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穎兒子被趕出法國圖書館,一碗假雞湯的真相

@ 2017-08-26

最近,一個關於林志穎父子的舊故事又被翻炒出來了,在家長圈裡成了爆款。

講的是《爸爸去哪兒》正火的時候,林志穎、Kimi父子,在法國圖書節遇到尷尬:兒童讀書活動中,Kimi成績第一,卻被圖書館勸退.……

這個被賦予了深思的故事是這樣戳中家長痛點的:

2012年夏天,林志穎帶著兒子Kimi到法國里昂旅遊,正趕上讀書節。

為了鼓勵孩子們多讀書,當地最大的市立圖書館舉辦了一項活動——兩周內,誰讀書最多將有一份大獎禮物送給他。

望子成龍的林志穎趕緊給孩子報了名。

在領到了要讀的書後,Kimi十分刻苦地閱讀,放棄了一切活動。一周後,經過工作人員考核,他讀會了三本書。

而其他法國孩子,一本也沒有完成。

作為爸爸,林志穎特別驕傲。對孩子頻頻鼓勵,抓住剩下一周的時間。

此時,市立圖書館工作人員來了,帶來一份要給第一名的禮物。

卻對林志穎說:「希望你的孩子,放棄這次讀書活動。」

林志穎很驚訝,不禁追問:「還有一周呢,為什麼提前給禮物?為什麼讓我的孩子退出?」

工作人員回答:「因為你的孩子,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想爭第一,而不理解內容,沒有感覺到讀書的樂趣。讀書不是比賽,沒有功利性,他這樣瘋狂地讀,要是得了第一,會給其他孩子作出不好的榜樣。所以,我們提前發給你禮物。他退出了,別的孩子就沒有了憂慮感,才會用心去感受讀書的快樂。」

聽完工作人員的話,林志穎最後連禮物也沒要,很誠懇地主動讓兒子退出了活動。

之後他對朋友感慨:「我們教育孩子讀書,目的都不純,規定了目標,好像是為了完成任務。這次法國之行讓我明白了,讀書就是放鬆,就是享受,孩子讀書僅僅因為讀書快樂,就這麼簡單。」

看完這個故事,墨寶媽媽也不由深有感觸,這就是一篇明星版心靈雞湯啊。

一向不輕信的我,反覆搜索查驗,發現原來只是一篇杜撰的故事!!!

最早的故事可追溯到2015年,正是林志穎父子憑藉《爸爸去哪兒》紅遍全國的時候。而就在當年,林志穎公開澄清,該文章完全失實,侵權。

其實,故事本身的破綻很多:

比如,在法國的讀書節,書籍不應該是法文的嗎?kimi什麼時候精通法語了?

還能在一周內讀會3本書?而母語是法語的當地孩子,卻讀不完一本。

再如,圖書館組織的讀書比賽,設定的規則,就是考量誰讀的書多,洋洋洒洒說了那麼多批評Kimi,可又說不出什麼標準,憑什麼說孩子死讀書?前後自相矛盾、漏洞百出。

從2015年到2017年,經歷了2年,這篇站不住腳的文章,流傳甚廣且反覆流傳,除了名人效應之外,故事裡折射出的功利性閱讀之弊,才是灼痛家長之處。

因為,專家一直批判中國家長充滿功利,什麼都想讓孩子拿第一,對於「功利性閱讀」這個詞,家長們很敏感,仿佛說中了自己的心事似的。

這篇雞湯之所以「以假亂真」,還有一個原因是其假裝發生在法國。

眾所周知,法國人是最愛讀書的。

在地鐵里、公園內、高速火車或飛機上,法國人專心致志地讀書、看報的身影,隨處可見。

在咖啡館或酒館,有人以一杯咖啡或一瓶啤酒,就能「煲」好幾個小時的「書粥」。

讀書已成為這個國家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而,反觀中國,公共場所,人們都在手機上,低頭寫微信、刷微博、玩app或打遊戲。

同樣網絡侵蝕閱讀,一個全球化的現象,為何中國侵蝕至深?

對比法國人,中國人在長大後繼續保持讀書習慣的很少,追究起來,又被認為是:從小被規定甚至被強制讀書。

這又與雞湯中林志穎「強迫」兒子讀書的行為,不謀而合。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享受讀書樂趣,並可以將閱讀的習慣保持終生。

家長們的焦慮正是產生於此。

讀書與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我們常常這樣在雞湯中汲取閱讀的功用,並這樣比喻閱讀:

當我們還是個孩子時,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們的骨頭和肉。

讀過的書也一樣,其實早已融進骨血,只要一個觸動點,就會噴薄而出。

著名思想家羅曼·羅蘭的名言也被反覆引用: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倡導閱讀,這碗雞湯無論如何熬煮,講的道理總沒錯的。

只是,用雞湯詮釋雞湯,我們如此用人生、躍層、起跑線……激勵閱讀,何嘗不是一種「功利性」,這和用獎勵的方法,讓孩子積極閱讀,又有什麼不一樣?

孩子也許以前就愛閱讀,因為有獎勵,順便刻苦多讀幾本,就功利了?

也許孩子根本不是因為獎勵,而純粹是因為興趣,那麼獎勵也不會成為負面因素,又有何不可?

若孩子以前不愛閱讀,因為有獎勵,耐著性子讀完了幾本,說不定通過這次閱讀體驗,還找到了閱讀的樂趣,那不是更好嗎?

因此,不論什麼情況的孩子,因為什麼樣的動機,能通過這個活動多讀了書,就是好的。

至於「不是真的讀書」,只是有人吹毛求疵。

教育專家朱永新在《愛上閱讀需要多管齊下》文中,曾說過,在國外的很多學校很多機構里,都在用「獎勵」,不遺餘力地鼓勵孩子閱讀。

比如,當孩子閱讀量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有國外校長宣布,孩子讀了多少書,他就在學校操場裡面跑一圈。

甚至有則新聞說,一個外國校長放言,當全校學生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他就去親吻肥豬。

結果,為了讓校長做這件匪夷所思的事,全校學生拚命閱讀。

只不過,這些非常有趣的「獎勵」,因為不是禮物、大獎,就被認為是不功利的。

其實,殊途同歸。

雞湯是毒的,功力不功利,在於我們自己的認定。

希望鼓勵Kimi閱讀的林志穎,不必在意所謂法國市立圖書館工作人員武斷的廢話。

Kimi,你也不必退出讀書活動。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