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就抓走,中國公布一項新技術,可實施太空抓捕

@ 2017-08-13

自從人類第一顆衛星發射成功後,太空活動就不斷增加。在現代化戰役中,太空資源對戰局的發展乃至戰役的成果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功用,各國均加強了太空技術的鑽研力度,而太空抓捕技術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全球已有12個國家具備獨立發射衛星的能力,在2012至2013年間159次的航天發射中,排名前四位的是俄羅斯、美國、中國、歐盟發射量占86.8%。在利用太空方面,截止2013年8月,估計全球有1084枚衛星在軌運行使用,其中美國獨立擁有461枚,接近全世界太空資產的一半,俄羅斯111枚,歐盟110枚,三方擁有全球63%的資產。就衛星的用途分類,通訊衛星最多,占總數55%,其次是導航衛星與偵察衛星。在控制太空方面,美國始終是軍用衛星和反衛星能力上研製投入最多、試驗最頻繁的國家。

 

 

中國太空技術躋身世界前三強

 

太空抓捕,即在軌衛星捕獲技術,是在軌道上通過機械臂或其他裝置捕捉另一個太空飛行器的技術。近日,中國西北工業大學官方網站在綜合新聞一欄報道稱,成功解決空間失效衛星的捕獲難題。該校首次提出並發展了一種帶繫繩、可遠距離抓捕空間非合作目標的空間繩系機器人系統,解決了非合作目標遠距離識別、跟蹤、逼近、抓捕、輔助穩定、拖曳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俄媒稱,進行這樣的技術標誌著中國成為太空超級大國。

 

 

太空抓捕和摧毀

 

中國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就攜帶了「遨龍一號」空間碎片主動清理飛行器。「遨龍一號」是世界上第一個主動的軌道碎片離軌清除實驗項目,它甚至裝載了一台機械臂,模擬抓取廢棄衛星和太空碎片,並具有將它們帶到大氣層燒毀的能力,這是中國軌道碎片清除技術研製的里程碑,這項技術明顯可以用於捕獲和摧毀敵方衛星。

 

「遨龍一號」驗證了太空碎片清除的關鍵技術,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主動的軌道碎片離軌清除實驗項目,是中國航天人在世界航天領域不多的獨領風騷的傑作。

 

 

全球有1084枚衛星在軌運行使用

伴隨著當今航天任務需求的不斷增多,比如在軌加註燃料、組裝國際空間站、空間攻防對抗等,各國開始深入研究在軌服務維修、空間自主交會對接等空間服務技術,甚至包括很多航天事業剛剛起步的國家也正在非常努力地發展這種空間技術。作為太空核心技術的衛星捕獲技術,具備極高的軍民兩用雙重價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