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第一軍情
在中印邊界對峙日趨升溫的大背景下,印度媒體爆出了印度第33軍向中印邊境靠攏的消息。雖然該消息隨後被印度軍方否定,但是印度媒體接著又繼續炒作印度軍備部隊在邊界附近警戒的內容。新德里電視台甚至報道稱,對於媒體關於印軍備戰的說法,有「軍方人士」表示軍隊活動屬於機密,不便對媒體報道作出評價。這似乎說明印軍有意敷衍,既不否認自己的備戰活動,也不去正面答覆。印度好像以為這種「無意泄露戰備消息」的假把戲,可在某種程度上對中國起到「威懾作用」。
然而洞朗地區本屬於中國領土,中國在該區域的修路活動合理合法,之前中國也已經出於善意提先向印度通報了道路修繕計劃。因此中國是有理有據的一方,真正胡作非為的是印度。既然印度不占理,那麼中國就不可能會害怕印度的所謂備戰活動。不管印度是不是真的在調動軍隊,中國都不會在主權領土問題上退讓。印度的小花招能夠嚇得到別人,但是絕對嚇不倒中國。
另外,雖然印度口口聲聲稱自己「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但是印度應當認識到,中國也已經不是1962年的中國,經過幾十年的軍備技術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一流的軍事大國,而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拉得更大了。在現代化武器技術高度發展的大環境下,印度想要僅僅通過十萬山地軍的「人數優勢」來贏得話語權,那簡直就是自欺欺人。
對於中印之間的實力差距,印度主計審計長公署提供的數據信息已經有了客觀的體現。該份報告被美國媒體所引用,報告內容顯示中印之間的軍費開支額度差距太大,即使印度臨時增加軍費預算,也很難趕上中國的節奏。而且印度的經濟事實上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如果動用軍事手段,印度經濟將無力支撐所需的消耗。
相關報道同時指出,印度軍隊實際上徒有其表,這支軍隊的後勤補給非常糟糕,即使到了今天仍然面臨彈藥不夠用的尷尬局面,而且印度軍隊的訓練機制也有問題,士兵獲得的正常訓練機會並不多。看似強大的印度軍隊事實上更像是烏合之眾,這支並沒有準備好打仗的軍隊根本不能和解放軍相比。如果印度不知好歹,將會面臨災難性的後果。
上述報道內容並不是沒有根據的,55年前印度就曾經頻頻挑釁中國主權領土利益,並直接導致了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的發生。當時的印度同時獲得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的支持,歐洲國家也派出了軍事顧問團隊支援印度。印度自以為是役「必勝無疑」,結果印度軍隊卻在短時間內一敗塗地。中國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輕鬆讓印度消停了幾十年。既然印度當初擁有那麼大的軍備優勢,都輸得那麼毫無懸念,那麼今天印度已經完全沒有軍備優勢了,就更別想要做「亞洲第一軍事強國」的白日夢了。
中國之所以對印度多番忍讓,無非是因為中國珍惜和平,也珍惜和印度的友好關係。但是印度卻把中國的友善忍讓當成了軟弱的表現,這種錯誤認知可能導致印度再次出現戰略誤判。現在美媒的報道已經算是相當嚴重的警告,印度應當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有清楚的認知。如果印度繼續聽不進話,則必將為自己的所釀出的苦果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