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中印爆發戰爭,俄羅斯會袖手旁觀嗎?

@ 2017-08-16

文|冷山

印軍越境長達五十餘天,無論中方如何動作,印軍都沒有撤回的跡象,足以證明這屬於精心組織策劃的軍事行動。

對於同中國和印度均保持緊密關係的俄羅斯來說,會怎麼看待當前的中印對峙呢?

1、官方遲遲未表態,媒體稱俄不會幫印遏華

印度外交部長斯瓦拉傑在國會談及中印洞朗對峙問題時宣稱,戰爭不能解決爭端,印度還有美國和俄羅斯的「支持」。不過,俄羅斯似乎不給印度面子。俄羅斯媒體隨後刊文稱,俄羅斯很難擔任中印對峙的調停者。俄羅斯官方從未對中印對峙表示明確立場。同時,美國也從未對中印邊境對峙事件發表過明確立場。

相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諾爾特,7月19日表示,「我了解到,美國對正在進行的局勢表示『關切』」。諾爾特還稱,「我們相信,雙方應該為了和平,合力謀求更好的解決方案」 。

中印邊境對峙加劇,中國官方機構和媒體24小時內連續對印度發強硬信號。如此密集的發聲,已經顯示出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態勢。

俄羅斯《真理報》刊文稱,在中印的問題中總是會響起戰爭這個字眼,這是否意味著北京和新德里之間將發生軍事衝突呢?文章指出,在中印對峙中,印度的處境更加糟糕。因為其沒有可靠的盟友。很明顯,印度的近鄰,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都支持中國。

儘管印度與美俄交好,但它想聯俄遏華卻並非易事。俄羅斯不可能與自己在亞洲的重要盟友中國為敵。相反,俄羅斯很早就宣布「擁抱」中巴經濟走廊支持中國「一帶一路」政策,還準備將其與本國所倡導的「歐亞經濟聯盟」聯結。

印度對俄印關係產生質疑,事實上反映了兩國的「聯盟」,並沒有印度一向所宣揚的那樣深厚與穩固。兩國的戰略夥伴關係,更多體現在軍售協作上。

印度的「大國重器」—戰略飛彈核潛艇,都是在俄羅斯的幫助下才初步形成戰力的,但俄羅斯對印度的幫助也很難說是真心誠意。比如,2004年俄羅斯曾「送」 給印度一艘航母,但在維修和升級費方面坑了印度20多億美元,結果航母到現在艦載機故障頻出,戰鬥力很值得懷疑。

2、中印矛盾是西方「埋雷」,媒體建議俄應促和

俄羅斯《觀點報》8月2日發表彼得·阿科波夫的文章《中印之戰是英國人編寫的程序》稱,中印對峙就是西方的遺留產物,中印不應受第三方挑撥。

文章表示,中印領土爭端歷史久遠,但在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後,這個問題對俄羅斯來說變得格外令人擔心。對峙雙方都有自己的理由。中國想在本國領土上建設公路,它有權這麼做。

但患有中國恐懼症的印度人相信,如果中國對印度發動侵略,第一件事就是扼住西里古里走廊這個「雞脖子」,而在距此不遠的洞朗高原修路更是印證了中國的意圖。

事實上,從洞朗高原到西里古里走廊有100多公里遠,兩個核大國爆發戰爭也是難以想像的事情。但中國和印度都非常重視強調自己的領土主權——況且,洞朗高原還是喜馬拉雅山脈的重要制高點,因此雙方僵持不下。

正是英國人埋下的「邊境地雷」阻礙了兩個古老文明間建立正常關係,俄羅斯可以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北京和新德里都有足夠多的政治家明白,中印當夥伴比當敵人好,即使不能解決爭議,他們也希望淡化問題。顯然,這指的不是讓出或交換領土,但兩國可以避免突出領土爭議,保持現有狀態,不受第三方的挑撥。要知道,美國很想煽動印度的反華情緒,就像當年英國支持印度與中國為敵一樣。

北京和新德里都希望亞洲事務由亞洲人自己解決—但如果視鄰國為敵,這一點就無法實現。一山相隔的兩大文明有數千年共同歷史為紐帶,它們沒有發生衝突的任何重大理由和前提條件。

俄羅斯希望保持與中國和印度的戰略關係,並在未來建立莫斯科-新德里-北京三角來決定歐亞和全世界的晴雨。

儘管這項任務偉大而艱難,但它絕不是幻想。三國作為核心在金磚國家開展協作,從今年起又成為上合組織的夥伴。印度加入上合組織是對俄羅斯的重大考驗—上合組織和俄印關係的未來都將取決於俄中印三角關係如何構建。

俄羅斯沒有像中國那樣令印度害怕的經濟實力,但俄羅斯有與中印兩國建立良好關係的經驗。新德里和北京信任莫斯科——正因為如此,俄羅斯可以也應當幫助中印擴大地緣政治合作,縮小矛盾,解決爭議,減少不滿。三國可以在亞洲建立穩定的公共安全體系,解決阿富汗和其他地區問題。

