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把花在孩子身上的錢減少一半,把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加倍,孩子才更出色。但很多父母錯的徹底,幼稚園裡這種現象最明顯,你做對了嗎?
我們是混齡班,孩子都是3-6歲。我剛來的時候,另一個老師遮擋住了紙上孩子的年齡,讓我自己去體會。
我也就告訴自己,先不要看孩子幾歲了,根據孩子的能力來判斷。我足足觀察了一周,再對照孩子的真實年齡,嚇了一跳。
孩子的年齡和他們的能力發展並不匹配。有4歲的孩子,自理能力、情緒理解能力、人際合作能力還不如3歲的。
有的孩子才不到5歲,就已經達到了6歲孩子的水準。當然孩子的能力發展有個人差異。但是我的確發現了那些發展的非常好的孩子的一些家庭教育的共性。
這個共性就是捨得花時間,而不是捨得花錢。很多中產階級非常焦慮,花很多錢給孩子報班,可這些真的是孩子成功因素嗎。
在我們幼稚園,父母送孩子上學時會把車停在門口。我們帶孩子在院子玩,經常能看到孩子從車上下來。
雖然儘量去抑制自己八卦的心情,我有時候還是忍不住偷偷瞟一眼父母開的都是什麼車。而且,我做母嬰用品的電購,對各種母嬰品牌、價格瞭若指掌。
一眼掃過去,就能看出孩子的行頭花了多少錢。看了一段時間,我得出了結論: 至少在幼稚園階段,孩子的發展能力和父母的經濟水準沒有太大關係。
給大家講兩個例子就明白了:我見過一個小姑娘,4歲,叫Sue。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暖心的孩子。Sue的情商和同理心能好到什麼地步?
她自己剛進幼稚園沒幾個月,分離焦慮還沒有處理利索。看見比她更小的孩子在分離焦慮,她能主動上前去安慰別人。
有的孩子落單了,不知道該怎麼融入,她主動伸出手去拉小朋友:「來,我陪你玩。」小姑娘特別聽勸。只要老師跟她講明利害關係,立刻明理的點頭執行。
總之,是一個好帶、聰慧、讓所有人舒服的孩子。Sue的穿著打扮一點都不起眼,穿得衣服和鞋子就是乾淨整潔而已。
孩子們最流行的毛毛蟲、國外的名牌涼鞋,她一個都沒有。但Sue的表情不驕不矜,天真爛漫。怎麼培養的?她的家人一來接他,我就找到了答案。
她的爺爺來接她,手裡拿著一盒餅乾,對她說:「你要分享給其他的小朋友哦!」她的媽媽來接她。
她媽媽向我們詢問了在幼稚園裡是怎麼做手工的,她們回家也想去照做。有一天,我看她媽媽黑著眼圈,就問媽媽是否不舒服。
她媽媽說:「昨晚剛從國外出差回來,時差還沒有倒過來。還是堅持陪孩子玩了一個小時遊戲,讀了一個小時的書。
早上起床又陪孩子吃早餐,送上學。」她的爸爸來接她。她嫌書包重,非要爸爸背。她爸爸蹲下身,幫著她背上書包,然後她走在前,爸爸走在後,就是這樣堅持原則。
還有一個小孩子就截然相反了,就叫他小胖吧。小胖的家境比較富裕,總能看到小胖在幼稚園門口從豪車上面蹦下來。
我從來沒看見小胖穿過重樣的衣服。即使只看一眼都能知道那些童裝充滿了設計感、價值不菲。但是小胖卻最讓人頭痛。
他家裡從來沒有給他設立過底線。有一次上完廁所,我告訴他要便後洗手。他不從。我告訴他這是所有小朋友都要遵守的規則,他裝聽不見。
我只好上前執行規則,抓住他的手往上塗洗手液。小胖殺豬一般的哭聲,屁股往地上沉,他的體重真的超過同齡孩子。
他什麼問題都會用「買」來解決。小胖和別的小朋友搶玩具,小朋友跑到老師這裡告狀,他回頭就跑向媽媽哭訴:媽媽,再買個吧!
