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坦克保護傘攔截RPG快似閃電:性能超俄同類產品

@ 2017-08-18

文|軍工圈

來源:參考消息網

國產坦克主動防禦系統單挑RPG火箭筒

2017年8月16日,在內蒙古舉行的「裝甲與反裝甲日」特別活動日上,官方展示了一段中國國產「GL-5型主動防禦系統(簡稱APS)」攔截89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彈的視頻,這是國內該類系統的首次公開,本文就此進行簡析。圖為搭載GL-5型APS的VT-4坦克進行攔截的動態視頻。

主動防禦系統(APS),是指通過探測裝置獲得來襲彈藥(反坦克飛彈、火箭)的運動特徵,然後通過計算機控制對抗裝置,使來襲彈藥無法直接命中被防護目標的系統。總體分為干擾型、攔截型和綜合型。干擾型主動防禦系統是採取施放煙霧、拋射干擾誘騙彈等方式使來襲彈藥無法直接命中。攔截型APS是發射攔截彈藥(拋射攔截彈丸或發射攔截火箭)對摧毀來襲彈藥。現代APS一般都是攔截型或綜合型,即利用可靠的硬殺傷攔截手段摧毀來襲彈藥。

從視頻中可見,GL-5型即為攔截型APS,在短時間內連續發射了2枚攔截彈,並在火箭彈來襲彈道上引爆,利用衝擊波及破片將火箭彈摧毀,從而保護了坦克。

蘇聯(俄羅斯)在APS領域起步較早,早在1977年,蘇聯就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種APS,系統代號「鶇」,主要搭載於T-55AD坦克上。該系統主要利用都卜勒雷達探測來襲彈藥,由專用計算機根據傳感器提供的來襲目標的相對距離和速度參數,判斷和選擇最佳時機發射107毫米攔截彈,可在距離坦克7米範圍內將來襲彈藥攔截並摧毀。經實際測試,「鶇」取得了一定成功,但缺點也十分明顯,「其探測和攔截範圍只能為坦克提供弧度為60度的防護區,實戰效果十分有限,而且系統造價過於昂貴,無法量產。

在汲取了「鶇」系列APS的經驗教訓後,俄羅斯於1993年研發了性能更先進的「競技場」APS。該系統由3個主要子部件組成,即目標探測和跟蹤設備、雷達和發射器。目標探測和跟蹤設備,包括計算機、車長控制面板、指揮信號轉換裝置,安裝在炮塔內。雷達安裝在一個摺疊式桅杆上,位於炮塔頂部後中心線上。雷達天線呈八角形。發射器稱作「攔截板」(內置炸藥及破片),環繞炮塔布置,一旦探測到來襲彈藥,系統會將靠近來襲彈道附近的「攔截板」彈射,並在來襲彈道上引爆,可防護以火炮身管為中心的110°弧形區域,並設有重疊的火力區。

投入實戰前,坦克車長將「競技場」調至工作狀態,該系統會自動跟蹤來襲的彈藥。當來襲彈藥尚在50米距離外時, 系統不動作;一旦進入到50米距離內,該系統即可與任何以70至700米/秒速度 來襲的目標交戰。該系統探測並摧毀目標僅需0.07秒。這張示意圖展示了「競技場」APS的工作全過程,但可見該系統還存在一定弊端,雖能覆蓋坦克水平340度的範圍,但在車體後方20度仍存在盲區。

而從官方宣傳視頻看,國產GL-5型APS起點較高,可以實現水平向最大360度,俯仰向20度區域的防護。在探測和攔截範圍上明顯優於俄羅斯「競技場」APS。

此外,GL5型APS可以在最遠10米、最近1.5米處距離對來襲彈頭進行有效攔截(擊毀),保護己方坦克或裝甲車。在最遠攔截射程上也優於「競技場」APS(最遠攔截射程4.8米)。

本圖展示了GL5型APS的系統布置情況,可見探測雷達、傳感器以及攔截彈發射器(每個內裝有3枚攔截彈)分別布置在坦克炮塔的四角,可實現在水平方向360度全向覆蓋。

GL5型APS的最大探測距離可達100米,比俄軍「競技場」APS要遠1倍,相應的也就增加了預警反應時間。

在攔截傳感器探測到來襲目標後,會對目標進行標記並進行精確追蹤,當接近攔截彈有效射程後,三聯發射器會在毫秒時間內向來襲彈道上發射攔截彈,在7米距離上將來襲彈藥摧毀,真可謂快似閃電。

攔截彈會在來襲彈道上引爆,並利用衝擊波和破片將來襲彈藥摧毀,從而保護坦克。

從北方工業的宣傳視頻不難看出,GL-5型APS除了面向本國軍隊外,還將用於外貿出口。其出口前景之廣闊,應不亞於俄羅斯的「競技場-E」APS以及圖中以色列的「鐵拳」及「戰利品」APS。(黃晉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軍工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