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有智謀的女人,她才是曹丕的真愛,晚年被養子所殺純屬謠傳

@ 2017-08-10

皇家的婚姻是少有真情的,因為皇家的婚姻常常伴隨著各種利益的牽絆。但什麼事情都有例外,曹丕的婚姻中就夾雜了一段真實且細膩的感情。

曹丕對於甄后的感情是失敗的,但是這不代表曹丕沒有經歷過真的感情,相反,曹丕也是一個曾經擁有過幸福的男人,只不過這份幸福並不是甄后給他的。

曹丕的女人很多,除了上節中提到的甄后、郭后、任氏外,正史記載他還有李貴人、柴貴人、陰貴人、李夫人、潘淑媛、朱淑媛、仇昭儀、徐姬、蘇姬、張姬、宋姬等。就連退位的漢獻帝劉協,也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曹丕,當然這個目的很明顯,就是換取劉協後半生的平安。

而這其中的郭皇后是和曹丕有著很深厚的感情的,而這種感情源於二人對於政治的共同追求,可以說他們是非常有共同語言的一對。

郭皇后的閨名叫郭嬛,安平廣宗(今河北威縣東)人,她的祖上世代為官,是個不折不扣的高幹子弟。

郭皇后的父親郭永做過南陽太守,母親董氏生了兩個女兒,郭皇后是大女兒,她還有個妹妹叫郭昱。

郭皇后生下來就有異相,具體有何異相不得而知。

恐怕真的就像馮鞏說的:「穆鐵柱的兒子生下來就比我個大!」這恐怕就是異相,那是一種官僚世家的自身優越感,郭永沒有請什麼術士給自己的女兒看相,而是自己說出了他對女兒的希望,他喊出了我女兒是女中之王的話來。不但如此,他還為女兒取字「女王」。

但是,郭女王的命運是坎坷的,她少小時就失去了父母,又趕上黃巾起義,國家大亂。至此她的優越生活一落千丈,顛沛流離中她竟然由官宦人家的小姐淪落為銅鞮侯家的婢女。

建安十八年(公元214年),在曹操被封為魏公的同一年,郭女王才進入曹丕的視線中,那一年她被選入了東宮。而我們要知道的是,此時的郭女王已經不再是一個妙齡少女,她只比甄后小兩歲,比曹丕還要大三歲。

但是就是這樣,郭女王身上那種獨特的氣質還是吸引了曹丕。

很快,曹丕就找到了為什麼喜歡她的原因,這是因為郭女王有個十分突出的優點,一個女人不常具備的優點,她很善於謀略,而且她的計謀常常是好主意,經常被曹丕採納。在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都出現了許多智謀之士,但要說女性謀略家,恐怕只有郭女王一人而已。

曹丕此時正和曹植爭了個你死我活的時候,家中有這麼一位謀略家在出謀劃策,恐怕曹丕沒有不喜歡的道理。而且,曹丕最後可以被定為儲君,是有郭女王謀略支持的。(《三國志.魏書》:「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

曹丕漸漸發現他和郭女王之間已經產生了一種依戀,雖然這種依戀源於他們政治上的合作,但是還是我在第一卷《白狐傳奇》中所說的那句話,在工作中所產生的戀情那是最為牢靠的,因為互相都了解對方需要什麼,喜歡什麼,也知道自己應該為對方付出什麼。

我前邊說過,給甄宓和曹植告密的很可能就是郭女王,但是我並不認為這是一種邪惡,甄洛和曹丕之間根本就沒有感情,而郭女王看不慣曹丕戴上這樣的綠帽子還不知道。

郭女王幫助曹丕搞定了漢獻帝,曹丕也幫助郭女王搞定了甄皇后。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正式提出策立郭女王為皇后,沒想到這個徵求意見稿一發出,就遭到了群臣的反對。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郭女王是個陰謀家,讓她當皇后,當大臣的日子肯定不會好過。

中郎棧潛反應最為激烈,他上疏道:「昔日帝王治理天下,如果沒有外臣輔助的話,也有賢內助。黃帝有螺祖,舜帝有娥皇、女英而流芳百世。而夏桀因為妺喜,商紂因為妲己而遺臭萬年。所以聖德的帝王立皇后必然會選取大家族的女孩,讓他們去統領後宮。怎麼能隨隨便便的讓個小妾當皇后呢?若因為私愛而讓卑賤的人暴富,恐怕亂由上起啊!」

我們從這份奏疏中看到了,郭女王此時的群眾基礎並不好,棧潛的言外之意郭女王就是魏國的妲己、妺喜,未來會禍亂國家。給群臣留下這樣的印象與郭女王幫助曹丕廢帝即位和賜死甄皇后有很大的關係。

但曹丕看完奏疏,認為這是一堆屁話,郭女王不是妲己,你們也別在我面前裝什麼清高。曹丕力排眾議,我的皇后我做主,毅然封郭女王做了皇后。

郭女王此時見到群臣的反應後,以退為進,向曹丕進了一道謝表:「我既沒有娥皇女英的節操,也沒有齊國姜後那樣的品德,確實不足以充當皇后的尊位、擔當掌管皇家後宮的重任。」

這當然是面子工程,逢場作戲,曹丕和郭女王早已熟悉對方的路數,他們互相配合把戲演了下去。曹丕對於郭女王的謝表不答應,堅持認為,你不做皇后,誰做皇后?

