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不要慌,1根蘿蔔一塊姜勝過10副藥,胃不好的人記得存!

@ 2017-08-27

腸胃疾病形成原因 進食過冷、過熱、過硬的食物,暴飲、暴食、飲用烈酒、濃茶、濃咖啡等,導致胃粘膜炎性病變。

食物腐爛或不衛生,導致消化系統細菌感染。蔬菜、水果上的農藥殘留,大魚、大肉中的激素殘留等,導致腸內菌群失調,產生消化不良。

現代人誤把服用各種藥物當作身體健康的保障,其實各種藥物成分會直接破壞胃的保護組織,導致胃炎、胃潰瘍病的發生。

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強大的精神壓力以及不良情緒等。

通常我們所說的胃病,是指胃炎和胃潰瘍這兩種最為常見的疾病,下面小編就來分別介紹一下這兩種疾病的症狀。

胃炎

急性胃炎的患者,往往發病比較突然。病人會感覺上腹部,也就是胃所在的部位有隱隱作痛,或者僅僅是不舒服,比如有發脹的感覺。有可能會伴有噁心嘔吐的症狀。

有的急性胃炎病人會出現糞便呈柏油樣的顏色,臨床上稱之為黑便,或者是嘔吐物中有血,這就提示有消化道出血的症狀,並且出血量不少,應當立即送往醫院。

慢性胃炎的患者表現不一,可能完全感受不到任何不適,也可能僅僅是表現為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胃隱隱作痛等。

胃潰瘍

呈現出有規律性、節律性的表現,即進食後疼痛出現,當食物消化之後,疼痛也隨之緩解。但下一次進餐後又重複這個過程。

患者會有消化不良的感覺,食慾減退,上腹部隱隱作痛或是發脹等。

和急性胃炎一樣,胃潰瘍嚴重發作時,也會出現消化道出血的症狀,即嘔血或黑便。

假如突然出現劇烈疼痛,且腹部的肌肉異常緊張,一按就痛,而手放開的瞬間疼痛加劇的話,那麼就要警惕是否出現了胃潰瘍穿孔而引起了急腹症,必須立即送往醫院救治。

平常在家如何護理和治療胃病?

用生薑治胃病。

明代大藥物家李時珍尤讚賞姜的多種用途:「姜辛而不葷,去邪辟惡,生啖熟食,醋醬糟鹽,蜜煎調和,無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藥,其利博矣。

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濕之氣,及山嵐不正之邪。」生薑辛溫,具有散寒發汗、溫胃止吐、殺菌鎮痛、抗炎之功效,服生薑可治療胃潰瘍,虛寒型胃炎、腸炎以及風寒型感冒等疾病。其中,胃潰瘍容易發生在寒冷的秋冬季,常有感受風寒、生冷飲食等誘因,復發率較高。

準備材料:生薑、生蘿蔔各30 克,香附10克(研末)。

使用方法:將蘿蔔、生薑搗爛,加香附粗末,灑少許灑放鍋十炒燙,裝入布袋中。趁熱熨胃脘部,袋冷則更換。每日1—2次,每次15分鐘。

 

日常護理:

1、保暖護養。秋涼之後,晝夜溫差變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

2、飲食調養。胃病患者的秋季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從而防止侵蝕胃粘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

3、忌嘴保養。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粘的食物,更忌暴飲暴食,戒菸禁酒。另外,服藥時應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飯後服用,以防刺激胃粘膜而導致病情惡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