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蘭群島戰爭,是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阿根廷稱「福克蘭群島」)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
馬島,全稱是福克蘭群島,英國又稱福克蘭群島。它由346個島礁組成,面積11800平方公里,人口約3000人,西距阿根廷500多公里,首府設在阿根廷(斯坦利)港。馬島距離南極較近,因而雪山和冰川面積約為全島面積的百分之六十五。這麼一個氣候惡劣的小島,為何引起了遙遠的英國的興趣呢?因為馬島豐富的石油儲備。據估計,附近海域蘊藏7000萬噸,大陸架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錳礦等,石油儲量可達60億桶!
1764年,法國航海家布幹維爾海軍上將率探險隊在東島登陸,建立了一個定居地,稱路易士港。1765年英國探險隊登上西島,建立了名為埃格蒙特港的定居地,並升起英國國旗,聲稱該島歸屬英王。1766年法國人以24,000英鎊的代價把東島賣給了西班牙。1770年,西班牙先是以武力驅趕了西島英國人,但隨後和解,共同佔有馬島。1774年,英國以節省軍費為理由,主動撤走了西島駐軍,但未放棄該島主權。
1810年阿根廷爆發起義,成立了拉普拉塔聯合省臨時政府,於1816年宣布獨立,並聲明繼承西班牙對福克蘭群島的主權。1820年11月,阿根廷人在島上升旗並宣布行使從西班牙繼承來的主權。此舉招來英國強硬回應,派兵艦進軍東島,阿根廷方面無奈撤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庇隆將軍上臺,又開始大量宣傳「收復瑪律維納斯」的問題。英國與阿根廷開始就馬島主權與殖民地的問題進行長期的爭執。
1982年3月19日,一些阿根廷五金商人在位於馬島以東1390公里處的南喬治亞島登陸。他們隨後建立了營地並升起阿根廷國旗。英國海軍隨即用一個排的兵力企圖驅散這些阿根廷人。一直等待開戰契機的加爾鐵裡政府認定這是一個不錯的戰爭導火索。隨後派出100人的阿根廷軍隊,令英國方面無奈撤退,一個攻佔馬島的作戰計畫正式確定。但英國政府仍堅持認為「入侵不會馬上到來」。阿根廷海軍為攻佔馬島制定了一份羅沙裡歐作戰計畫,計畫包括:出動3000人的登陸部隊,以優勢兵力迫使英軍投降;驅趕所有島上居民;留500名士兵駐守馬島。4月1日,代號為「藍色作戰」的軍事行動正式開始。阿根廷的特種部隊在雷克岬登陸,他們很快佔領慕迪溪兵營、總督府以及斯坦利港。4月4日,英國駐馬島政府宣布投降。軍事行動中,阿根廷一人陣亡,英軍一人受傷。
阿根廷在佔領馬島後迫不及待地推行幾項不受歡迎的措施以改變當地的「英國」習俗。首先就是將斯坦利港改名為「阿根廷港」,將西班牙語定為馬島的官方語言,以及將車輛行駛規則從靠左行改為靠右行,又把街道的位置作了改變,交通號志也全部改為與阿根廷規定相同。常常發表批評阿根廷軍政府的人士被作為逮捕的首要目標。阿軍所需的物資都會向島民購買,只是島民基於義憤,常常拒絕販賣商品。對於島民,基本做到了秋毫無犯。
阿根廷佔領馬島的消息傳來,整個英倫三島猶如被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奇恥大辱」的字樣遍布英倫媒體。對此,柴契爾展現了她的的鐵腕與老辣,對阿根廷迅速回應:1,與阿根廷當即斷交;2,在議會上表明不惜一切代價,舉全英之軍力遠征馬島的決心;3,成立全新軍事指揮體系,前線軍官獲得充分自由指揮權,英軍擁有了快速回應的靈活力;4,宣布馬島戰爭不涉及阿根廷本土,並且要速戰速決。
在4月3日,英內閣作出派遣特混艦隊重占馬島的決策,任命桑迪·伍德沃德海軍少將為特混艦隊司令。英特混艦隊艦船40餘艘,載地面部隊約4,000人,「鷂「式飛機20架和各種直升機45架,於4月5日分別由英國朴茨茅斯和英屬直布羅陀啟航駛往南大西洋。在前往馬島一萬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軍參戰部隊完成了制定作戰方案、戰鬥序列編組、戰術演練等一系列準備工作,並根據4月4日戰時議會簽發的法令,徵招58艘民船,作為艦隊的後勤支援力量,同時對徵用的民船按需要進行快速改裝。
在獲得國內壓倒性支持後,柴契爾迅速在國際上打出「反對武力解決國際爭端」的口號,這一合適的說法讓英國得到了聯合國的好感,宣布阿根廷應撤兵,英國在國際法理上先勝一場。隨後,柴契爾又遊說歐洲各國,以「反對軍人獨裁政府」的理由博取各國的支持。當然,英國不會忘記大佬美國,憑藉之前的良好關係與外交運作,美國帶頭向阿根廷宣布武器禁運令,進而進行經濟制裁。
戰爭打到6月11日夜,英軍向斯坦利港周邊各高地發動旅級夜襲。阿根廷軍隊的各層防線逐一瓦解,部隊士兵產生了沮喪厭戰情緒。6月14日,阿根廷駐軍司令梅南德茲少將向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摩爾少將投降。英軍在6月20日重奪南喬治亞與南桑威奇群島並接受當地阿根廷軍隊的獻降。至此,馬島戰爭參戰雙方正式停火。但英國政府已下令有關此戰的機密資料將在2082年解封。
馬島戰爭歷時74天,而實戰時間僅一個半月。據西方資料,阿軍亡1000餘人,傷1300人左右,失蹤數百人,被俘11800餘人;損失艦船11艘(沉5、傷6),飛機100餘架,耗資10億美元以上,間接損失20多億美元。英軍死255人(內文職18人),傷777人(內文職18人),被俘210餘人,損失艦船18艘(沉6、傷12),飛機30餘架,耗資約12億美元以上(一說17多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