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下860億大單,深耕大馬「調教」新加坡,中國南海戰略步步高

@ 2017-08-11

國務委員王勇和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出席開工儀式並講話

日前在第50屆東協10國外長會及東協地區系列峰會上,中國與東協簽署《南海各方行為準則》框架協定,包括對華始終懷有敵意的西方主流媒體一致認定,中國南海外交再獲重大成果,中美南海博弈中方再勝一局。適才不到一周,由央企中國交建承建、全部按中國標準和全套中國製造的大馬(馬來西亞簡稱)東部海岸電氣化鐵路項目旋即開工。

大馬東海岸鐵路全長688公里,項目建設工期七年,合同金額860億元人民幣,全部建設資金來自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的年利率3.25%的低息貸款。大馬東海岸是馬國重點開發的經濟走廊,東海岸鐵路連接經濟走廊各經濟特區和東海岸主要城市,建成後將成整個馬來半島最重要的鐵路幹線通道。

這條鐵路建成後,將與建的雅萬高鐵(中國與印尼)、中老(撾)鐵路、中泰鐵路一起,共同織就「一帶一路」大戰略中南半島版圖上的幹線鐵路網。

這條戰略級鐵路的建設,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接待大馬總理納吉布訪華時共同拍板。習主席特使、國務委員王勇與大馬總理納吉布共同出席了開工儀式。跨國基礎設施建設合作,規格往往彰顯項目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價值,這條鐵路是馬來西亞可持續發展的骨幹通道,對中國則是實施「一帶一路」之東南亞戰略,以此合作為契機,進一步深耕大馬的新挺進平台。

大馬系東南亞穆斯林人口大國,政局一向並不那麼穩定,再加上中美兩國在大馬影響力縱橫交叉,中國國內對進一步擴大中馬全方位戰略合作,始終存有不同聲音。但從現狀及趨勢看,中國深耕大馬,始終遵循合作雙贏的君子風範。美國百年來從未深耕過大馬,進入新世紀後則完全喪失了耕壇能力。當下,美國對大馬施以影響,主要通過明面上的駐馬外交機構直接干預,以及若隱若現的NGO(民間非政府組織)作滲透式干預。但就效果計,大馬這些年經濟發展較快,國家實力增加,明顯提升了與美周旋能力,同時,大馬的穆斯林色彩,甭管政權如何更迭,均對美國抱有越來越強烈的天然警惕。有鑒於此,中馬經貿大項目合作乃至「一帶一路」合作的政治風險和經濟風險,均要小於中印(尼)的同類合作。

眼下,中國在大馬已開建的「一帶一路」合作項目共有11個。如果把這批項目分為戰略、戰役、戰術三個等級,那麼,剛剛開工的東海岸鐵路和上月開始建設的(一期)皇京港項目,恰系目前中馬合戰略合作惟一的兩個「戰略級項目」,引發西方醋意大發那是無法避免的。

話說到這份上,若還有國人擔心鐵路建成後,大馬會否因政府更迭而「賴帳」?筆者的看法是,出現一些小曲折和小摩擦也許不可避免,但「賴帳」決無可能。因為項目系有三道保險:一是項目系政府項目,由國家信用作保;二是中馬經濟互融度已很深,大馬無法承受與中國翻臉繼而失去中國市場的巨量損失;三是中馬貿易結構使然。就此筆者具體再講四點:第一,中國是大馬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不管大馬由誰執政,中國市場丟不起;第二,中國從大馬進口的是原材料等初級產品,大馬從中國進口的是價廉物美的工業製成品,大馬對中國的經濟倚重遠大於中國對大馬的「可有可無」;第三點最實在----多數國人有所不知,大馬的油氣開採量在東南亞位居第二,作為後起之秀,其LNG(液化天然氣)產量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卡達),眼下中國LNG進口主要從澳大利亞,特朗普也想插進來,中美經濟年度行動計劃目前正在談,可只要打開世界地圖就一目了然,進口大馬的LNG,對中國無疑最划算。何況《巴黎協定》是個硬約束,煤改氣是中國硬任務,LNG對中國可是多多益善;第四,中國已作承諾,今後五年從大馬進口2000億美元商品,大頭就是LNG,所以,中方的信貸是安全的。

到目前為止,分布在各國的「一帶一路」項目,沒一個是中國無償援建項目,貸款及利息都得「親兄弟明算帳」,一多半由受惠國用資源來償還。所以,基於大數據原理,項目總體風險是完全可控的。何況,從大國競爭到中美博弈中國運勢落子,乃時不待我、機不可失也,不能因為有一定風險就裹足不前。謂大國,首先自信心「超大」也!

毋庸諱言,中國的確面臨著潛在的「馬六甲困境」,倘若中美最終不能擺脫「修昔底德陷阱」,那麼戰時美國逼迫新加坡刁難(直接封控新加坡不敢)中國商船隊終將不可避免,這就是中馬皇京港項目的附帶戰略價值之所在。由於歷史原因,新馬是對大冤家;基於現實的且是長遠的利益衝突,同處馬六甲的皇京港一旦建成,新加坡國際航運中心的大蛋糕必被大馬所分食,無論是平時還是戰時,都是一股牽制新加坡不敢太放肆的外部力量,這對提升中國海運的安全係數是毫無疑問的。

試航的C82A輕型護衛艦

中馬軍事合作是兩國全面戰略合作的新篇章。去年11月,納吉布在北京簽下採購中國四艘輕型飛彈護衛艦的合同。此前,大馬主戰裝備幾乎清一色從美國購買。中馬軍事合作大門一經開啟,美國再想阻撓乃難上加難----昨天,大馬當地報紙及新加坡《聯合早報》同步刊發一條消息,說納吉布在會見王勇國務委員時已初步談妥,欲從中國租賃一個營(12部)AR3型超遠程多管火箭炮系統。說到這玩意兒,卡秋莎最出名,接下來要數美國貨。無奈這已成老黃曆,論今日火箭炮,老大數中國,AR3遠程火箭炮系統(中國自用的是PLA-03式)強悍火力覆蓋令「台獨」膽寒。正常情形下大馬用不上這個,大馬欲裝備有點太奢侈。問題是,大馬都是被新加坡「逼」的。新加坡陸軍悄悄購買了一個半營的美製M142型火箭炮系統(性能遠不如中國的AR3),對大馬構成潛在威懾,迫使大馬只能「針鋒相對」。為什麼不買而是租?答案就在一分錢一分貨,中國的AR3也不便宜也----那好,既然中馬是戰略夥伴,咱就生意靈活著做,租賃相當於用「分期付款」解了大馬之急也。

不僅僅是大馬,在印尼、汶萊、泰國、菲律賓、越南,中國南海戰略借道「一帶一路」,均在有序、有側重、分階段推進。即便如緬甸,按西媒酸溜溜的說法,中國同樣在修復失地重新深耕緬甸。誰說不是?那個被美日天真地捧為「座上賓」的「素季大姐」,適才短短兩年,已成了「西方新失望」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