而事實證明,郭女王不是妲己,她是善於權謀,但是未必善於權謀的女人就都會做出危害國家的事來。

郭皇后自從入住東宮以來,雖然有曹丕的寵愛,卻一直畢恭畢敬,小心伺候婆婆卞太后,她的孝名遠揚,甚至讓卞太后忘記了甄后。

在對待後宮嬪妃的問題上,她也非常周到。在當時的魏宮中,柴貴人很受寵,郭皇后就時常提醒她千萬不要恃寵而驕,否則必然會失去皇上的寵愛。

曹丕在不得意的時候,很愛發脾氣,常常遷怒於後宮的嬪妃,嬪妃總是因為一點小錯誤而受到懲罰。所以,郭皇后常常為這些嬪妃隱瞞他們所犯的過失,事後,才把這些小事的來龍去脈解釋給曹丕聽。

要是曹丕還生氣,她就乾脆向曹丕下跪為這些嬪妃請罪。所以,後宮嬪妃對郭皇后的態度非常友善,對她沒有任何怨言。

人們漸漸看到了郭皇后身上閃光的東西,對她的非議也漸漸的少了。

郭皇后搞定了後宮後,馬上開始著手緩和和大臣們之間的矛盾。

郭皇后自己非常節儉,她不好鼓樂,不好享樂,常常以馬明德作為自己的榜樣。郭皇后還嚴格約束自家的外戚。在她的外親劉斐想要與蜀國、吳國的重臣結親時,郭皇后立即下詔斥責劉斐:「嫁娶之事,應該在魏國找,趕快打消這個危險的念頭!」

郭皇后大姐的兒子孟武想娶妾,郭皇后堅決制止斥責說:「如今適齡的女子少而男人多,應該讓她們嫁給為國征戰的將士。你們應該各自謹慎,不要因為這種事受到了朝廷的處罰。」

黃初五年(公元224年),曹丕征東吳,郭皇后留在許昌永始台。當時大雨接連百餘日,城牆被洪水泡塌了多處。有司見情況緊急,馬上要求郭皇后轉移到安全地界。

郭皇后面對危局說道:「從前楚昭王出遊,妻子貞姜留住漸台,江水暴漲,使者請她離開而忘記帶王符為令,貞姜便堅決不肯輕易離開,直到被大水淹沒。如今皇帝在遠方,我怎麼能隨便離開呢。」

黃初五年(公元224年),曹丕再次征討吳國,這次他是帶著郭皇后去的,走到廣陵,郭皇后留在了譙宮。這時她的堂兄郭表負責保護郭皇后的安全,他此時很想到水邊去捉魚取樂。郭皇后見狀,說道:「干點正經事,水是負責漕運的,你應該把這裡的漕運治理一下,少去干點像捉魚這種對社稷無益的事情!」

大臣們對於這位女主,心中只有佩服,都暗暗豎起了大拇指!雖然嘴上不說,但是他們心中對於郭后的芥蒂已經消除,這個女人不是妲己,而是一位曠古少有的賢后,甄后的賢德只是在後宮中,而她的賢德無時無刻不體現在國家的興亡上。

郭皇后在為曹丕的魏帝國辛勤的付出著,她想為丈夫多分擔一些憂愁,而減輕曹丕的痛苦,她把所有對曹丕的愛都化作這種力量,變成了對曹丕默默地支持。

但是事與願違,曹丕太過急於求成,兩次東征均以失敗告終,而且耗費了大量的國力,造成了北方地區的不安定,如果不是司馬懿的復出,恐怕曹魏的結局早已改變。

曹丕在鬱悶之中只當了七年皇帝,在黃初七年(公元227年)崩於洛陽嘉福殿,享年四十歲。他臨終前,效仿曹操,把後宮中自淑媛、昭儀以下的所有姬妾都遣歸娘家另嫁。

由於郭皇后一直沒有生育,曹丕就把甄皇后生的兒子曹睿一直交由郭皇后撫養。對於是否立曹睿為太子,曹丕一直是心存顧慮的,因為他認為曹睿如果即位一定會對郭皇后不利,所以他一直防著這個兒子。

