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了,千萬別吃退燒藥?這些育兒陋習,不知害了多少寶寶!

@ 2017-08-16

導讀:寶寶發燒了,千萬別吃退燒藥?閉嘴吧,這些育兒陋習,一個不注意會害了寶寶!那麼寶寶多少度算發燒,到底又該怎麼做?

前陣子,一種言論席捲了網路,大概的主旨就是: 寶寶的許多疾病都可以自愈。

 

根本不用吃藥,比如很常見的發燒。 發燒,真的可以靠寶寶自愈?

謠言1:寶寶發燒,除非有生命危險,不要馬上吃退燒藥 。

誠然,發燒是機體抵抗疾病的一種方式,發燒本身並不可怕,但是,如果任由寶寶的體溫升高而不去控制。

那麼,高熱給寶寶身體所帶來的危害,家長是否能如同醫務人員那般清楚並把握得當?寶寶的身體器官尚未發育完全,如果機體長時間處於高熱的狀態。

 

會加重各個器官的工作負擔,甚至引發高熱驚厥等危險的狀況。因此,如果寶寶發燒了,需要及時給他做降溫處理。

吃退燒藥是降溫的方式之一,這是在説明寶寶恢復正常體溫,怎麼可以說是害了孩子呢?

謠言2 :發燒,其實對身體是件好事。

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發燒這件事,對於寶寶來說,只能說是好壞參半。發燒其實是身體正在清理病原菌的反應。

 

一般,入侵人體的外來病原菌,適宜生長的溫度在35-37℃之間。而當我們的身體受到外來入侵時,會升高體溫,並且調動免疫系統,與入侵的病原菌進行大戰。

但是,發燒的壞處仍然不可小覷。隨著體溫的身高,人體的消耗也會增大,各器官部位的工作負擔也會加重。

若長時間高燒不退,雖然體內的病原菌被殺得不剩多少,可是人體本身的機能也消耗殆盡,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謠言3: 捂汗這個老方法,其實還挺管用的。

有些人會說,我每次發燒,只要裹著被子捂一捂,立馬就好了。

但是,你要知道,當人處於發燒狀態時,他此時最需要的是給身體降溫。出汗只是退熱的一種表現,是因為你的機體自發散熱而產生的結果。

這與你用被子捂著並沒有什麼關係。當人體要散熱,你卻用被子裹著不讓熱量散發,你這是在跟自己過不去吧?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不少寶寶發燒後。

家長一味地用被子捂汗,而導致寶寶高熱不退,導致更嚴重的生命危險出現的原因。那麼問題來了,寶寶體溫達到多少度才算發燒。

發燒後又該怎樣降溫?其實對於小寶寶來說, 37.5以上 屬於發熱 ,38.5度以上才 算發燒。發燒在 38.5℃39℃左右時,在家中可首先採取以下物理降溫的辦法。

可適度地使用退燒藥以一次用一種藥為原則,以減輕寶寶的不舒服,並防止寶寶熱痙攣發生。

冰敷或用冰枕。當寶寶體溫38.5℃時,用冰袋放在額頭、兩側頸部,也可放在腋下及雙側腹股溝的部位,自製冰袋可把碎冰塊裝入塑膠袋。

可加上適量冷水,壓出空氣,把袋口紮好。或者讓寶寶睡冰枕,都有助於寶寶的局部散熱退燒。但一定要注意在冰袋外需裹一層布,以防局部凍傷寶寶的皮膚。

一般冰敷只適合稍大的寶寶使用。而對於6個月以內的寶寶可以使用市面上的 退熱貼,舒緩一些高燒所帶來的不適。

溫濕敷也是一種好方法,即用溫濕半幹的大毛巾敷在寶寶的胸腹部,但要注意室溫以免著涼。另外,也可用幾塊稍涼的濕毛巾(約25℃)擰成半幹。

放在寶寶的額部、頸部、腋下及大腿根部進行冷敷,每57分鐘更換一次,寶寶也是會感到很舒服的。

 

當寶寶的體溫升到38.5℃以上時,利用物理降溫時,也要適當輔以退燒藥物。如果寶寶拒絕口服藥物,退熱栓就是最好的選擇。

這個栓劑是從肛門塞入的,主要由直腸吸收,效果比較快速。但要注意的是,使用退熱栓其退熱作用強,容易退燒過度,導致體溫陡降,而且藥物反復刺激肛門後。

還易造成寶寶腹瀉。體溫在 39℃到40℃。對於體溫過高(約39℃以上)、煩躁的寶寶。泡溫水澡(水溫約36℃~37℃)與溫水擦浴是最合適的降溫方法。

泡浴時讓寶寶身體全部(頭部除外)浸泡在略低於體溫2℃的水裡,同時用溫濕毛巾(37℃)在四肢和前胸後背上下均勻地搓揉。

使皮膚表面的血管擴張以促進熱的散發。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分鐘,擦至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停留時間稍長些。

每次泡澡約10~15分鐘,約4~6小時1次。很少有寶寶發燒超過四十度,如果遇到了這種特殊的情況,那麼就必須要帶寶寶去醫院。

畢竟發燒四十度如果不正確處理恐怕孩子的大腦就會被燒壞。關鍵就是要讓大夫幫助爸爸媽媽找到發燒的原因,然後再對症治療,先以降溫為主,後續治療為輔。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粉絲團【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