如果再加上與伊朗和其他伊斯蘭國家的合作,就能把外部軍事力量趕出亞洲,讓美國和英國無法繼續拿地區內部矛盾做文章。

但一切要從解決相互間的爭議開始。在一個月後的金磚國家廈門峰會上,三國領導人可以談談這個問題。

3、瓜達爾港戰略位置突出,中巴攜手印度在劫難逃

俄媒稱:

瓜達爾港位於對國際政治來說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區,實際扼守從波斯灣到阿拉伯海的咽喉。誰能控制這個港口,誰就將有能力控制從世界主要能源產區向其他地區運輸油氣資源的要道。中國大部分進口能源就來自這個地區,而且途經瓜達爾的運輸路線是最短路線。

因此中國成為瓜達爾深水港初期建設階段的主要投資商,出資比例占初期預算金額的將近四分之三。除了港口之外,中國還對連接瓜達爾及其以西地區的道路和管道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感興趣。儘管瓜達爾至今仍由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管理,但是中國並不掩飾自己接管港口的意圖。

2011年巴基斯坦時任國防部長穆赫塔爾甚至直接呼籲中國在瓜達爾港建設海軍基地,當時中國外交部對此問題避而不談,聲稱對此請求一無所知。

但是,鑒於從中東、北非直到中國附近海域的廣大地區地緣政治對抗日益加劇的現實,中國今後把和瓜達爾港類似的經濟項目轉變成軍事項目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最後俄媒評論稱,印度已經在劫難逃。

4、俄羅斯趁機賣印度飛機?可能性不大!

7月20日,俄羅斯軍事技術合作負責人德米特里在莫斯科國際航展上公開聲稱:「我們認為,蘇-35戰機可以加強印度空軍的力量。如果正式收到採購要求,我們願意按照常規程序審議」。

目前印度空軍的主力制空機型是俄羅斯提供的蘇30MKI戰鬥機,但是在機載設備上有大量來自以色列和法國等國的設備。

值得一提的是:

在喬治亞戰爭中,俄羅斯臨時調用了國內的蘇30MKI參戰以後,對該機評價很高;隨後在該機基礎上進行了全面國產化,以蘇30SM的名義服役,彌補蘇35的數量不足,聲稱性能不低於蘇MKI。

從目前印度的情況看,印度空軍在新機種的要求上,制空需要能滿足未來對抗中國殲20的要求,對地攻擊能力需要比現在強出一代,能夠在惡劣環境(高海拔複雜地形、惡劣氣候)下準確的投放多種類型的精確制飛彈藥。

而對於印度來說,蘇35這兩者上都沒有太大吸引力,制空性能和蘇30MKI比沒有代差,對地攻擊能力又不如目前洽談的F16引進和陣風引進,未來達成交易的可能性不太高。

5、俄印軍演是例行,別想挑撥中俄關係!

7月7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俄東部軍區新聞局太平洋艦隊信息保障處消息稱,俄印兩國代表簽署了關於組織籌備首次跨軍種聯合軍事演「因陀羅-2017」的第二次規劃會議紀要。

俄羅斯與印度軍隊開展的 「因陀羅」系列聯合軍事演習已有些年頭了,只不過往年是分為海軍、空軍和反恐三個演習分開實施,今年整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跨軍種形式的聯演而已。

但是,很快就有人蓄意搞事,特意強調俄印聯演區域靠近中國東北邊境。言外之意就是,中印正對峙呢,俄羅斯此刻公布俄印聯演消息,而且演習地點靠近中國,就是在中國背後捅刀子!其實這樣的說辭,不過是在蓄意挑撥中俄關係罷了。

中俄最近保持著良好的兩國關係,特別是中俄兩軍互動頻繁,每年都要組織開展多項聯演聯訓。前不久,中俄兩國還簽署了《2017-2020年軍事領域合作發展「路線圖」》。在7月初剛剛公開的中俄聯合聲明中還強調,中俄有意發展軍事和軍事技術領域的交往與合作;加強軍事領域的互信;在現有機制框架下促進雙方軍隊間的深入合作;共同應對地區和全球性安全威脅。

相對印俄,中俄之間彼此更為需要對方

可以說,這些機制性的成果,讓中俄兩個大國形成了戰略抱團態勢,這是美國、北約等西方最不願看到的。於是乎就有別有用心之人想方設法挑撥中俄關係,炒作俄印在中國東北邊境附近演習不過是其中一個而已。但是因為與當前中印對峙掛鉤,讓這種胡說八道具有很強的欺騙性,殺傷力很大!

 

正如香港《東方日報》網站8月9日題為《幻想美俄日支援 新德里打錯算盤》的文章稱,如果印度一再在西方不切實際、不懷好心的吹捧聲中自我膨脹,最後只能被自己的短視以及掀起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所埋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