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過車的朋友都知道,4S店隱藏著無數個坑,像低配車型無現車、一定要在店裡買保險、熱銷車型要加價等,都是4S店忽悠消費者的最常見幾種形式,到底還有哪些些套路以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小智今天為大家來分析分析。
1 ,低配車型總是沒現車
這基本上是很多廠家都會玩的套路,一款新車大家都會記住它的最低售價,而不會是它的其他車型價格。廠家這樣做的目的也很容易理解,為的就是吸引大家的眼球,讓消費者誤以為這款車很便宜,趕緊來買。
但其實低配車根本不排產或者排產量很少,如果你想買,對不起......沒車.....然後建議你買高配車型,這其實就是變相加價。
2 ,一定要在店裡買保險
相信很多車主都遇到過買車一定要在店裡買保險的情況,有的甚至要在店裡買三年的保險,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4S店每賣出一份車險,保險公司都會給4S店一定的返點,而且保額越大,返點越高,一輛車的利潤也就越高,4S店當然會想方設法的提高你的車險保額,並讓你隨後幾年的保險都在店裡買。
3 ,熱銷車型要加價
熱銷車型要加價的情況在車界屢見不鮮,早期的大眾途觀、豐田漢蘭達,以及現在的本田思域、冠道和大眾途昂等車型都存在加價的情況,甚至大眾途昂要加價5萬之多,想要提車必須加價,有可能加價還要等。
加價的情況一般多出現的新上市的車型上,買的人多了,經銷商一旦覺得有利可圖,肯定會實行加價,再說了,此時不加更待何時?
另外加價也會被一些車型產能不足所影響,要想提前拿車必須加價,這樣加價也就變得順利成章了。
4 ,提車時間遙遙無期
買了車付了款之後,車主們都想第一時間拿到車,但是一些熱銷車型的提車時間都比較久,少則三個月,多則要半年之久,由於供不應求自然會等上好幾個月,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產能不足。
那麼問題來了,廠家推出新車的目的就是為了多賣車,讓廠家提高產能不就行了嗎?
其實提高產能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想要提高產能必須建新廠,而且需要2-4年的建設周期,更需要很大的投入,廠家自然要多方權衡。所以受制於產能的限制,提車時間就會延長,當然這種情況就很容易導致4S店加價以及變相加價。
5 ,高配車型比低配車型優惠大
我們經常會看到4S店打出某某車型優惠力度很大的降價信息,但是消費者詢問便知其是高配車型。
這同樣是4S店慣用的伎倆,高配車型由於性價比很低,買的人少,4S店自然會用高降幅來吸引眼球。另外高配車型價格高,所以優惠空間也要比其他車型更大。
6 ,試駕車都是高配車型
一般4S店安排的試駕車都會是高配或頂配車型,這些情況我們也見怪不怪了。因為高配或頂配車型的配置更加豐富,動力也更強,試駕時感受也更全面一些。但如果是低配車型,配置簡陋,讓消費者的整體試駕感受也會差很多,轉換成訂單的機率則會大打折扣。
7 ,網上優惠價和實際優惠價差異大
很多車主在決定買車之前都會提前上網查詢這款車的一些信息,其中就包括一些優惠信息,但很多情況下網上查詢的價格和實際到店後得到的價格差異很大,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4S店通過在網上發布一些較低的優惠信息來吸引消費者到店,到店之後4S店的銷售人員通過一系列的銷售技巧進行忽悠,如果是那種「抵抗力」差的消費者只能任由其擺布了,直至簽單為止。
8 ,4S店算的是落地價而不是裸車價
確定看中的某款車型以後,銷售人員都會為你計算必要的花費,一般情況下,銷售人員都會為你算一個總價,也就是落地價,如果你覺得不滿意,再從落地價上面進行砍價。
這是因為落地價把所有的費用都算在一起,就算你砍的比較多,但也會掉進銷售人員的套路里。有些費用本來很低,但算的很高,一頓忽悠之後你就聽信了這個落地價,4S店也從中賺取了很多的利潤,所以銷售人員在為你計算落地價時也隱藏了不少貓膩。
9 ,4S店喜歡拿禮包吸引消費者
買車時,銷售人員都會和你說,如果你買某某高配車型會送腳墊、貼膜和導航等等上萬元的禮包,而很多消費者基本上也會吃這一套。
其實這些禮包根本就不值錢,自己加裝也花不了幾百塊錢,但是買高配車型的錢卻要高出好幾萬,仔細算下來真的得不償失
10 ,4S店多推薦貸款買車
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銷售人員在賣車時都會推薦貸款買車而不是全款買車,相信很多人都會碰到這種情況,而很多消費者往往也就欣然接受了。
貸款買車一般都會有利息和手續費,但如果你是全款買車,這一塊的利潤就沒了,所以銷售人員都會讓你貸款買車,而且貸款買車有些銀行還會給予4S店一定的返點,4S店當然會樂意這麼干。
由於買車時的水很深,所以大家都會碰到4S店各種各樣的套路,但如果是提前了解清楚買車的10個坑,也可以讓你少走彎路,儘量避免跳進4S店設的「陷阱」,不僅少花錢,而且也能買到對的車。
你買車時還碰到哪些坑,請在底部留言與小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