但是,曹睿的表現一直很好,他對郭皇后很孝順,郭皇后對他也非常疼愛,好像兩人之間不存在任何的隔閡。

最終,曹丕在臨終之時還是選定了曹睿繼位。

而魏明帝曹睿確實與養母郭太后和平相處著,他封郭皇后為皇太后,好像似乎一切將會風平浪靜的過去。

可是一個信號深深刺痛了郭太后,曹睿即位後不久,就追封生母甄洛為文昭皇后。這似乎在告訴世人,皇帝並沒有忘記他是誰的兒子。

但是,人們也看不到曹睿的絲毫惡意,郭太后做了太后後還是一如既往的節儉,一如既往的對外戚嚴加管束。她的大姐去世後,外甥孟武又想厚葬母親。郭太后阻止他說:「墳墓過於厚葬,難逃盜墓的噩運!所以還是薄葬的好,你看看先帝(曹丕)的陵墓就是榜樣。」

孟武不知道當時是什麼表情,但是如果他看過《鬼吹燈》、《盜墓筆記》之類的書的話就會知道,郭太后說的還是有道理的。

郭太后在青龍三年(公元236年)春崩於許昌,葬首陽陵(曹丕墓)西,這是曹睿即位後九年以後的事情了。

但是有很多人不相信《三國志》中的記載,認為郭太后的死亡是有蹊蹺的。

人們一直認為,仇恨的種子早已在曹睿的心中種下,而郭太后的死絕對是非正常死亡。

據《漢晉春秋》記載,曹睿經常向郭皇后問起他親生母親是怎麼死的?郭皇后當時非常惶恐,說道:「這都是你爹乾的事,不能怪我。你難道想為你娘殺了我嗎?」

曹睿聽了郭太后這一席話,立即勃然大怒,逼死了郭太后。這是第一種郭皇后非正常死亡的說法。

第二種說法是《魏略》上說的,甄后被賜死前,曾把曹睿託付給李夫人照顧。郭太后後來是因為害死了甄后,做了虧心事憂鬱而死,李夫人後來告訴曹睿說,甄后因為被郭太后讒害,曹丕入殮時將她「披髮覆面、以糠塞口」下葬。曹睿聽了李夫人這麼一說,又傷心又憤怒,傳令將郭太后也照「被發覆面、以糠塞口」的模樣殮葬。

對於郭太后的死,我個人來說還是相信《三國志》上的說法,是正常死亡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輿論!因為郭皇后已經通過了自己的努力把自己從一個給人印象很差的卑賤女人改變為了不次於東漢歷代賢后的正面形象。

郭太后在群臣中的形象非常好,曹睿即便真的恨郭太后入骨,也一定會考慮輿論的力量,因為再怎麼說,郭太后對曹睿也有養育之恩,況且她很賢明,對國家做出過貢獻。

況且,我們來看一下曹睿對郭太后去世所做的詔書:

「維青龍三年三月壬申,皇太后梓宮啟殯,將葬於首陽之西陵。哀子皇帝叡親奉冊祖載,遂親遣奠,叩心擗踴,號咷仰訴,痛靈魂之遷幸,悲容車之向路,背三光以潛翳,就黃壚而安厝。嗚呼哀哉!昔二女妃虞,帝道以彰,三母嬪周,聖善彌光,既多受祉,享國延長。哀哀慈妣,興化閏房,龍飛紫極,作合聖皇,不虞中年,暴罹災殃。愍予小子,煢煢摧傷,魂雖永逝,定省曷望?嗚呼哀哉!」

字裡行間,無不顯示出這位養子對這位母親的感激之情和對母親去世的悲痛。我不相信這是一個剛剛殺了自己養母的人所作的詔書。因為有時真情是難以掩飾的。

曹睿在郭太后死後,封郭表為觀津千戶侯,郭詳為駙馬都尉。追封郭女王的父母為觀津敬侯、堂陽君,亡兄郭浮梁里亭戴侯、郭都武城亭敬侯、郭成新長亭定侯,都以太牢之禮祭祀。

難道這都是做戲?我想曹睿如果真的抓到了郭太后殺母的證據,恐怕是要將郭氏家族統統剷除,而不是加官進爵。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歷史偏差,是因為在中國古代文人那裡,甄皇后才是美麗的女神,而我們古代的人與人之間的邏輯就是,有好人就必須有個壞人,而壞人是要遭報應的,郭太后很不幸成為了文人們的另一個犧牲品。

郭太后只屬於魏國,只屬於曹丕,她一直守護在曹丕的身邊,用自己並不寬厚的臂膀護衛著魏國的未來,她用這些努力回報著曹丕對她的真情。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大鬍子二零

大鬍子二零,原名尹劍翔,著名歷史作家,出版作品有《稗官女史》系列、《青銅時代的妖嬈》、《他們曾經這樣狠》、《曹魏亂世智囊團》,長篇懸疑小說《鑒寶》、《絕望的密室》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