛋黃半個;蔥末
做法:
1.豆腐壓成豆腐泥;生蛋黃打到碗裡拌均勻。
2.蛋黃液混入豆腐泥,加蔥末拌勻,揉成豆腐丸子,然後上鍋蒸熟即可。
12-24個月
此時期是寶寶逐漸過渡成人飲食階段。在1—2歲階段,繼續做好三餐三點的飲食模式。食物的種類和稠度要不斷增加。原先不能吃的東西也要逐漸加入進來,由最初吃的粥、軟飯、爛麵條逐漸變成一些乾飯,另外也可嘗試小餛飩、餃子、饅頭,薄餅等。
食譜推薦: 五彩米飯
原料 :胡蘿蔔1/4根,小茄子半個,豆角兩條,小土豆半個,香菇三個,牛裡脊肉一小塊(50克),大米和少許橄欖油。
做法:
1.將所有材料清洗乾淨,切丁;
2.熱鍋下油少許,將食材一起煸炒,炒熟即可;
3.大米洗淨放在電飯煲中,加入等量的水;
4.把混合食材放進電飯煲中,與大米一起燜煮,約20分鐘即可。
添加輔食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寶媽們除了會做還需要觀察在添加輔食的後的反應。不是每個寶寶的身體情況都是一樣的,因此不管哪個時期添加什麼輔食都要以寶寶的適應度為准,切莫盲目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