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薇是我們深受喜愛的「小燕子」,同時也是「小四月」的媽媽,在中餐廳和客人聊天分享育兒經,告訴我們教育孩子最大的死敵,就是這2個字!
提起趙薇,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還是《還珠格格》裡的小燕子。殊不知,趙薇早就生了女兒小四月,並將孩子養育的乖巧又懂事。
最近,她在綜藝節目《中餐廳》裡,就給教育孩子受阻的母親傳授了自己的「育兒經」。並告訴她:教育孩子,最大的禁忌就是溺愛孩子!
一個家庭中,最忙的是誰?最累的是誰?被埋怨最多的是誰?沒錯,是媽媽!都說女人當了媽,話題除了工作就是孩子。
這不,在綜藝節目中,趙薇也不可避免的和吧臺上的一家人聊起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其中有位媽媽說:「孩子說了,再也不和我出來玩了。」
趙薇問:「為什麼,他看不上你哪裡?」媽媽說:「哪裡都看不上,我在家裡的地位被孩子排在最後,他自己排第一。」
可能說到這裡,很多家長都會覺得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特別是那些溺愛孩子的家長。
他們覺得自己一把屎一把尿的帶大孩子,當然要捧在手心好好疼了,不然自己為什麼要累死累活的賺錢啊。
可趙薇卻不這樣看,她說:「溺愛是最錯誤的教育方式,你不能讓孩子在家裡的地位那麼高,否則將來你老了,他會覺得你沒那麼重要。」
確實是這樣的,一個從小隻懂接受大人付出的孩子,長大後你還能指望他給你什麼依靠嗎?
教育界有這樣的一句話:「那些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有80%的原因是小時候家長對他們太過千依百順。」
教養孩子是件大事,如果家長一味的嬌慣孩子,會很不利於孩子的性格養成,稍不順就會將孩子養成『白眼狼』,對家長對孩子都是不好的。
過分溺愛孩子,寵孩子,是教育孩子最大的禁忌。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太多。使得爺爺奶奶對孫子孫女是含在嘴裡怕壞了,捧在手裡怕摔了。
疼到不行,這也因此慣出了孩子許多的毛病。趙薇在節目中不止一次的表示,「如果爺爺奶奶對孩子特別好,你就要對他尤其差。」
一個家庭中,有人唱白臉,就要有人唱紅臉。這樣孩子才不會總是迷失在蜜罐子裡,找不到東南西北。
作為家長,我們不能只是在物質生活上給孩子最好的,還要教會孩子明事理,懂感恩,而不是完全遷就他們。
記得新聞上曾有過這樣的報導:曾聽過一個故事:一男生在大學畢業後的3個月內,因為吃不了苦,一連失業5次!
算下來,平均每份工作大概只做18天,連試用期的三分之一都達不到。工作做不長久,可能是工作與本身興趣和性格不符,這情有可原,無可詬病。
但男生卻沒有自我反省,反倒是責怪母親以前太寵他,才讓他變成現在這副模樣。
有什麼樣的愛,就有什麼樣的債。小時候害怕孩子吃苦受累,碗不捨得讓他們洗一次,地也不讓掃,房間也不用收拾。
在這種溺愛環境種長大的孩子,會將父母的這些疼愛看成理所當然,對他們的性格養成影響太不利。家長愛孩子可以,但前提一定要有底線!
現在的父母教育孩子,方式無非是這兩種:一種是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一種是簡單易操作的溺愛教育。
有家長說了,「老祖宗說了『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要想成器,不打不行啊。」
有家長也說了,「時代在改變,現在教育孩子要用愛來感化,不能光靠打和罵。」
沒錯,現在的生活環境確實變了,孩子的教育也不能盲目地拿舊觀念套,要因材施教,找一個平衡點,讓愛和教導一起施行。
就拿趙薇來說吧,她的女兒小四月的出生環境是非常優越的,但夫妻倆對孩子卻不是溺愛,也不是嚴厲的苛責,而是該教就教,該疼就疼。
比起那些衣食住行昂貴至上的家庭,趙薇夫妻倆對女兒的愛,更多地是表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裡。
孩子犯錯,就要批評,咬教育,要教會他們明白自己到底錯在哪;孩子不開心,要哄,要關心,要學會幫助他們抒發壞心情。
不能特意用嬌慣或苛責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樣得到的結果要麼是孩子性格孤僻,要麼是嬌氣自私,絕不可能會養出一個體貼乖巧的孩子。
簡單的衣服,不代表廉價;平凡的食物,不代表沒營養。孩子所需要的,不一定要貴,而是要適合。有時間帶孩子出去看看世界,做做手工,吃吃美味的食物,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富養?
教育從來都不是比較誰更富有,拼的是誰更用心。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粉絲團【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