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勢中國
1、南海方向,中國暫時先勝一局
東協外長系列會議於正在舉行之中。6日,中國與東協圍繞南海問題舉行外長會議,順利通過「南海行為準則」框架文件。7日舉行東協地區論壇部長會議,日本、美國、中國、俄羅斯等27個國家和相關國際機構參與。8日則會通過主席聲明並舉辦紀念東協成立50周年慶祝活動。
已經有外媒分析,東協系列會議期間,大國博弈也在幕後上演,中美會圍繞南海、朝核展開角力。外媒預測,在朝核問題上,估計會議會展開激烈交鋒;在南海問題上,美國試圖說服各方對中國在南海擴建島嶼予以譴責。再加上最近美國公然力挺印度進安理會,極有可能會在本月提出讓印度加入安理會以及其他多邊機構的議案。顯然,美國正在三個方向重點發力制華,戰略野心不可小視。
2、印度方向:莫迪拚命想纏住中國!
印度不顧中國的嚴重警告,依然保持強硬的軍事態度,不僅不撤走非法侵入洞朗地區的人員,而且還將大量兵力靠前部署。據外媒報道,印度已經封鎖中印邊境的有關道路,軍用卡車拉著火炮往前趕。中印對峙,其實源於印度與美國的「熊抱」,美國不僅提供給印度F-16戰鬥機生產線,而且將先進武器裝備大量出售印度,同時高調進行美、日、印聯合軍事演習,無形之中給印度打氣。正因如此,錯判形勢的莫迪政府才敢於大搞印度版的「一帶一路」,企圖抵消中國的戰略影響力。在中印邊境對峙持續已經近兩個月的情況下,印度一方面宣稱要通過外交的和平途徑解決,另一方面又無理要求中國不要修路。
顯然,這既是印度的緩兵之計,也是在裝出一番「受害者」的形象找託詞。如果,印度不聽中國勸阻一意孤行,爆發第二次中印戰爭,背後的支持因素就是美國。
有專家分析,中印糾紛的實質在於美聯儲設下的「吸血局」,它按照華盛頓的旨意,挑撥中印之間發生衝突乃至戰爭,目的之一是借中國之手驅趕印度資本,華爾街從此滿血復活;目的之二是趁機給中國製造一個擁有10億人口的敵對國家,抵消中國的快速發展。專家認為,中印之戰,印度慘敗,仇上加仇;中國贏了面子,失去的可能是「一帶一路」大計劃——最終,美國成了最大贏家。
3、 朝鮮方向:要給中國埋下大患!
朝鮮半島安全局勢再度進入一個新的危機時期。7月28日晚,朝鮮方面進行了第二次洲際飛彈試驗。特朗普曾經暗示,美國已對朝鮮劃出紅線,如果朝鮮再度進行核試驗,或者朝鮮再發射洲際飛彈的話,那就是越過了紅線,美國就要下手了。29日凌晨,韓國和日本分別緊急召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韓國決定要追加部署4輛「薩德」發射車。30日,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妮基•黑莉表示,與朝鮮對話的時間已結束。當晚,特朗普與日本首相安倍就朝核問題進行了長達52分鐘的電話會談,雙方重申將在應對朝鮮核威脅的問題上展開合作,加強對朝鮮施壓。
安倍透露,他已向特朗普表示,朝鮮試射,對本地區的威脅已大大上升,必須對其追加額外施壓措施。8月5日,美國向安理會提交的針對朝鮮實施新制裁決議草案獲得一致通過。很顯然,東北亞在短暫的平息之後,又將迎來一場暴風驟雨。圍繞半島的角力,美國和中俄之間已經在3、4月份迎來過一波高潮。果然,聯合國決議刺激了朝鮮,10日,平壤揚言要對關島發動飛彈襲擊。輿論大嘩,美國又收割了國際社會的同情心。
在入韓薩德幾成定局的情況下,美國又在糾集日韓再次發力,就是故意在半島製造戰爭一觸即發緊張局勢。中國在黃渤海頻繁進行飛彈作戰試驗表明,這一地區無疑存在失控的可能性。有輿論認為,在印度挑起事端的情況下,戰爭首先爆發的地區可能不是中印邊境而是半島方向。半島問題,是美國處心積慮為中國埋下的大患。朝鮮半島安全、穩定的指數太低,任何一點風吹草動就有可能使東北亞發生重大變故。
結論:美國布局被北京看穿!
總之,在美國人看來,中國力量已經成為影響它推行霸權和強權的重要變量。美國現在拼了命的也要給中國和其它勢力之間挑釁,希望中國和哪個國家來一仗,這樣追趕美國的步伐就放慢了。對於印度,絕不是不敢打,而是在通盤考慮各種可能性。
正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南海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