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篇文章看、世大運中華男籃,有多出色!球員的未來和發展?

@ 2017-08-29

世大運中華男籃,有多出色!

詹姆斯 •2017年8月27日 下午1:33

2017台北世大運中華男籃表現出色,預賽連勝匈牙利、南韓、墨西哥,3勝2敗戰績超乎預期,排名第四,可以打9-16排名賽,可望創下世大運中華男籃參賽最佳成績。

中華男籃預賽五戰,場場爆人氣,全部滿場,累積觀眾人數創造台北世大運單項運動最高紀錄。

籃球迷對世大運年輕中華男籃充滿活力,奮戰不懈表現給予百分百肯定,儘管沒能打進八強,沒能奪牌,但世大運中華男籃一樣受到球迷喜愛歡迎,年輕一代中華隊為台灣籃球帶來無限希望和期待。

世大運男籃有多好?低迷台灣籃球真的看見未來?這批年輕中華男籃一旦接棒,台灣籃球將會在亞洲籃球重新擁有競爭力?

(一)#世大運中華男籃有多好?

先看看世大運中華男籃有多好。除了超級後衛陳盈駿,世大運中華男籃打出幾個年輕球員,中鋒范士恩、前鋒黃泓翰替補上來,總有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和發揮,兩人都是中華男籃最佳第六人。

主力後衛射手李愷諺是球隊穩定基因之一,他和陳盈駿成為最佳後場拍檔。三分射手黃聰翰也更加成熟,成為進攻端的重要武器。

世大運中華男籃除了每個球員角色定位清楚,表現稱職,好在整個團隊組合嚴謹有效,這是外教和教練團的功勞,以及球員共同努力。這支年輕球隊強在團隊,好在氣勢,帶動了整體戰力和競爭力,他們的努力受到球迷肯定和喜愛。

但李愷諺、黃聰翰能接下亞洲杯中華男籃後場和射手的棒子嗎?我很擔憂,范士恩和陳冠全能在亞洲杯內線對抗亞洲群雄嗎?我很困惑,黃泓翰打上中華隊,上了亞洲杯舞台,他可能打出這種最佳第六人效能,無所不在,無所不能?我也不確定。

除了陳盈駿確定能接棒,剩下的元素未來都還有很多變數和層級上的差距,這差距只是換血,給他們2-3年可以完美解決?老實說我還是不太相信,也很困惑。

台灣籃球需要的不只是換血、換上新人,扭轉並改變現況,注入新鮮血液,更重要的整體籃球文化、對抗、訓練和觀念、聯賽強度的提升,那不只是換上新人接棒這麼簡單的事,體制、人事、決策都要同步,台灣籃球才有機會翻身進化。

(二)#台灣籃球缺什麼?

除了換血,注入新鮮血液,帶來更多刺激和不同氣象,台灣籃球缺什麼?只有搞懂台灣籃球現況、困境、競爭力和漏洞,才能對症下藥,還談不上藥到病除。

台灣籃球需要從SBL超籃競爭力和品牌拉上來,帶動基層籃球發展,成為一個更好養成的人才庫和指標運動,這是大陸、南韓、日本、菲律賓、伊朗等職業聯賽所帶來的啟發,也是世界潮流。聯賽不進化,競爭不提升,素質和強度不拉上來,國家隊就培養不出更好球員和人才。

另外三級基層籃球的養成和基本動作、觀念也必須更踏實,教練和球員、學校、聯賽都要提升,不能只是停留在現況,這些球員未來都要走上職業或SBL舞台,台灣籃球不走上職業化,SBL超籃也必須要成為一個更強大的組織和聯賽,這些基層球員上來才有目標和希望。

中華男籃年輕人才和新鮮血夜不能只是淹沒在SBL聯賽現況,他們需要給予更多壓力和養分,給他們更多刺激和專業要求,台灣籃球整個銜接換血才會完美。

(三)#瘋狂激情之後

世大運中華男籃帶來瘋狂激情之後,球迷一定會冷卻下來,很長很久時間他們將很少再關注SBL,也還會靜靜觀察,球員、球星、聯賽、行銷、精采比賽內容必須要能觸動他們的心弦,重新再把球迷拉回到球場。

世大運只是「國族情緒」發酵的短期興奮劑,年輕中華男籃青春肉體和活力也只代表一些希望和未來,台灣籃球要真的翻身,需要的不只是換上年輕新血和青春肉體,球員、球迷、教練、協會、企業和組織體制,都要真的體會。

很難,對不!但我們必須一起努力去做。

祝福所有的中華球員、更上一層樓!彥霖工作坊祝福您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