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球局勢戰略縱橫
近日,印度總理莫迪強調通過「對話」解決爭端,而印度外長則公開表示「印度已經做好了局勢升級的準備」。顯然,印度一點也沒有無條件撤軍的意思。也就是說,印度是不見棺材是不落淚,寧可挨打也絕不撤軍。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印度如此的強硬?
自大自負是一方面。近年來,西方為了誘使印度牽制中國,不斷的捧殺印度。捧的印度人是飄飄欲仙。而美國不斷的示好和利誘更使印度人以為自己有持無恐。莫迪在出訪美國的同時做出了侵犯中國主權的舉動,就已經說明了問題。
然而,使印度做出侵犯中國主權這一舉動的原因,並不完全是出於印度人的自大和自負,相反恰恰是一種極強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印度這一次的入侵行動,目標並非真的是邊境主權爭端,而是為了阻止中國修路,而這麼長時間的賴著不走,就是想逼著中國放棄修路計劃。那麼,印度人為何對中國在邊境地區修路反應如此強烈?其實,這就是印度人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出,洞朗地區是中、印、尼、不等國的交匯地帶。在印度看來,中國在這一帶修路的目的肯定不單純的是為了自己的交通便利,更主要的是擔心中國在此地區後續有大規模的建設計劃。
目前,中國與尼泊爾的關係發展良好,中尼的網絡建設已經結束了印度的壟斷。中國正在與不丹就邊境問題進行溝通。如果中國在洞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基礎建設,肯定會極大地促進中尼、中不之間邊貿活動,藉此增進彼此的關係和友誼,甚至會促進中印邊境地區的溝通與交流。也就是說,印度最擔心的不僅是中國的修路,而是擔心修路後中國在此地區的影響力的提高和擴大。印度總是怕中國削弱甚至是搶了自己南亞霸主的地位。實際上就是體現出了印度對中國崛起的恐懼心理。而這種恐懼的背後就是印度面對中國的自卑心理。
中國已經是一個世界性大國,中國目前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力已經超越了美國。中國擴大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溝通,這既是中國自身的需要,也是中國在盡一個大國的義務。西方大國都在積極的與中國發展合作關係,南亞國家憑什麼不能與中國發展關係?
印度總是自大的認為自己是南亞和印度洋的霸主,所以對中國與南亞國家的的交往以及在印度洋上的活動總是抱有戒心和敵意。甚至連一帶一路這麼宏大的計劃都拒絕加入。其實,印度也不是不知道與中國合作的好處,否則就不會在金磚國家和上合組織中與中國為伍了。自封為南亞和印度洋的霸主,這是典型的自大自負的表現。而對中國與南亞國家的正常交往心存恐懼和敵意,則是典型的自卑表現。也正是這種自大又自卑的雙重人格心理,才有了目前這種騎虎難下的局面。
由於印度堅定的認為中國在搶其南亞霸主的地位,所以必須阻止和破壞中國與南亞國家的一切往來。只要中國不放棄在洞朗地區的修路計劃,印度恐怕就不會無條件撤軍。中國最後也只能是武力清場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全球局勢戰略縱橫
本文由軍迷圈轉碼顯示查看原文
分享文章到: