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16年是安倍政府按照2013年底通過的「安倍安保三支箭」(《國家安全戰略》、新《防衛計劃大綱》以及新《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推動日本軍事發展的第三年。這一年日本重點提升日美軍事同盟層級,建立起從平時到戰時的無縫鏈接體制,制定了包括《武力攻擊事態法修正案》《自衛隊法修正案》《俘虜對待法修正案》等在內的10部法律修正案和一部新立法。
日本加快構築「聯合機動防衛力量」構想,從「質」與「量」兩個方面強化自衛隊能力,打造能確保周邊海空域及島嶼安全的綜合應對力量。現在日本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自衛隊編製員額為255229人,包括現役247154人,應急預備役8075人。日本繼續提高國防預算,2016年度日本的國防預算為50541億日元(約合461億美元,含在日美軍整編費用等,不含補充預算),比2015年度增加了740億日元(約合6.7億美元),增幅為1.5%。2017年度達5.1萬億日元是日本首相安倍二次執政以來連續第五年增加國防預算。
日本的軍事部署以強化西南地區的防衛態勢為牽引,優先發展能確保海上及空中優勢的能力,以有效遏止和應對各種事態。按照既定計劃在西南方向的與那國島組建沿岸監視部隊,以加強情報搜集和警戒監視能力,強化釣魚島等西南諸島的防衛,其主要目的是針對中國。在那霸成立新的航空團,主要目的是強化西南諸島的防衛能力,應對中國在東海的海洋活動。陸上自衛隊西部方面隊兩棲作戰旅第一團編練進入實質性階段。以「西普連」為基幹,建設海軍陸戰隊性質的「水陸機動團」,強化部隊島嶼作戰能力。
日本的武器裝備有了新的提升。建設直升機驅逐艦作為「准航母」作戰平台,成為海上自衛隊主力艦隊的核心,已有「加賀」號和「出雲」號。繼續對現有「宙斯盾」驅逐艦進行改造,並加速新艦建設計劃,同時建設兩艘8200噸級、搭載美製新版反導作戰系統的「宙斯盾」驅逐艦。2016年10月,新型通用驅逐艦「朝日」號(DD-119)下水,這是海上自衛隊首艘採用燃-電-燃聯合動力裝置的驅逐艦,可大幅節省燃料消耗。「蒼龍」級潛艇部隊規模穩步擴大,2016年3月,7號艦「仁龍」號服役。2016年11月,美軍向日本航空自衛隊交付首架F-35A戰機。2016年4月,日本的「心神」X-2驗證機試飛成功,標誌著日本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後第4個自主研發隱形戰機的國家。日本還從美國進口「全球鷹」無人偵察機以及E-2D預警機,改造升級E-767預警機。推進與美國聯合開發「標準-3」IIA型反導系統,為日美聯合生產準備基礎,進一步強化海基反導平台。部署「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強化陸基末段中高空導彈攔截能力。進一步建設由雷達衛星、光學衛星及數據中繼衛星組成的「准天頂衛星系統」。首次發射X波段軍用衛星「煌」。
日本著力強化軍事訓演的「實戰環境」,提升訓練強度。陸上方面隊在實兵演習和協同轉場演習中針對性增加實戰科目,重點訓練快速反應部隊與兩棲作戰部隊,強化一線部隊野戰能力、機動展開能力,以及海陸空各兵種協同作戰能力。2016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日美兩軍在沖繩、關島、北馬里亞納群島等地舉行兩年一度的「利劍」演習,自衛隊出動部隊約2.5萬人、艦艇約20艘,飛機約260架,美軍也出動1.1萬人蔘演。這既是日美年度最大規模聯合軍演,也是日美首次舉行反映日本新安保法內容的大型演習,其中「模擬奪島」的多兵種立體化兩棲作戰訓練成為重點,其針對性和假想敵不言而喻。
推進與東盟、韓、印、澳等「亞太安全夥伴」的軍事合作。以南海問題為切入點,日本加快了介入南海問題的步伐,重點加強與東盟國家的訓演。日本擬向印度出口海上自衛隊救援用水上飛機「US-2」,與韓國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日本還將非洲作為落實新安保法的第一批試驗田,並與歐洲主要大國展開相關磋商和協調。
日本對華安全政策的主旋律和基調,仍是視中國為最主要的威脅和對手,並採取一切措施加以防範和牽制。日本2016年版《防衛白皮書》刻意強化對南海問題的炒作,指責中國的島礁建設對地區安全保障造成影響,並以實際舉措攪動南海局勢,試圖借用一切可借用的力量營造針對中國的南海「包圍圈」。
日方的所作所為,根本目的是為大幅調整軍事安全政策、大力擴充軍備、甚至修改和平憲法製造藉口,這種動向值得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與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