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國,科研實力已如日中天,在民用端,一些新鮮的科技感十足的產品享譽全球,而在軍工端,一些大型項目也進展的相當順利,像殲20和055萬噸大驅這樣的尖端裝備已慢慢成熟,這讓軍迷們和中國軍工科研界人員都圓了百年強軍夢。
但是在另外一些領域,中國的劣勢由於一開始就被拉的很大,至今仍沒有成功追上美俄腳步。其中,差距最大的無疑在航空發動機這一塊,按照中航科工的人員說法,目前仍據美國先進水平有20年的差距。
國產渦扇10B發動機
作為一架戰機身上最複雜的部件也,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部件,航空發動機堪稱工業瑰寶,被相關國家嚴密控制著技術,想要通過合作來獲取,幾乎不可能。這就讓中國只有自力更生一條路可以走。
在1990年殲10項目立項之初,中國同期也展開了渦扇10發動機的研製工作,這種研製一代戰鬥機,就跟進研製一代配套航空發動機的模式已經影響了中國空軍多年。
發動機是一個國家航空工業最精尖技術的體現
作為中國殲10的標配動力,渦扇10項目總師張恩和院士幾十年來如一日,率領著自己的團隊打拚在試驗第一線,在核心機研發頻頻受阻的情況下於2006年完成定型。
這標誌著中國在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的道路上實現了從中等推力到大推力,從渦噴到渦扇,從第二代到第三代的三大歷史性跨越,使中國軍方武器裝備躍上一個新台階,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最具標誌性的重大成果之一。
中國國產WS10B已經大批裝備殲11BS
然而,完工即落後的現實並沒有改變,此時的渦扇10在可靠性上與美國的F16上使用的F100PW200E仍有差距,在耗油量上也有差距。而且還一度陷入國內軍迷熱炒的「不敢用」的傳聞中去了。
於是投入到下一代發動機的研發工作上就顯得尤為迫切了,但是人一生的精力是有限的。
英雄遲暮!
中國殲20的標配動力WS15即將定型交付使用
為了渦扇10,奮鬥半輩子的張恩和總師2016年11月13日晚六點左右病逝,享年七十七歲。
他的臨終遺願是「這輩子能把發動機干出來,就沒白活!」
為此,中國航空人沒有辜負他的遺願,近10萬人「大軍」的科研隊伍日夜趕工,產業鏈不停歇的為中國下一代渦扇15的研發工作做奉獻,最終終成大器!
張恩和和他的技術團隊
2017年5月25日的央視節目中,渦扇15首次出現在畫面,相關人員表示目前已經進入到最終定型階段!張恩和總師的遺願即將成真,可惜他沒能等來這一刻。
多少個日日夜夜與機器做陪伴,這樣的艱辛是如今很多人所不能體會到的,為了一件裝備,奉獻一生,這就是匠師精神,這就是奮鬥在中國軍研科工最前線人員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