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艦中邪了?連續發生相撞事故 對中國南海航行自由安全不利

@ 2017-08-22

文|軍評陳光文

 

 

 

 

左舷被撞上一個大洞的「麥凱恩」號

 

 

 21日早上7點24分,美國DDG-56「麥凱恩」號飛彈驅逐艦在新加坡東部的馬六甲海峽附近,與一艘商船Alnic MC號發生碰撞。據福克斯新聞網報道稱,截止目前已有10名海員失蹤,5人受傷。這已經是美國海軍軍艦今年第四度在亞洲海域發生碰撞事故。其中就在不久前的6月17日,DDG-62「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與一艘菲律賓籍貨船在日本橫須賀港西南方向100公里處水域相撞,那次事故基本已造成美軍戰艦報廢,在調查事故責任完全屬於美軍艦之後,19日美海軍把該艦的三名主要軍官撤職。沒想到,如今時隔僅僅一個月,美軍又故伎重演。

 

 

 

 

DDG-62撞擊處的慘狀​

 

 

 這次肇事的美海軍艦艇也是DDG-51「阿里·伯克」級,而與「麥凱恩」號驅逐艦相撞的商船排水量30000噸,是懸掛賴比瑞亞旗幟的油輪Alnic MC號。而近期美軍艦三次與艦船相撞事件分別是:2016年8月19日 美軍1艘「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核潛艇SSBN-743「路易斯安娜」號和一艘美軍支援艦艇在美國西海岸華盛頓州外海相撞;2017年5月9日 美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CG-57「張伯倫」號在郁陵島以南56海里附近與一艘韓國漁船相撞;2017年6月17日DDG-62「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與一艘菲律賓籍貨船ACX CRYSTAL號在日本橫須賀港西南方向100公里處水域相撞。

 

 

 

 

SSBN-743與相撞的支援艦​

 

 

 在馬六甲海峽與商船相撞的DDG-56「麥凱恩」號飛彈驅逐艦滿載排水量超過9000噸,因為裝備了「宙斯盾」作戰系統系統,因此具有很強的獨立作戰能力。所以,如今中國南海進行日常巡邏的美軍艦艇,DDG-51「阿里·伯克」級全是主力,所有挑戰中國島礁主權的也都是這型艦艇。這一次撞船的DDG-56「麥凱恩」號剛剛在8月10號完成了美國海軍所謂「自由航行行動」行動,之後在駛往新加坡時發生撞船的。巧合的是,DDG-56「麥凱恩」號驅逐艦和DDG-62「菲茲傑拉德」號撞擊的全都是民船,而且兩艘驅逐艦全部屬於美海軍第七艦隊。

 

 

 

 

疲於奔命到處現身的美軍艦艇官兵很勞累​

 

 

 美海軍第七艦隊在不到35天內連續發生兩起重大的撞船事故並且8月1日DDG-63「斯特塞姆」號飛彈驅逐艦上1名水兵在距離菲律賓蘇比克灣以西140海里處失蹤,三起事故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是為何呢?很明顯,近年來美國海軍加強了在西太的行動頻率,除了「維護印亞太地區的安全和穩定」,美國海軍所屬艦艇還有抵近偵察、軍事演習等任務,單艘艦船的任務多了,對艦上官兵的體力、耐力和精神都是一個考驗,容易出現像日常生活中會出現「疲勞駕駛」的情況,這兩次撞船有可能是「疲勞駕駛」造成的。毫無疑問,這三起事故暴露了美國海軍的疲態,即部署強度太大演習太多,那些操縱艦艇的官兵受不了,所以發生撞船事故也就在所難免。

 

 

 

 

到處耀武揚威的美軍艦並非為了航行自由​

 

 

​ 分析認為,當前南海海域因為中國和東協有關國家的努力,如今已經相安無事,但是美方執意派軍艦擅自進入中國領海挑釁,是嚴重的違法行為。但與美軍艦艇的頻頻刷新存在感相反的是,美海軍的艦艇連續與正常航行的民船相撞,事實上嚴重阻礙了中國南海地區的航行自由和安全,這與美國打著旗號進行的所謂「航行自由」背道而馳!對此,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指出,中方對有關事件對南海以及有關區域航行安全造成的威脅和隱患感到關切。在此也正告美國,當前在這一地區有關國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勢趨緩降溫,希望美國不要打著「航行自由」的旗號,而實際上幹著危害「航行自由」的事實。這不但會嚴重破壞中美兩國關係發展的政治氛圍,還將嚴重危及雙方一線官兵的安全,並且也將嚴重破壞地區和平穩定,是損人不利己的蠢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