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匯言》說:「枸杞能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火可降,風濕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
枸杞用量因人而異
傳統醫學認為,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 滋陰補血、益精明目等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枸杞子內含 枯可胺A、甜菜堿及多種維生素、胺基酸等。
這些物質具有 降血壓、降膽固醇、軟化血管、降血糖、保護肝臟、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等作用。
因此,枸杞子還是一味 預防動脈硬化、糖尿病、肝硬化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良藥。
然而,枸杞子的食用也要根據人群而有所調整。
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用眼較多, 可酌情增加;
中壯年 肝火較旺,可酌情增加;
老年人因機體代謝和排泄功能下降,分量 可減半攝取。
需要提醒的是, 脾胃虛寒、陰虛精滑、腹瀉、寒痰冷癖者不宜食用枸杞。
枸杞食療,可搭配這幾樣東西吃
枸杞子和枸杞葉都屬於藥食同源的食材,可選取來做幾道食補佳餚。
【枸杞黃精湯】
食材:枸杞15克,黃精10克,豬肉100克,生薑、蔥、食鹽、料酒少量。
做法:
1.枸杞、黃精洗淨,加水浸泡10~15分鐘。
2.鍋內放水,燒開後加入整塊豬肉燒開10分鐘轉小火,30分鐘燉熟,加蔥花、食鹽、料酒。
3.撈肉切碎片,喝湯。
營養點評:此湯要分體質喝。氣虛的人體虛乏力,氣短懶言,易出虛汗,不耐寒熱,可多食幾碗;
血虛的人面色蒼白,皮膚乾燥,失眠多夢,大便燥結,小便不利,此方中黃精可增加少許;陰虛的人消瘦怕熱,手足心熱,性情急躁,失眠多夢,此湯可多食。
而陽虛的人口淡不渴,形寒喜暖,四肢欠溫,毛髮易落,不宜喝此湯。
【枸杞葉米漿】
食材:新鮮枸杞葉10克、大米50克、枸杞子適量、食鹽適量。
做法:
1.大米洗淨,用溫水浸泡15分鐘,然後用雙手揉搓大米,製作出濃白的米漿,倒入鍋裡燒開後再熬幾分鐘。
2.準備大米、枸杞葉和少量枸杞子洗淨,放入米漿中煮3分鐘,加食鹽調味便可。
營養點評:此湯漿可清熱除煩、滋陰明目,適於治療陰虛發熱、消渴口幹、手足心熱以及肝腎虧虛、兩目乾澀、虛火牙痛等病症。
【枸杞薏米茶】
食材:枸杞子一把,薏米100克,紅棗2~3顆,冰糖或蜂蜜、水適量。
做法:
1.將薏米揀出雜質,用清水淘淨並控幹水分,放入平底鍋中,鍋中不可放油,開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關火。
2.將紅棗剖成兩半或割開口子放入茶壺中,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根據口味放入冰糖或蜂蜜,再放入焙好的薏米,沖入滾燙的開水,浸泡幾分鐘即可飲用。
營養點評:這款薏米枸杞茶,養肝明目又利水,宜在南方回南天時飲用。但應注意,濕氣很重、身體偏滋膩的人,暫不適宜,最好少用枸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