他的作息習慣極差。午睡的時候他不睡下,等大家都起床的時候他才開始睡。等老師叫他的時候,他的起床氣恨不得沖每個老師發洩一頓才甘心。
他的情緒控制能力極差。處理人際衝突時只會大聲嚷嚷,不會有理有據的說,全教室都能聽見他尖利的聲音。小胖的媽媽是全職太太,但是自己做生意。
來接的時候一般都會手裡拿著電話處理事務。小胖的需求她只是看一眼,但是從未真正往心裡留意過。
有一句話叫做: 把花在孩子身上的錢減少一半,把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加倍,孩子才更出色。但很多父母做反了。
Sue的父母並沒有在她身上花多少錢。但是這家人對孩子的上心程度,讓Sue的智力和情商都情商拔萃。爺爺非常用心的以身作則,引導她學會分享。
媽媽雷打不動的把陪孩子遊戲閱讀的時間設為最高優先順序,即使是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爸爸設立底線,充滿愛意卻不動搖的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責任。
小胖的媽媽肯定不差錢,在金錢和時間上面,她選擇了壓縮陪伴時間,去賺更多的錢。
我預計小胖將來還會選擇國際小學、國際中學、出國留學,可如果這種教養方式不改變,他真的能有一個順遂的人生?
作為一個幼稚園老師,今天我想說說,究竟什麼才是「對孩子上心?」絕對不是為孩子準備名牌衣物、穿的光鮮閃耀;
絕對不是為孩子報名各種補習班、興趣班。 是願意花很多很多時間去瞭解自己的孩子。 是願意去花很多很多時間去等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自理能力絕對是」等「出來的。最一開始孩子穿襪子要花15分鐘的時候,你有那耐心去等嗎?還是看不下去就代勞了?這就是用心的差別。
是願意花很多很多時間去揣摩自己的孩子的心思。我們班有個孩子玩恐龍的時候,把恐龍掉在了地上,怎麼也不肯撿。
其他的父母都責備這個孩子沒有規矩,掉地上的東西為什麼不撿?他媽媽輕輕說了句:」你是看了《會飛的恐龍》那本書,怕恐龍飛起來,把你吃掉吧?」
孩子點了點頭。我在旁邊極為嘆服。孩子的一個表情苗頭,媽媽就知道接下來怎麼樣,這就是用心。
是願意花很多很多時間去和孩子DIY遊戲。很多媽媽寧願買一些成品玩具,把玩具扔給孩子了事。我對父母溝通說:
「你們也可以去購買這些毛球啊、木棍等零件啊,孩子特別喜歡玩。」很多人搖搖頭說:「不要。收拾起來太麻煩,我不想費事。」
但是真正用心的父母,會不辭辛勞的做這些事。而不是把孩子推給早教班。 是願意花很多很多時間和孩子說很多很多話。Sue有一次分享讓我特別震驚。
她說:「我最喜歡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吃飯。所有人都說著快樂的話,她們都願意認真聽我說幼稚園裡發生的事情。沒有人看手機。」
但是現在很多父母,即使在餐桌上也心不在焉,把孩子說的話不當真啊。養孩子真的很花錢嗎?也許。但是更花費的是時間。
孩子的長大,花的是媽媽寶貴的青春、是爸爸金貴的注意力、是本來可以去賺更多錢的機會成本。
是全家人願意絞盡腦汁、犧牲自己的時間、為孩子創造一個最優的環境。但這些投入是不是比金錢值得多呢?是的。媽媽在做,孩子在看。
肯花心思的,一定比只肯花錢的,效果好得多。你說這樣當父母太累?很正常。楊絳早就說過:「生孩子,就是把你整個人打了七折。
你的時間打了七折,睡眠打了七折,精力打了七折。你再也不是原來的你了。」但所有的都會有回報。我們幼稚園園長給大家讀過一首詩。
再過一百年/一切都不重要了/你開什麼樣的車子/你住什麼樣的房子/ 你的銀行有多少存款/亦或是你的衣服看上去如何/
但是世界也許會更美一點 /因為,你曾經在一個孩子的生命中如此重要過。孩子進幼稚園,一眼就能看出來是老人帶的還是媽媽帶的。
這句謠傳是真的嗎? 其實看不出來。但你是不是用心養孩子了,一定能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