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方式,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他也有「喜怒哀樂」,當孩子哭泣時,你的第一反應影響著他的未來!特別是媽媽至關重要!
當孩子哭的時候,大多家長是把孩子抱在懷裡,邊安慰邊說不哭不哭,為什麼哭,是不是誰欺負你了,我們打他,然後邊擦眼淚邊哄孩子。
尤其是在眾多人面前孩子大哭,大人更受不了,有什麼願意趕緊滿足,哭成了孩子致勝的法寶。那麼大人這樣的反應可行嗎?
哭,是一種情緒表達,父母需要接受並允許孩子哭。那麼,當孩子哭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如何的呢?是對孩子大吼大叫,還是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
這將決定孩子以後是否缺乏安全感,甚至影響他的一生!下面通過一則小故事給大家分析一下,受益匪淺!據說,不曾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我好好想了想,這些年來,雖然沒有在深夜痛哭過但在大白天痛哭的經歷也不止一兩次了,多少也可以談談人生,以及情緒和感受這些事。
在我的記憶中,有兩次痛哭讓我體會到,原來哭和哭是不一樣的。幾年前,我和柳丁爸爸因為一些事發生了爭吵,我越想越委屈,越想越憤怒,忍不住傷心地哭了。
柳丁爸爸本來也很鬱悶,看到我哭了,就過來哄我。他說:「好了好了,別哭了。多大點事啊,至於哭得這麼傷心嗎?」
這話不說還好,一說就像火上澆油,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氣死我了!「你呀,應該多去運動運動,缺少運動,很多事就容易鑽牛角尖,多運動,心情自然就開朗了……」。
我:「別說了,我不想聽這些!」柳丁爸爸好像突然想到了什麼:「哎,對了,晚上咱們吃什麼呀,要不去你一直想吃的那家飯館?」哄小孩嗎?我懶得理他,繼續哭。
柳丁爸爸想了想,又說:「很多事看你怎麼看。你覺得苦就是苦,你覺得不苦那就不苦……」我說:「我做不到那麼高境界,我就是覺得委屈,就是覺得憤怒!」
柳丁爸爸試圖解釋:「老婆,你知道,我一直想做這事,我打算怎麼怎麼做,我的計畫是……」我更加煩躁,打斷他:「別說了!你走吧,讓我一個人待一會兒。
按以往的經驗,在勸解無效的情況下,柳丁爸爸的耐心也用得差不多了,很容易導致戰爭升級或者冷戰。就在那時,我突然意識到,他可能真的不知道我現在需要的是什麼。
我一邊哭一邊說:「其實我要的很簡單。我就想讓你對我說句對不起,說這幾個月你辛苦了,讓你受委屈了……」說這些話時。
我好像真的換到了柳丁爸爸的角色中,在對著自己說,鬱積的情緒一下子被帶了出來,哭得更厲害了,話都沒法說連貫了。
柳丁爸爸把我抱進懷裡,把我剛才說的話用心說了一遍。我狠狠哭了一會兒,感覺那種憤怒和委屈感消散了很多,慢慢地止住了哭。
過後,我有些驚奇地發現,剛剛這一通哭,讓我的心裡舒坦順暢很多,這種體驗以前幾乎沒有過。以往的哭,雖然好像也在發洩情緒。
但哭完了,並沒有覺得多輕鬆,那些情緒好像還存在。只有情緒被看到、被接納,這樣的哭才有療愈作用吧。這件事過去好久,我都快忘記了,直到後來的又一次痛哭。
那是我第一次做催眠。冬天的一個下午,我去見我的心理諮詢師。說著說著,我不知道要說什麼了,覺得事情都已經過去了,沒什麼好說的了。
諮詢師說,咱們來做個催眠吧,在這個過程中,你是清醒的,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做什麼。我說好。在全身很放鬆的狀態下,我開始訴說。
說我的感受,我的委屈,我的憤怒,我的無助。諮詢師敏銳地察覺到我在哪裡有情緒沒有出來,當我憤怒時,她的聲音變得很有力量。
讓我大聲說出感受,一遍又一遍;當我委屈時,她又用溫柔的聲音托住我,像呵護嬰兒一樣,讓我感到溫暖和慰藉。
那種感覺好極了。我從平靜地訴說到哽咽流淚,從泣不成聲到瓢潑大雨,感覺把很多年來累積的情緒全都哭了出來,喊了出來,發洩了出來。
我的情緒像波濤洶湧的大海,她的聲音就像一隻小船,溫柔地托住我,和我一起翻越一個又一個波峰和波底。一邊哭,我還一邊想。
這下完了,眼睛肯定已經紅腫得不像樣了,一會兒怎麼出去見人啊。不管了,先哭痛快了再說。不知道哭了多長時間。
慢慢地,感覺情緒發洩得差不多了,我也漸漸地平靜了下來。等到諮詢結束,我去衛生間照鏡子,驚奇地發現,眼睛居然沒怎麼紅腫,幾乎看不出剛才大哭了一場。
要知道,往常只要小哭一會兒,我的眼睛就會洩露秘密,眼皮變腫,眼睛變紅,半天消不下去。更奇妙的是,哭過以後,我明顯感覺到內心舒暢了很多。
像暴風雨過後的海面,平靜,舒緩,清明,人也變得柔軟了很多。我一直以為通過學習和成長,還有時間的消磨,很多情緒已經處理掉了。
