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爆發衝突?新動向預示著重大事情或發生!

@ 2017-08-20

文|軍事查一查

中印邊境在沉寂了一些天之後,終於曝出了大新聞——中印士兵爆發衝突,雙方8月15日清晨在拉達克地區除了發生肢體衝突外,還互擲石塊攻擊對方,據說有6名印度兵的面部被石頭砸傷。印度媒體對此事大肆炒作,號稱打退了中國的入侵云云。結果,記者問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發言人直接回應「不了解」。

那麼,中印在該地區到底有沒有發生「石塊」衝突?印度又為何此時高調炒作?中國又為何不置可否?這背後到底是怎樣的邏輯?這又預示著什麼呢?

自6月18日印軍侵入中國洞朗地區至今已整整兩個月了,中印軍隊一直在中印邊境中國一側百十米的地方對峙。這種對峙的時間周期越長,雙方所押上的籌碼就會越多,最終分出輸贏的機率和訴求也就會越高。

事實上,從中國外交部8月2日發布《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開始,中國就沒給自己留任何後路,8月3日至4日24小時內6次警告和奉勸實際上就是中國最後的「善言」。可惜,印度沒有聽懂,也沒想聽懂。此後,中國一直在和美國較量,處理朝鮮半島、南海問題。在處理半島和南海問題的同時,中印都在幹著兩件事:一是向邊境增兵,強化邊境軍事能力;二是進行外交戰,爭取不丹和尼泊爾的支持。雖然,軍事上雙方還未分出勝負,但在爭取不丹和尼泊爾支持方面,印度已經輸了。

不丹,沒有明確表示站在印度一邊,不承認洞朗地區是中不爭議領土,這讓印度無可奈何;尼泊爾讓印度更加抓狂,不但提前聲明不在中印之間選邊站,尼總統還說不允許任何勢力利用尼領土反華,這實際上就是站在了中國立場上。印度一直以來控制的兩個國家,沒有一個站在印度立場,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與此同時,印度也未爭取到西方國家的廣泛支持,除了媒體進行了中立的報道外,西方政府當中也就美國說希望和平解決云云。

中國對印軍保持了極大的克制,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沒有底線,印度就可以為所欲為。中國已經向世界澄清了事實,發表了立場文件,壓根就沒有留下讓步的退路,何況在領土問題上也沒什麼可退的。現在,中國的每一次容忍和應對,實際上都是不斷拉高中印「對賭」的成本,不斷升高的對賭成本將意味著印度一旦退縮損失會更大,而中國不可能退,到一定程度印度若繼續不退,必然出手。

中印這次邊境衝突,中國不置可否,是因為中國現在依然在醞釀著什麼,不置可否是既保持溫度又不讓局勢過熱的最佳選擇。

這次事件,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一、根據印度的報道是中國軍隊率先進入了印度實控的一方;二、衝突的地區並非在中國洞朗地區,而是班公湖印度實控一側,那地方位於阿克賽欽最南端部分。是中國軍隊首先越過邊界,然後雙方發生了肢體衝突和「石塊」戰鬥,並最終導致6名印度兵面部受傷。那麼,如果印度所報屬實,中印在班公湖印度實際控制一側爆發衝突,這又意味著什麼呢?

這其中有三個重大內涵:

  一、這意味著中印在我國洞朗地區的對峙事態正在向更加廣泛的中印領土爭議地區擴散。

中印這次不但有強烈肢體衝突還有「石塊」戰鬥,說明這次雙方的衝突很激烈。這種在班公湖附近的激烈衝突意味著中印邊境的對峙或衝突正在向雙方更加廣泛的範圍擴散。中印邊境的對峙關係正在進一步惡化,未來大機率會有更廣泛區域的軍事對峙或衝突,印度想把衝突局限在洞朗地區的如意算盤是打不成了。

  二、這是對印度發出的強烈警告。

印度從上到下都在叫囂,包括印度總理莫迪也高調地說,「我們的軍隊已準備好面對任何挑戰。國家安全是我們重中之重。」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印度入侵了中國領土,中國可以容忍一時給印度糾錯時間,但面對印度遲遲不糾錯,中國就得替印度糾錯。所以,中印在班公湖附近爆發的這場衝突,實際上是在提醒印度,中印之間一旦爆發衝突,將不局限於洞朗地區,克什米爾、藏南都將是可以爆發衝突的區域。

阿克斯啊親與克什米爾地區相鄰,從阿克賽欽下去面對印度就是印度平原,這是中國對印度的絕對戰略地理優勢。一旦中印爆發軍事衝突,中國和巴基斯坦聯手,從阿克賽欽和克什米爾出擊,一馬平川的平原能讓機械化部隊很快到達印度首都新德里。

所以,班公湖爆發衝突實際上就是在對印度提出警告。

不過,印度其實現在依然做著戰略誤判,印度媒體一直在盤點,中印一旦爆發衝突,中國經濟、政治、外交會有什麼損失,並且認為中國不會對印度動武,洞朗問題會按照印度的節奏發展和解決,也就是中國最終會向印度讓步。

印度媒體的態度實際上就代表著印度政府和精英界的總體態度,而這種態度顯然是嚴重誤判了中國。因為,對中國來說,對印貿易雖然順差較大,但中印貿易占中國對外貿易的比例太低了,不構成實質性的傷害。至於政治、外交,現階段缺少支持的是印度而非中國,真打起來中國也是自衛反擊,誰又能說出來什麼?更何況,本來就是成王敗寇的事,中印之間爆發軍事衝突或戰爭,印度必敗無疑。一旦印度敗了,印度的資本必然湧向中國。所以,誰損失大那是一目了然的!

三、意味著印度「對賭」中國的籌碼再次提升了。

自從印度侵入中國領土以來,中國從克制逐漸提高聲調,並且在8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布立場文件後將印度與中國「對賭」的籌碼提高到了非常高的地步。如果印度當時退了,丟掉的是對不丹和尼泊爾的實際控制權,但不會改變中印爭議領土的實際控制,也不會引發印度多重矛盾的激化。

但是,由於印度不知進退,實際上印度已經錯失了這次機會。現在,中印在中國洞朗地區的對峙已經開始向更廣泛的中印爭議地區蔓延,班公湖的衝突只是蔓延的開始,這很可能意味著中印邊境更廣泛衝突的開始。一旦這些領土爭議地區都開始爆發衝突,則意味著中印之間一旦爆發軍事衝突,中印算總帳的時間就到了。中印一旦開始算大帳,那一切就不是印度可以隨意進退的了,也不是印度掉塊肉的問題。

所以,某種程度上說,中印這次邊境衝突,意味著印度對中國「對賭」的籌碼再次提升了!不但如此,印度再次跟進追加了籌碼。接下來,印度要是撤人,成本會更高;如果不撤,就得繼續加碼,印度就得繼續「豪賭」。

 

印度精英這次徹底誤判了中國,這種誤判和激進的民族主義政策,必然會給印度帶來重大損害,必然會給始作俑者帶來災禍。中國周邊國家,反華的領導人就沒好結果的,莫迪大機率也難有好結果,我們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