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國際大品牌」班尼路嗎?
曾經陪伴我們長大的品牌,現在店面已經少了很多。
再提起班尼路,就像提起一個老朋友,久不見,竟懷念。
一
曾經哪裡都有它
班尼路,1981年誕生於義大利的品牌,80年代開始在香港經營。
1996年,香港德永佳集團有限公司收購班尼路,創立「廣州友誼班尼路服飾有限公司」,將它重新包裝,班尼路因此獲得新生。
進入內地市場第一天,恰逢廣州天河城開業,班尼路第一家專賣店一開張,一炮走紅,迅速火遍全國。
從此,市中心的每一個繁華路段都有它。
二
把優衣庫打得落花流水
以休閒服飾為主,班尼路設計簡單,質量好,價格公道,售後服務也加分,買了褲子還能改褲長。
加上當時市場供不應求,競爭對手少,班尼路搶得先機,活得很滋潤。
2002年,優衣庫剛剛進入中國,定位大眾休閒品牌。
打算髮揮價格低廉優勢的優衣庫,被當時如日中天的班尼路和佐丹奴打得落花流水,持續虧損!畢竟在中國,從來不缺廉價產品。
但是光芒越強,陰影越深。
三
遭遇內外夾擊
隨著國內服裝市場美特斯邦威、森馬等自主品牌崛起,國外快時尚品牌 ZARA和H&M們湧入,班尼路陷入內外夾擊中。
在2008年和2009年,班尼路曾經的手下敗將——優衣庫捲土重來,重新定位消費人群為白領,中國市場上大肆擴張。
班尼路終於被優衣庫遠遠甩開。
班尼路走過出生、成長、高峰,到了低谷。
從巔峰時期4044家,到2015年2849家,現在在一線城市班尼路不那麼常見了。班尼路不僅難以和困境中的美邦等品牌相比,甚至不及當下一些網紅開設的淘寶店鋪。
收購了班尼路的德永佳,眼看班尼路沒落,2016年,2.5億,把班尼路給賣了。
逐步遠離城市主流商圈,淪為街邊小店。班尼路,叫人心碎!
現在,已經是馬雲爸爸提的「新零售」時代。班尼路、堡獅龍、真維斯、美特斯邦威、百麗、達芙妮……那些陪伴我們長大的傳統「大牌」,一個個走向沒落。
相反,優衣庫、H&M、名創優品、無人超市……正在占領新的世界。
大洗牌的時代,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