沒想到,它們還在,還在我的身體裡淤塞著。直到這次,它們終於被看見,被接住,被理解,才煙消雲散。——原來,哭和哭真的不一樣。
情緒,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它像一種能量,無影無形,卻實實在在地存在著。它產生於內心,存在於軀體。你無法和它講道理,無法用理性去消除它。
你也無法假裝視而不見,忽視和壓抑只會讓它在身體裡埋藏得更深。你以為它消失了,它卻會無聲無息地影響你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甚至在身體上有所反應,產生各種各樣的病症。
唯一的辦法是面對它,看到它,接納它,用語言把它表達出來。當你「看到」它,接納了它,它就不再胡作非為,就變乖了,變小了,煙消雲散了。
哭,是情緒的激烈表達。很多人活了幾十年,眼淚掉了無數,可能卻不會哭。當別人哭時,更是束手無策,下意識地認為哭是不好的事情,想方設法去制止。
想來也很有趣,在第一場痛哭裡,柳丁爸爸無意中示範了人們對待哭泣的慣常做法:
(1)不認同、否定感受——有啥好哭的?你不應該哭。
無論事情大小,產生的感受就是真實的,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就必須要尊重它,看到它。
否定感受,只會造成壓抑和對抗。給建議——你應該怎樣怎樣做。抱歉,我現在不想聽建議,我只想得到你的理解,只想讓你明白我的感受。
情緒沒有處理,理性怎麼可能出來。
(2)轉移注意力。
你在哄小孩嗎?何況這招只對一兩歲的孩子管用,再大些的孩子就不管用了,更不用說大人了。
(3)講道理。
道理誰都明白,可我現在需要的不是道理,我需要的是接納,是擁抱,是情感之間的呼應。和給建議一樣,情緒過不去,理性就出不來。
(4)從自己出發,自說自話。
柳丁爸爸講他的計畫打算,講的都是他自己,可是現在我最需要的是你看到「我」。
當你看到我,哪怕什麼都不用說,用心的一個擁抱,我都會明白你在感同身受。這些方法都有一個共同之處:沒有看到對方的感受,更談不上接納——這才是哭泣的人真正需要的。
當我試著處在柳丁爸爸的角色裡,說出那些話來,我才有種被接納被理解的感覺,才打開了釋放情緒的閥門,讓它們奔騰而出。
這兩次痛哭的經歷,讓我知道了什麼樣的哭才會有療愈作用,知道了被溫柔以待是什麼樣的感覺。我也知道了,當別人哭泣時,我該怎麼做。
有一次,柳丁去演出,晚上十點多才結束,柳丁爸爸忙了一天,晚飯還沒吃,趕到劇院來接我們。在車上,我拿出從家裡帶的一包餅乾給柳丁爸爸。
柳丁看到我拿的是他的小餅乾,就有些不樂意,嘟囔著:「這是我的餅乾,是別人送給我的。」我當時也很累,不想多說話,心想依柳丁的性格。
這不算什麼大事,嘟囔兩句就過去了。誰知柳丁見爸爸兩口吃完了餅乾,又沒人理他,說著說著就放聲大哭了起來,越哭越厲害。
柳丁爸爸有些惱火: 「什麼你的我的?我吃一塊怎麼了?這孩子怎麼這麼自私?」柳丁被爸爸一吼,收住了哭聲,待在一旁抽抽搭搭。
我知道三個人都很累了,能量低,情緒就不太好控制,就打起精神緩和氣氛,和柳丁爸爸聊起天來。柳丁也不再哭了,有一搭沒一搭地跟著我們聊。
這個小風波好像過去了,貌似可以就此翻篇。但我能感覺到柳丁還有情緒。我想了想,把柳丁攬到身邊,說:「剛才的事,媽媽知道,柳丁不是那麼小氣的人。
只這一句,柳丁「哇」地一聲,委屈地大哭了起來。我摩挲著他的頭,等他哭了一會兒,接著說:「媽媽知道,柳丁也愛吃這個餅乾。
可是只剩一包了,讓媽媽拿給爸爸吃了,柳丁有點捨不得,並不是不心疼爸爸。回頭媽媽再買一些,咱們一起分享,好嗎?」。
柳丁點點頭,哭聲小一些了,但還是哼哼唧唧的,在我懷裡扭來扭曲。我繼續說:「媽媽知道柳丁這一天下來累壞了。
像鋼鐵俠一樣,能量告急了,能量低的時候就是容易不開心,一會兒到家咱們趕緊洗漱睡覺,養好精神,明天就又恢復能量了。
柳丁漸漸平靜下來,靜靜地倚在我身邊。我知道,這件事可以翻篇了。 很多大人見不得孩子哭,一哭就心煩意亂頭大如鬥,就會用講道理、轉移注意力或者否定、壓制等方法去制止。
這些辦法也許看上去有效果,讓孩子停止了哭鬧,實則那些情緒和感受一點點都積累在身體裡,下次可能遇到一點小事,就會勾起這些情緒,大哭大鬧。
你會覺得,這孩子怎麼這麼愛哭,總是無理取鬧,胡攪蠻纏,其實,是因為之前的情緒沒有處理好,那些委屈、憤怒、恐懼、不安全感、挫敗感又被觸動、激發了出來。
據說,最好的愛情是「我看見你,我懂得你」,其實,這是每一個人內心深處永遠的渴望。而哭泣,就是這種渴望的激烈表達。
請你看到我!我需要你的理解,需要你的擁抱!所以,當孩子哭泣,我們要學會透過一時一事,看到孩子內心的真正渴求。
告訴他: 我看到了,我理解你,我在你身邊。每個哭泣的孩子,都需要一個溫柔的擁抱。孩子如此,大人也如此。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粉絲團【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