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到財政部機構(MoF Inc)擁有45家大小子公司,大多虧損不賺錢,第二財長視為理所當然。
國庫控股(Khazanah)也隸屬財政部,擁有89家大小公司股份,比財政部機構多一倍,但表現比財政部機構好,是少數賺錢的GLC/GLF。
為什麼國庫可以賺錢,財政部機構表現卻糟糕?
問題還是倒回管理層的動機和心態,是真心要做生意,還是搞政治。
兩者同樣由財長首相擔任主席,CEO的背景卻大不相同。
國庫CEO是阿茲曼莫達(Azman Mokhtar),自2004年任職至今,之前曾在私人/商界/銀行界服務,在官企管理方面可說是經驗豐富。
財政部機構則由財政部秘書長伊萬負責,很明顯的是一項政治委任,我想最大的不同處就在這裡吧!
阿茲曼在國庫任職13年,如今也說要退休了。
消息指出,當局已經在考慮接班人選;其中一位人選,你大概做夢也不會想到,竟然是1MDB現任的CEO阿魯!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阿魯不是已被打入冷宮了嗎?
沒錯,自從 伊萬接過大馬城/TRX 主 席職 後,阿魯就只負責1MDB,但1MDB的大部分資產早已轉至財政部名下,阿魯在公司里就只能做冷板凳,還要向兼任1MDB主席的伊萬報告,我想他怎樣都蠻不是味兒吧!
會不會因為這樣,財長首相才考慮把他調到國庫去?
果真如此,相信又會引起很大的爭議,就像上回伊萬幾乎被委任為國行總裁那樣。
我覺得阿魯若被委為國庫的CEO,必會引起極大爭議,那不止是政治委任,最主要是阿魯在1MDB這期間的表現乏善可陳,護主心切的他,很多真相他都沒有說出來,沒說也罷,還要替主人圓謊,在數據上根本無法令人信服。
這樣一個表現,若讓他來主導國庫,恐怕會讓國庫轉盈為虧,步上1MDB後塵。
最近,應回教黨要求,他曾向回教黨做了個彙報。
雪州前大臣卡里也有出席彙報會。他說,阿魯在會上解釋,IPIC堅持沒有收到1MDB匯去的35億美元,是因為1MDB將錢匯去了IPIC的子公司Aabar,而Aabar並沒有把錢轉匯給IPIC。
這些都是我們已知道的事,不用阿魯彙報,這些媒體都已報道了。
阿魯沒提的是,匯款對象並非正牌Aabar,而是一家假公司啊!既然是家冒牌Aabar,它怎會將錢轉給母公司呢? 為什麼阿魯沒有將這點說出來?
同樣,如果卡里和回教黨領袖有讀報的話,應該知道有這麼一回事,為什麼沒有質問阿魯?
尤其是,如果真的已經匯款給對方,為什麼對方還要向1MDB/財政部要錢?財政部/1MDB又同意再還多一次?
60億美元不是小數目,兌成馬幣至少250億。
如今連第一筆6.2億美元欠款都無法按時繳清,接下來還有50多億美元,1MDB肯定無法還錢,財政部又去哪裡找錢?
所以,既有這樣的「表現」,你會放心讓阿魯擔任國庫CEO職,然後事事聽命於財長首相嗎?
財長首相此舉,就好如當初委伊沙當聯土局/FGV主席,把聯土局/FGV管理得慘不忍睹,股價一落千丈,伊沙卻拍拍屁股走掉,改去當SPAD主席。
阿魯當1MDB CEO,如今公司成了空殼,又想調他去當國庫的CEO,這到底恰不恰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