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黃疸相信很多媽媽都有話說,因為這個病在新生兒中真的太常見了。那麼,要怎麼預防呢?准媽媽懷孕期間注意這5件事,新生兒出生後不得黃疸少受罪!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黃疸是什麼?黃疸其實可以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雖然都是黃疸,但其實風險性差別很大。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寶寶出生2-3天左右開始出現,一般高峰期在一周內,然後慢慢減弱,2周左右就消失了。生理性黃疸一般只發生在面部和上身。
體溫,食慾,以及大小便都正常,這種情況不用擔心。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準升高而出現於皮膚、黏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徵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
若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2~3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或生後一周至數周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所特有的一種現象,由於胎兒在宮內低氧環境下,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且這類紅細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壞。
胎兒出生後,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約為成人的兩倍;另一方面,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黃疸現象。
(1)孕媽媽在懷孕時期,要留意飲食,營養搭配要均衡,瓜果豆類蔬菜要多吃,但有些寒涼的瓜果就不要多吃。
(2)准母親天天堅持喝水要到達8杯左右,正常喝水杯即可!
(3)孕晚期的時候,能夠喝一些綠豆湯、白蓮須煮蛋等等,都是合適去胎毒的湯水。本來還有許多的,但未必合適所有的孕媽媽,最好是建議在專業醫護人員的指導下服用。
(4)准媽媽的飲食以正常為主,不要吃平常沒有吃過的東西,也不要吃一些奇怪的東西。例如生魚片等等,就不要吃,不要吃不新鮮的東西,壞了肚子還讓孩子受罪。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以前認為不必治療,針對目前提倡優生優育,提高人口品質,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提前早開奶,加速胎便的排出。
饑餓、缺氧、便秘、脫水、酸中毒、頭顱血腫等可加重生理性黃疸,應給予治療。
高間膽血症:危害性主要是產生核黃疸,對核黃疸的研究,以往認為間接膽紅素是脂溶性和親脂性的,其為遊離狀態,與富含有腦磷脂的腦細胞有親和力,易透過血腦屏障損害神經核而引起核黃疸。
想必每個母親都會為了自己的寶寶好做到以上幾件事吧。想想我自己的寶寶當時出現黃疸,被醫生護士抱走曬藍光曬了三四天,可憐我的寶寶回來的時候嗓子都哭啞了,真是太可憐了!
還要注意懷孕了要保持心情舒暢,適當的運動也是對胎兒極好的!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粉絲團【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