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裝備遭遇禁令,甘願充當封鎖中國裝備急先鋒的歐洲生氣了

@ 2017-08-14

歐洲號稱「環保先鋒」並且自譽為紳士,但是歐洲卻在封鎖中國裝備的問題上驚人的一致。歐洲採取緊密跟隨美國的政策在應對中國裝備問題上採取最為嚴苛的封鎖,凡是美國不允許出口的裝備技術,歐洲堅決不出售,有時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有一款裝備最近遭遇了禁令,卻讓歐洲不滿起來。

 

長期以來,歐洲只顧從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進口優質原材料,但很少自己處理垃圾,而是把這些垃圾的處理任務轉嫁給了中國。歐洲 自詡環保衛士,其實是讓中國無償替其承擔環境責任。如今不斷發展的中國,開始越來越重視環境問題,於是開始禁止這種洋垃圾進口。

 

很顯然,歐洲對於裝備成為環境破壞者的裝備遭遇禁令十分不滿。德國《柏林晨報》指出,中國拒絕洋垃圾,德國每年100多萬噸的垃圾該怎麼辦?德國以前根本沒有做好這種垃圾的處理準備工作,一旦不能出口,那麼德國就面臨短期內垃圾難以處理的壓力。

 

歐洲其他媒體也指出,這樣將讓歐洲面臨垃圾圍城的壓力,同時部分產業鏈上的經營人員也將面臨失業。中國國內部分經營者也抱怨自己的利益可能遭遇損失。其實在大局利益、民族利益面前,個別走私購買垃圾致富者的利益並算不得什麼。

 

網友的印象中很少有西方主動跟中國合作,多數都是中國向西方學習。不論軍備採購、技術引進、聯合設廠還是共同研發,多數情況下,都是西方唱主角,中國唱配角。不知從何時起,這種角色轉換突然間發聲了變化,對於西方軍備科技,中國不再照單全收,中國開始越來越多的堅持自己的裝備發展原則。

 

《南德意志報》指出,中國突然之間不再盲目仰視西方,不再緊盯西方,不是美國做什麼中國就緊跟著做什麼,中國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一套軍備科技發展規劃,中國開始堅定的走自己的路,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蘋果、三星越來越不受待見說明了中國更加理性,就算我們錢再多,也不能被西方忽悠著玩。

 

我們有自己的技術,西方的技術封鎖沒有必要,而我們需要的是時間。西方當年的反應只有嘲諷,今天證明了我們是在用時間超越西方,而不是什麼超越對手。中國的科技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功,就是勞動者的功勞,愛國就要尊重為祖國的發展默默奉獻青春的科技工作者,而不要聽到那些所謂的明星的心酸史也跟著流淚。親愛的國人,請為國家的進步自豪。做好個人自己手上工作,同時注意科技保密,當美日換不到我們的科技時,難免會來竊取!「如果美國不靠侵略,不當寄生蟲,估計是跟我大中華端茶遞水都不配」——中國積弱積貧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一個嶄新的大中華將成為現實!

文/ 原創 裝備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